杜琳
歷史的長河托著一封逆流而上的信。我輕輕拾起它,慢慢拆開,細細讀來……
親愛的普羅泰戈拉哲人:
您好!我是生活在您幾百年后的蘇格拉底。幾經(jīng)思索,我終于決定給您寫下這封信,抒發(fā)我的些許感慨,借歷史的河流漂向你。
前幾日,一位年輕人來請教:自然之中,是一棵常青樹好,還是一棵會枯萎再綠的樹更勝一籌?我為此輾轉反側,卻不得而知。無意間看到了您的名句:“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鳖D時,茅塞頓開,心有所悟。
人是萬物的尺度。是?。∫粋€人感覺事物是以他自己的感覺為標準的。一陣風吹來,你感覺它是熱的,它便是熱的;你感覺它是冷的,它便是冷的,無關乎風的冷熱。一棵樹的高下也無關乎它的枯綠。起風了,船隨風走,人來掌舵,便由人去,去向何方,由人掌航。人是船行駛的尺度,人亦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心之所向,物之所及也。
友人曾向我講述了一則故事,使我感觸良多。一日孔子與弟子游,路間有葉,孔子問:“何以見?”弟子答曰:“一葉矣?!笨鬃訐u頭曰:“然吾見一繁茂樹也?!痹龠^一樹,孔子復問:“何以見?”弟子曰:“一樹矣?!笨鬃釉唬骸拔嵋娨粡V闊林也?!比肓趾?,灌木現(xiàn),孔子問:“何以見?”弟子思而答曰:“林之一灌木也。”孔子曰:“然吾見灌木之一林也?!钡茏宇D悟:“由是所見物之不同,心之各異也。心之所向,物之所及也?!笨鬃宇h首,曰:“善!”
葉還是葉,樹依舊是樹,而不同的人看到的卻是不同的景象。其實不在乎事物本身是什么,而在乎你思考的是什么。心有多遠,思想就有多遠,我們就能“看”到多遠?!胺髁藟m,滴水便見生命空靈;靜了心,片葉便知陰晴冷暖?!贝咦咄Mm槕匀恢?,不同的人掌舵,便駛向了四面八方,天南海北,而船依舊是船。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也許萬物依舊存在,無關乎事物之本身,思想各異,心之遠近罷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用自己的尺度衡量萬物的存在,便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同之境。以人的角度衡量萬物,以人的感受為標準,因人而異,萬物便是千姿百態(tài)。萬物的不同因人的思想的不同而各異,這個世界需要我們用正確的思考來度量它,需要我們時時調整心中衡量的尺度重新測量,再次思索。
于是,我冒昧地對您的哲言做一些補充:“有思想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也許萬物依舊存在?!笔且豢贸G鄻浜?,還是一棵會枯萎再綠的樹更勝一籌?存疑而已。
后生愚鈍,請哲人賜教!
蘇格拉底
我依著舊痕折回信紙,輕輕放回信封,讓它順著原路逆流而上。我只是歷史長河邊的過路人,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窺探了這條厚重安寧的長河一片明凈……
學校:武漢市黃陂一中盤龍校區(qū);導師:鄭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