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食療本草》上介紹說,羊肉性溫,治療丈夫五勞七傷、臟氣虛寒。《本草綱目》言其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yǎng)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許多人冬天都有手腳冰涼的感覺,甚至手腳凍得冰棍兒一樣,手背皮膚上還會出現(xiàn)網格狀的干紋。冬天吃羊肉可以讓氣血暢通,不再感到寒冷徹骨,手腳也會變熱乎,尤其以涮羊肉和紅燜羊肉的通氣血效果最好。涮羊肉時蔬菜一定不能少,茼蒿、大白菜、青菜等蔬菜應當有。羊肉火鍋里可以放一些粉絲或粉條,增加淀粉的攝入。除了蔬菜和主食,在羊肉火鍋中加入一些豆制品,如豆腐、豆皮、凍豆腐等植物蛋白,再加一些魚滑、蝦滑,味道更加鮮美。這樣搭配也是營養(yǎng)比較均衡的。
羊肉既然是溫性食品,那必定有不適宜吃它的人群,有發(fā)熱、牙痛、口舌生瘡、咯吐黃痰、眼睛紅、口苦、煩躁、咽喉干痛、腹瀉,或正在服的中藥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應減少或者不用羊肉;患有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或在發(fā)熱期間的人也不宜食用。
有些人吃火鍋就喜歡弄點醋蘸一蘸,但是切記吃羊肉是不宜蘸醋的,醋中含蛋白質、糖、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性溫,宜與寒性食物搭配,與熱性的羊肉同吃不適宜。
不能與羊肉同食的食物還有茶與南瓜。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馬上飲茶,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使腸蠕動減弱,大便干燥,進而誘發(fā)便秘;中醫(yī)古籍中還有羊肉不宜與南瓜同食的記載。這主要是因為羊肉與南瓜都是溫熱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極易“上火”。同樣的道理,在烹調羊肉時也應少放點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溫燥熱的調味品。
天冷出現(xiàn)手腳冰涼的癥狀,多是屬于陽氣虧虛、氣血運行不暢,因此應當治療陽虛。手腳冰涼和心臟血管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血液是由心臟發(fā)出的,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出現(xiàn)故障也會造成手腳冰涼的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這些人除了可以吃羊肉暖體,還要注意保暖,避免用涼水,外出戴手套,還要注意鞋襪手套不要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適宜做慢跑、散步、跳繩、氣功等運動,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也可服用改善手腳冰涼癥狀的藥物,如人參、黨參、當歸、丹參、鹿茸、菟絲子、桂枝、麻黃、干姜、花椒、胡椒、肉豆蔻和草豆蔻等,不過應當請醫(yī)生開處方,自己不要盲目服用。
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多選擇健脾養(yǎng)陽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堅果、糯米、糙米、黃豆、芝麻、紅糖等溫熱性食物。女性患者需要多補血,這樣才能血氣充足,不怕寒冷。下面是幾種食療暖體的方法,需要溫熱服食。
當歸羊肉湯羊肉塊600克(帶皮或羊腱切塊),圓白菜、姜適量,當歸6克,枸杞9克,去核紅棗10粒。另備鹽少許,醬油與糖各一大茶匙,酒1杯。將羊肉塊用沸水燙一滾,換清水后入鍋,并將姜、當歸、枸杞、紅棗及調味料一起放入,小火慢燉1.5-2個小時,然后放入圓白菜再煮20分鐘即可。益氣補虛,特別適合氣血循環(huán)差且手腳冰冷的女性。產后虛冷的婦女多吃可以補血活血,調養(yǎng)體質。
當歸生姜羊肉湯羊肉500克,生姜20克,當歸10克。將羊肉切成厚片,用開水焯去腥氣,與生姜片、當歸一同放人鍋中,文火慢煲至肉熟爛后,加入適量鹽、味精、胡椒等即可食用。適用于腎陽虛虧、精血不足、四肢逆冷、月經不調等。
大棗枸杞羊肉湯羊肉、大棗、枸杞、蔥、姜、大料。羊肉切大塊,在開水鍋中汆出血水備用;大棗和枸杞洗凈。鍋內加水,放入羊肉、蔥、姜、大料同煮,半熟時加入大棗、枸杞和鹽,煮熟即可。如果不喜歡羊肉的膻味,可以與大棗同時加入橘子皮一兩片,減輕膻味。
黃芪羊肉湯黃芪50克,羊肉500克。加胡椒、姜、酒、蔥等調料一同煮熟后食用。具有健脾補腎、溫陽補氣的功效,適用于體弱多病、氣虛疲乏、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等。
山藥羊肉粥羊肉250克,山藥100克,粳米100克。羊肉洗凈,人鍋煮爛研成泥;山藥洗凈研末,與粳米同煮為粥,分次食用。能溫補脾腎,適用于食欲不振、腰酸乏力、手足冰冷等。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