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維其
(湖南省瀘溪縣梁家潭鄉(xiāng)林業(yè)管理站,湖南 湘西 416115)
?
瀘溪縣軍亭界林場生物防火林帶營造技術探討
牛維其
(湖南省瀘溪縣梁家潭鄉(xiāng)林業(yè)管理站,湖南 湘西 416115)
摘要以瀘溪縣軍亭界林場木荷防火林帶營造為主線,論述其建設防火林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介紹木荷防火林帶營造方式、營造技術,并指出其帶來的綜合效益,為推廣營造木荷防火林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木荷林帶;營造方式;營造技術
1林場概況
軍亭界國有林場位于湖南省瀘溪縣東北部,是該縣唯一的國有林場。始建于1958年,地處五強溪水庫上游的沅水與武水交匯處,為武陵山南支余脈,低山地貌,最高海拔762 m,最低海拔115 m,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相對高差647 m,坡度大多在25°~35°,境內土壤以紫色土為主,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17 ℃,年均降雨量1 350~1 460 mm,無霜期270 d左右。場內森林茂盛,物種多樣,有木本植物500余種,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有銀杏、檫木、杜仲、五味子、川桂皮等20余種,珍貴野生動物有果子貍、毛冠鹿、竹雞、環(huán)頸雉、蛇等20多種。經營面積2 153.6 hm2,森林覆被率81.2%,林木蓄積量46 790 m3,屬以涵養(yǎng)水源保護為主的生態(tài)公益型林場。
2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必要性和可行性
林場現(xiàn)有森林植被以人工針葉林為主,杉木占25%,馬尾松、濕地松等占40%,闊葉林類樹種占35%。林區(qū)內農用田地交錯,在林區(qū)開展作業(yè)的、進出墓地掃墓的,來林場旅游、戶外活動的人員增多,進出頻繁,野外火源復雜,線長面廣,監(jiān)管控制難度大,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木荷為常綠喬木,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1 200~2 000 mm、年均氣溫16~22 ℃、海拔1 200 m以下,木荷耐干旱瘠薄,對土壤適應性強。
木荷葉厚,含水量達45%左右,適應性強,生長快,再生能力強,即使頭年過火第二年也能出芽長葉,恢復生機。木荷能抵制其他植物在其樹下生長,形成空地,可從低處阻隔山火,成林后能有效地阻隔樹冠火,木荷即是營造防火林帶的最佳樹種,又是良好的用材林造林樹種。
3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營造方式
根據(jù)林場森林防火需要控制的面積和自然地形、地勢等情況,林帶與公路、河流、水庫等自然障礙阻隔帶形成具有防火能力的閉合網絡,設計主防火林帶、副防火林帶、田邊山腳防火林帶,營造純木荷林帶,也可營造與馬尾松、杉木、油茶混交造林,主防火林帶寬度一般在20 m以上,副防火林帶一般在15~20 m,田邊山腳防火林帶在10~15 m,如遇上陡坡或針葉林帶高地段,防火林帶應適當加寬3~5 m。
新植林在進行造林規(guī)劃設計時,就要把營造木荷防火林帶作一配置,一般沿山脊、山腳田邊延伸,若遇上防火線,可直接在防火線上營造,原來無防火線的林內,可伐去一定寬度的原有林分,然后營造木荷防火林帶,充分利用沖溝、公路、河流、水庫等自然障礙為阻隔帶營造木荷防火帶網。木荷林帶設置即要防地表火,又能防林冠火。
4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營造技術
防火林帶一般沿山脊、山坡、山腳田邊延伸,線長面窄,林地分散,地況復雜,有的地段是現(xiàn)有林,有的地段是需要進行改造的生土帶防火線,不便煉山清理林地,可用化學除草劑滅草后挖穴營造防火林帶,滅除舊防火線上的雜草,8個月后營造木荷防火林帶已無藥害,木荷成活率可達95%以上,新植林地營造防火林帶可與造林同步進行,一般塊狀整地,挖穴規(guī)格50 cm×40 cm×30 cm,株行距為2 m×2 m,初植密度2 500株·hm-2。
為盡快發(fā)揮防火效能,造林后應加強撫育管理。木荷應以全面撫育為主,一般3~5 a既可郁閉成林。在此期間,必須逐步進行撫育管理,使其盡快郁閉成林,發(fā)揮防火效益,苗木栽植當年除草、松土2次,每年撫育1~2次。除草時,必須細致干凈,松土深度控制10~20 cm,消除林帶下雜草、墮落物等危險可燃物。林帶郁閉后,每年或隔年撫育一次。
褐斑病主要侵染當年木荷樹葉,可用50%多菌靈粉劑300~400倍液,10~15 d噴灑1次,連續(xù)2~3次,或50%退菌特粉劑800~1 000倍液,10~15 d噴灑1次,連續(xù)2~3次。地老虎主要以幼蟲危害苗木,每天清晨揭草捕殺、毒餌誘殺,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當蠐螬危害幼苗根部時,可以冬季深翻、隨犁拾蟲,施用堆肥、廄肥一定要腐熟,以免金龜子產卵,苗期用50%的馬拉松800倍液噴施。
5營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效益和作用
木荷防火林帶在預防森林火災方面具有獨特的和其他防火設施無法替代的作用,防火作用顯著,是森林防火的治本措施。通過營造木荷防火林帶,基本形成林帶將林火封閉在隔離區(qū)內,起到阻火、隔火、斷火作用,同時降低了火險等級,減少森林火災帶來的巨大損失。
通過營造木荷防火林帶,增加了森林面積,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預防自然災害有明顯作用。木荷防火林帶建成后,增加蓄水量,提高土地利用,保護森林,增加森林蓄積,促進生態(tài)平衡。
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木荷等主要樹種,易于栽植,生長較快,而且材質優(yōu)良,是制造家具和地板的上等原料。據(jù)調查,18年生木荷林帶,平均1 hm2活立木蓄積為126 m3,平均每hm2木荷林帶年收入可達數(shù)千元。另據(jù)專家測算,以新造木荷防火、用材兩用林帶為例,按現(xiàn)價計算,每投入1元,到公益成熟期采伐,可創(chuàng)產值18.58元,投入產出比是1∶18,如營造果樹型防火林帶,將林帶建立與農民致富結合起來,經濟效益也非常顯著。
木荷的栽種應因地制宜,合理規(guī)劃,適地適樹營造不同類型的生物林帶,發(fā)揮林業(yè)綜合效益。防火林帶布設往往立地條件差,以防火為主,兼顧用材,在滿足生態(tài)效益的同時,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解決農村富余勞力的就業(yè)問題和增加經濟收入。
6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1]瀘溪縣林業(yè)勘察設計院.瀘溪縣軍亭界國有林場防火林帶規(guī)劃設計方案.2013
[2]王壽明.木荷防火林帶的營造.湖南林業(yè),2008(11):17
[3]林中大,付海真,練麗.木荷防火林帶效益初探.中南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06,25(2):53-55
[4]胡海青.森林防火.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中國樹木編委會.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1
作者簡介:牛維其(1979-),男,湖南瀘溪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營造林和林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2015-10-30
中圖分類號:S76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1.042
文章編號:1005-5215(2016)01-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