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語
生命爭奇斗艷,萬物生生不息。我們熟知很多的動物,它們鮮活生命背后隱含著很多進化的秘密。就拿動物的外表來說,也是千差萬別,或者肥胖,或者瘦長。談到那些體型龐大的動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在多彩繽紛的動物界,到底有哪些超級大胖子?
鯨魚中的巨無霸
作為海洋中當仁不讓的巨無霸,藍鯨體內(nèi)的脂肪比例高達35%,若按照一頭藍鯨體重200噸計算,那么它體內(nèi)的脂肪重達70噸,絕對創(chuàng)造了單體重量世界紀錄。
藍鯨身體內(nèi)的脂肪雖然絕對質(zhì)量很大,但它還不是脂肪占比最高的。性情溫順、行動慢吞吞的露脊鯨才是名副其實的脂肪層最厚的鯨魚,它的脂肪占體重的50%左右。由于其他的鯨魚遇見危險會迅速潛水下沉,而露脊鯨卻傻乎乎地上浮,這使得它成為最容易被捕殺的目標,一度瀕臨滅絕。而生活在北極圈里的弓頭鯨,身體脂肪層的厚度有50厘米,這就保證它們即使在極度嚴寒中也能安然無恙。
耍萌的鰭足類動物
既能在海中暢游,又能在陸地上生存的鰭足類動物,尤其是生活在北極圈里的鰭足類動物,也屬于超級大胖子中的成員,典型的代表就是海豹和海象。就拿格陵蘭島的成年海象為例,它的體內(nèi)脂肪占比為18%,肌肉占比為44%,看上去并不高。但是如果再看看它們的幼崽,就會讓人大吃一驚。由于幼崽通過母乳喂養(yǎng),而海象、海豹等動物的乳汁中富含脂肪,因此吃得圓滾滾的海象和海豹的幼崽,體內(nèi)的脂肪含量高達50%。不過,這種高脂肪含量只是處于過渡期,等小家伙們長大成年,脂肪率就會相應降低。而海象媽媽在哺乳期間,會減掉30%~40%的體重。
海貍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
憨態(tài)可掬的海貍也是水陸兩棲動物,屬于體型中等的嚙齒類動物。海貍的體長有60~100厘米,體重大約30千克,而它的尾巴長度有21~38厘米。整體來看,海貍根本就和大胖子不沾邊,它被稱為胖子的秘密和尾巴有關。原來,別的動物是身體肥胖,而海貍卻是尾巴肥胖。成年的海貍尾巴長度近40厘米,占據(jù)身體的一半左右,尾巴里除了骨骼、韌帶和肌肉之外,剩下的就是脂肪,這里是它用于過冬的糧食儲藏處。由于海貍和鯨魚一樣,也屬于油脂儲備大戶,加上它牙齒鋒利,能啃咬破壞樹木,還可在河里筑壩,堵塞河道,所以經(jīng)常遭受獵捕,如今也瀕臨滅絕。在我國,海貍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中蒙邊境布爾根河流域自然保護區(qū)中。
糖蛾——令人驚訝的胖中之王
談論動物中的大胖子,可不能忘了數(shù)量在地球上位居第一的昆蟲家族,在它們中,如果按照脂肪占據(jù)體重比例來判斷,很多都屬于超級大胖子,比如產(chǎn)于澳大利亞的木蠹蛾。這種蛾子從幼蟲到成蟲,脂肪體重占比從20%提高到了39%,由于脂肪豐富,木蠹蛾幼蟲是澳洲著名的美味小吃。而生活在美國黃石公園的糖蛾,脂肪含量竟然占體重的72%,以至于那些狗熊冬眠之前,都要捕捉大量糖蛾,狼吞虎咽飽餐幾頓,為漫長的冬眠儲存能量。那么糖蛾的脂肪含量為何這么高呢?那是因為它們需要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進行遷徙,需要在一天之內(nèi)不吃不喝飛翔100多千米。飛這么長的距離,不多儲存能量怎么行?因此糖蛾是地球上不折不扣的超級第一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