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強
摘要:小麥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對小麥的產(chǎn)量有很大的影響,根據(jù)小麥的種植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病蟲害防治的技術也存在不同。通過本文分析的小麥常見蟲害及其防治方法,為小麥高產(chǎn)種植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農(nóng)業(yè)結構調(diào)整加快,優(yōu)質(zhì)、高效、高產(chǎn)的小麥已經(jīng)成為小麥種植的趨勢,但是小麥的病蟲害問題始終是小麥種植的一個難題,解決小麥的病蟲害問題,是提高小麥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的首要問題。
一、科學防治措施
1.播種期防治技術。播種期,對于小麥的生長發(fā)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所以小麥播種期的病蟲防治一定要到位。在播種期,主要有像紋枯病或者是地下害蟲之類的病蟲危害,當然還包括一些土傳,或者是種傳的病蟲。因此,在播種前期,對土壤一定要先進行精心地耙細,每公頃大概用30kg的辛硫磷顆粒劑拌細土攪勻,撒入土中,進行殺蟲處理。當然,如果是小麥種子,也可采用藥劑拌種,或者是種子包衣等手段,對病蟲進行防治。比如說黑穗病和紋枯病的防治,可以在拌種時,使用含量15%三唑酮,每100kg種子用藥200g攪拌均勻,預防和殺滅病蟲。
如果是金針蟲這樣的病害,要按照1:80:800的比率,將含量40%的甲基,硫磷乳油,水按照這個比例與種子一起攪拌均勻,將種子堆放在一起,充分吸收藥性2h,可以有效防治金針蟲害。
播種期是小麥整個病蟲害防治的基礎環(huán)節(jié),這個時期進行有效的防治,可以減低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可以將農(nóng)業(yè)防治,土壤處理,化學藥劑拌種三種措施結合起來。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2.小麥苗期防治。病害方面,這個時期出現(xiàn)的病害主要有小麥銹病,小麥紋枯病,小麥全蝕病。當小麥出苗2~3周時,會出現(xiàn)小麥銹病,病癥呈現(xiàn)在葉子上,并非一出現(xiàn)就得噴藥,在葉子出現(xiàn)病狀達到10%時,這時候需要噴灑農(nóng)藥,又因為小麥出現(xiàn)這種病狀在秋天,秋季溫度較高,且雨水比較充實,建議噴灑果盾或者思科,具體用量根據(jù)說明書選擇。
小麥紋枯病是最常見的小麥病種,從出苗期到抽穗期,紋枯病一直伴隨著,危害較大。具體癥狀難以看出,主要出現(xiàn)在小麥的地下部分,對小麥的地下莖造成很大的傷害,有向上的趨勢,會使小麥漸漸萎縮掉,莖葉會出現(xiàn)各種斑紋,建議使用果盾或者思科,或者使用粉銹寧可濕性粉劑,這些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希望采納者嚴格按照說明書,以防造成濫用藥物。小麥全蝕病在小麥出苗期就會感染,傳染極強,一般在出苗3~4周容易發(fā)生,對付這種小麥病害既要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也要對過去進行調(diào)查,對于過去發(fā)生過全蝕病的地塊,要使用氟硅唑乳油對地塊進行處理,或者使用思科噴灑,這可以降低幼苗的發(fā)病率。而在蟲害方面,麥蚜,葉蟬灰飛虱以及地下害蟲比較昌盛,要選取恰當?shù)姆椒ㄟM行處理。像麥蚜等害蟲,不但會損害小麥,影響其生長,還會造成小麥黃矮病,危害不言而明,要想有效的防治,建議使用低含量高噴灑或用高含量的蚍蟲啉,也可使用質(zhì)量較高的高福,方法是沿著麥壟噴灑,效果極佳,還能順便處理小麥紅蜘蛛。地下害蟲包括螻蛄、蠐螬、金針蟲3種。這些害蟲無法使用水噴霧進行處理,需要撒施伴有藥劑的泥土進行消滅,具體方法,用甲基異柳磷粉劑拌細土,配比為1:15~20,施入麥壟內(nèi),同時也可使用甲基異柳磷兌水,沿著麥壟灌入,殺蟲效果較好。
