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他的現(xiàn)代設計思想涵蓋人文、社會與自然三大板塊,尤其“古今中外,以我為主”是雷圭元對于西方設計理念與形式如何與中國傳統(tǒng)工藝設計形式相結合的嘗試,這樣的理念對于當今的我們思考“設計東方”仍有獨特的意義。
雷圭元,一個幾乎要被遺忘的名字,對于中國的設計發(fā)展史來說,卻是如此重要。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說:“如果說中國現(xiàn)代也有‘設計之父,那么,雷圭元和龐薰琹、陳之佛,是最有資格獲得此稱號的人。”
11月18日下午,“中國現(xiàn)代設計巨匠:雷圭元特展”在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隆重開幕,在雷圭元先生誕辰110周年時舉辦這樣一場展覽,特別具有紀念意義。
與林風眠比鄰而居
1906年5月27日,雷圭元出生于北京西河沿,但是他的少年時光是在上海松江度過的。1910年,雷圭元的祖父雷補同辭官回鄉(xiāng),購置了松江西門外南埭廊老宅,雷圭元隨祖父回到松江,于“松雪堂”家塾中習讀四書五經,因塾師教課之余愛作畫,童年雷圭元受其影響,從小也愛畫畫。
1921年,15歲的雷圭元懷揣夢想,不辭而別,北上赴京,考入北京美術學校(后更名為北平國立藝專)中等部圖案科,結交了一些有新思想、新文化意識的朋友,當時北平國立藝專的林風眠、聞一多、郁達夫、余上沅、趙太侔、熊佛西、丁西林等老師,使他對文學藝術(特別是外國近代的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27年,雷圭元因成績優(yōu)異留校任教。第二年,林風眠在杭州籌建國立藝術院(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邀請他到杭州任教。當時正是首屆西湖博覽會籌備期間,他成為了總設計師劉既漂的干事,協(xié)助劉既漂為博覽會設計會徽并創(chuàng)作壁畫。而林風眠親自擔任藝術館主任,以他和劉既漂為首的團隊深入博覽會的程度,在同時代是罕見的。1930年,蔡元培向林風眠介紹了一位年輕的留法藝術家,那就是龐薰琹。但是陰差陽錯,當龐薰琹來到杭州,按響林風眠在孤山住所的門鈴時,卻沒人應答,也許是林家此時正好沒人,兩人失之交臂。龐薰琹離開后創(chuàng)辦了絕瀾社,后來他遇到雷圭元共同創(chuàng)辦成都藝專,進而于1953年北上建立中國第一所獨立意義的設計學院——中央工藝美院。只是,林風眠沒有北上,他先是被免職,然后在上海隱居。
1931年,雷圭元在法國學成回國。他在上海與杭州兩地頻繁參與工商美術設計界活動,這年秋天,他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中國最早的設計組織“上海工商業(yè)美術家協(xié)會”,并任常務理事。而他住在杭州靈隱路附近建造了一座西式兩層小洋房,和林風眠的寓所比鄰而居,面朝西湖,風景獨好。雷圭元在這里寫作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工藝美術技法講話》以及《新圖案學》,成為中國現(xiàn)代設計理論的典籍之作。
1936年,雷圭元參與組織上海工商業(yè)美術展覽會,時常受邀在《良友》《亞波羅》《藝風》《學校生活》《美術生活》《現(xiàn)代》等雜志上發(fā)表作品與文章,并設計封面。還參加由好友季春丹、艾青等人辦的“春地”畫展??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雷圭元不得不隨杭州國立藝專內遷,輾轉武漢、昆明,最后到達成都。在大后方堅持圖案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此間,他曾與趙太侔、李有行、沈福文、龐薰琹等人,在成都創(chuàng)辦了“中華工藝社”,并和程尚仁、韓秀石、張枕江、蕭運薇等組織手工藝品展覽會。1939年11月,他又與龐薰琹、李有行等創(chuàng)辦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設計學校——四川省立藝術??茖W校(1937-1945,即成都藝專),并任教授兼教務主任,這所學校的創(chuàng)立,在抗戰(zhàn)時期為延續(xù)藝術教育的現(xiàn)代之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抗戰(zhàn)勝利后,國立藝?;剡w杭州,雷圭元任實用美術系主任兼教授會副主席,這一年他出版了《新圖案學》一書,被民國教育部定為大學用書。他擔任杭州國立藝專學生組織“圖案研究會”和“長天文藝社”的藝術指導,開設的講座很受學生歡迎,常常人滿為患,擠都擠不進去,學生只能站在走廊上,可見當時火爆的程度。
中國設計之父
解放后,全國院系開始調整,1953年,雷圭元隨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實用美術系師生調到北京,搬到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由車庫改建的臨時住所中,開始和龐薰琹等人一起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56年11月1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成立,雷圭元任副院長。
1958年底,為了迎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雷圭元作為總負責人,主持并帶領近百名師生參加首都“十大建筑”的裝飾設計工作,完成了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和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釣魚臺迎賓館、民族飯店等建筑的室內裝飾、陳設、窗簾、地毯、工藝品設計。這毫無疑問是建國初期中國裝飾設計領域的一件大事。
雷圭元不是一位單純的圖案學和設計學術體系的建構者,他還是一位杰出的設計實踐者。他作為組長的北京人民大會堂等首都十大建筑的裝飾設計,幾乎奠定了20世紀后五十年的設計美學風格。他也是現(xiàn)代漆藝發(fā)展的奠基人和推動者,他在50年代的漆藝創(chuàng)作,揭開了這門古老技藝的現(xiàn)代轉型歷程。他同時支持喬十光南下福州學習閩地漆藝傳統(tǒng),使后者成為蜚聲中外的漆藝家。
實際上,雷圭元還是中國現(xiàn)代設計重要的思想者和實踐者——在中國現(xiàn)代染織、漆藝、陶瓷、玻璃工藝與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工業(yè)設計、舞臺美術等諸多現(xiàn)代工藝與設計領域有著頗具意義的實踐。從1929年西湖博覽會會徽的設計,到建國后雷先生帶領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生參與首都十大建筑的裝飾與室內設計,一方面繼承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又融合西方古典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的元素,創(chuàng)造了簡潔明快、樸素大方的時代感,奠定了新中國設計的美學風格。他的現(xiàn)代設計思想涵蓋人文、社會與自然三大板塊,尤其“古今中外,以我為主”是雷圭元對于西方設計理念與形式如何與中國傳統(tǒng)工藝設計形式相結合的嘗試,這樣的理念對于當今的我們思考“設計東方”仍有獨特的意義。
當然,他最大的成就還是在圖案設計和教學方面。
1961年,文化部策劃編寫全國高等工藝美術教材,張仃是組長,雷圭元是副組長,他們花了三年時間編寫成的,就是《圖案基礎》。在西方構成成為教學的主流之后,傳統(tǒng)的圖案設計教學漸漸成為過去,但是杭間卻越來越注意到這些圖案的價值:“作為Design的設計在中國是如何表述為‘圖案的?這個問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己經不想去搞清楚,而‘圖案與‘紋樣有何不同?更是乏人問津。在20世紀末設計基礎教育棄圖案轉以‘三大構成取代之后,圖案幾乎離開了高等設計教育視野。近年來在本土化思潮下、在日常生活中重提圖案,實際上是回到雷圭元八十余年前的研究,也就是重回到中國在上個世紀初年遭遇問題的思考:在世界民族和區(qū)域文化的曠野中,什么是中國人本來的圖騰和象征樣式,我們應該怎樣在古人‘雜亂無章的世俗表現(xiàn)中,尋找到內在的規(guī)律和隱喻?這些樣式能為現(xiàn)在的設計應用提供什么樣的原理和方法?這些問題,雷圭元在《新圖案學》《中國傳統(tǒng)圖案作法初探》等著作中最早做了描述和總結。例如太極圖形人人皆知,歷史應用比比皆是,但雷圭元由此出發(fā),尋覓了各個階段不同區(qū)域的變體,他又通過‘冏字構成的提煉,使后世的圖形互補生生不息的衍變就如綱舉目張,有理可循。在中國傳統(tǒng)紋飾的總結和提煉中,雷圭元表現(xiàn)出深刻的洞察力,他從傳統(tǒng)會意和象形世界中找到了‘指事性的邏輯思維,在我們知道西方紋樣系統(tǒng)與其圖形構成的社會發(fā)展關系后,才會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紋樣總結的不易?!?/p>
1962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各系停止招生,只招收一個“圖案班”,這個專業(yè)班是雷圭元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實踐,培養(yǎng)了新中國一大批設計人才,但是好景不長,由于“文革”的干擾,這個班也停辦了。1970年,雷圭元隨學院師生下放河北省獲鹿縣,直至3年后,他才隨學院師生返京復校。但即使在“文革”中,他也沒有停止對中國設計的思考,1979年他將新的思考融入到了《中國圖案作法初探》一書。可以說,雷圭元是中國近代最早深入進行設計圖案思考的人,他以數(shù)十年的圖案研究與教學為基礎,在系統(tǒng)論述并比較了古今中外圖案學的歷史、發(fā)展、理論與技法之后,集中對中國傳統(tǒng)圖案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民族特色與美學思想加以研究,總結并架構了理解中國傳統(tǒng)圖案藝術發(fā)展的理論體系。他對這一理論體系的探索與建構,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系列著作中,從早期的《工藝美術技法講話》與《新圖案學》的比較研究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建國后《新圖案的理論和作法》《圖案基礎》《中國圖案作法初探》《中外圖案裝飾風格》等書的中國視角研究?!独坠缭獔D案藝術論》一書據(jù)雷圭元晚年口述記錄整理并經其本人審定,是雷圭元先生集畢生之力對中國傳統(tǒng)圖案藝術理論體系與工藝美學思想的完整架構。而且,從教六十余年,他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圖案裝飾設計領域的后繼者,桃李滿天下。
民國時期的圖案概念,來自日本,是Design(設計)的翻譯。從設計的大背景下看,20世紀上半葉,中國積極融入世界設計發(fā)展潮流,以圖案學的發(fā)展和建構為核心,完成了中國現(xiàn)代設計的開拓。雷圭元是中國早期的設計實踐者和推動者,而中國美術學院的這次展覽,實際上就是以雷圭元個案來研究展現(xiàn)一代設計歷史。
在雷圭元的圖案觀念里,圖案學不僅是“振興實業(yè)”的需要,還是“美育救國”,寄托了他圖案為民、服務生活的社會理想。尤其要指出的是,雷圭元的圖案理論大開大闔,兼容古今中外,最終回到對中國傳統(tǒng)圖案的研究。他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民族文化責任感的教育家,站穩(wěn)中國圖案學家的文化立場,從向日本、向歐洲學習的過程中,在西方“三大構成”“現(xiàn)代設計”的潮流中,建構了中國圖案學,在當下愈發(fā)重視建立文化智性和自主性的中國,成為中國東方設計學體系的寶貴財富和基礎。
1989年10月30日,雷圭元在家中逝世。與妻戴克莊合葬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在八十余年的人生歷程中,雷圭元孜孜耕耘于中國現(xiàn)代圖案學基礎理論與實踐領地,為中國的工藝美術教育事業(yè)奉獻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