3.小麥返青期防治。小麥返青期是蟲害病害最嚴重的時期,因為在春天,萬物復蘇,各種害蟲進行繁殖,而各種病菌因為天氣由寒冷到溫暖變得更加活躍,而小麥經(jīng)歷冬天的寒冷之后,免疫力還處在回升狀態(tài),各種病害蟲害比任何階段都要活躍,病害相對而言更加嚴重,此時應當著重防治根腐病和紋枯病,兼治白粉病以及銹病,同時防治麥蜘蛛等害蟲。
病害方面,當小麥出現(xiàn)紋枯病時,先觀察并開始留意,當紋枯病病株達到15%到20%時,開始噴灑農(nóng)藥,建議用果盾水乳劑或者葉亮進行噴灑,噴灑后記錄時間,等第1次噴灑10~15d時進行第2次噴灑。白粉病、銹病的防治使用粉安15g或尚果進行噴霧;也可用百豐達進行噴霧,都會起到極大的作用。
小麥蟲害方面,干擾小麥生長的有灰飛虱,這個時期是灰飛虱船渡危害的第二次高潮,這個時期的觀察極為重要,一旦發(fā)現(xiàn)就要進行及時的防治,從而將叢矮病扼殺在“搖籃”里,防治方法是使用低濃度的吡蟲啉加農(nóng)華高兌水噴霧,具體配比參照說明書使用;抑或使用瓜呱叫。地下害蟲在這個時期比較活躍,當小麥每1m2出現(xiàn)大致0.03方破壞率時,需要噴灑農(nóng)藥防治,建議使用甘喜灌根,也可毒土撒施。具體按照區(qū)當?shù)貙嵤?/p>
4.小麥孕穗期。這個時期做好吸漿蟲、麥蚜、麥蜘蛛的防治工作,而對于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紋枯病也要引起極大的重視,而蟲害中小麥吸漿蟲危害較大,防治工作也在其上,方法是對其處在蛹期時進行大規(guī)模處理噴殺,防治成蟲。
5.小麥抽穗期。抽穗早期主要對吸漿蟲進行防治,建議使用甘喜或氧樂果或高福兌水噴霧。而對于麥蚜蟲,可使用吡蟲啉或者高啶或著氧樂果進行噴霧處理,效果極佳。小麥出現(xiàn)新病,比如小麥白粉病及散黑穗病,這時候依然使用粉安或著思科或百豐達等藥物兌水噴霧處理,要考慮天氣狀況,防止赤霉病的發(fā)生。
6.灌漿期病蟲防治。灌漿期,則是小麥顆粒飽和度的一個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病蟲害是最嚴重的。比較常見的有白粉病,麥穗蚜,各種繡病等等。在這個時期,對于病蟲的防治,每公頃地需要用上含量25%的快殺靈乳油,用750kg水兌入380~500mL,對麥牙穗可直到有效的防治。小麥黑胚病,對小麥的產(chǎn)量也是一個嚴重的危害,因此若有黑胚病,進行防治時,首先選種時一定要選擇抗黑胚病強的品種。小麥揚花期要進行預防,用含量12.5%的禾果利可濕性粉劑,大概每公頃用750kg的水混合300~450g的粉劑,進行防治。當然也可使用像多菌靈,或者是三唑銅,也有較強的預防效果,需要在灌漿的初期以及后期,分別噴施1次。
7.小麥成熟期。這是小麥豐收的最后一個時期,這時的防治主要以治療為主,針對性選擇方法,保證豐收。
二、結語
小麥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也不能一貫的根據(jù)死理按部就班,它的防治措施也必須根據(jù)每個地區(qū)的地理條件以及當?shù)氐臍夂蜻M行合理的改變,在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時,應該要及時的想出必要的應對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更好的提高小麥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