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菲
新聞鏈接1:今年中秋節(jié),阿里巴巴為了回饋自己的員工,在公司內(nèi)部搞了一個中秋搶月餅活動,原則上人人都有份兒。4名技術(shù)員用一個腳本搶購月餅,阿里人力在發(fā)現(xiàn)后半個小時就將他們辭退。
新聞鏈接2:一些老人每逢周二、周四就去宜家商場里交友、聚會,享用商場的免費空間和免費咖啡,占去餐廳幾乎所有的位子。
新聞鏈接3:一些年輕人為了能在看電影和去旅游景點打折,不惜辦假學(xué)生證。網(wǎng)上一個售賣假學(xué)生證的店鋪一個月有近400次交易,同時搭配銷售5元一個的印章,以方便買家每學(xué)期自己蓋章注冊。
除了第一則新聞中的這四個人,終因為自己的“小聰明”、付出了代價外,乍一看,后面兩則新聞似乎沒什么大不了的,而且,當(dāng)事人還似乎真的“受益”了。其實不然,這些人將精力都花費在了對規(guī)則的百般鉆營上,用了小聰明,但是不智慧,沒有大局觀念。一個愛占小便宜的社會很難建立起信任,而一旦沒有信任,再有智慧的群體也不會形成強大的競爭力。
不重視品德教育是畸形教育
曾經(jīng)看到過的一檔脫口秀節(jié)目《金星秀》。“有話問金姐”一環(huán)有個觀眾問金姐:“金姐,我看到一名女子在列車上讓兒子‘裝矮逃票。結(jié)果兒子沒有裝矮配合,女子揪著兒子耳朵大罵。兒子從口袋里拿出紅包對列車長說:‘我今年11歲,上四年級了,這是我的壓歲錢,可以給自己補票。金姐,你說現(xiàn)在的家長都怎么回事呀?”
金姐是著名的“毒舌”。開口就說:“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真是你親生的嗎?你配當(dāng)孩子他媽嗎?在孩子面前你不感到無地自容、羞愧難當(dāng)嗎?好孩子,未來你一定能有大出息!”
很多家長一邊花很多錢讓孩子去補習(xí)功課,一邊又不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這是一種畸形教育。難道學(xué)習(xí)成績比品德更重要?!孩子最終會走入社會,成功的人不是贏在成績而是贏在人品。試問,有誰會用一個不講誠信、弄虛作假的人?!
中國有句俗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即使你能偽裝一時,難道能騙過一世?就如這位家長,讓孩子裝矮,逃得了這次,逃得了下次嗎?就算逃脫了,而你們給孩子負面的心理影響卻是永久難以磨滅的。懂事的孩子,會為父母這種行為感到羞恥,就如那位拿紅包為自己買票的孩子。
愛占小便宜的父母教不出大格局的孩子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在打罵,不在補習(xí),而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父母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勝過千言萬語。“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告訴大家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從出生到思想體系基本形成和穩(wěn)定前一直所處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尤為重要。
老話說“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
去超市購物,總看到很多人把超市免費提供的塑料袋偷偷裝很多帶回家,當(dāng)保鮮袋或者垃圾袋使。
去餐廳吃飯,總會看到免費續(xù)杯的飲料前,一家人好幾口人合用一個杯子,邊喝邊叨念:不喝白不喝,這樣省錢。
去公共廁所,總會看到很多人肆無忌憚地撕扯免費廁紙帶回家用,根本不會去考慮到是否這會妨礙到別人的便利。
跟朋友一起吃飯,總會有一到快買單的時候就假裝打電話或者上廁所的“聰明人”,根本想不到朋友之間本來就是你來我往,利益均衡。
……
這樣的家長,他除了占到了一點小便宜,他還得到了什么?他一定會得到一個滲透于基因中的摳唆家庭;一個因耳濡目染、早早就學(xué)會投機取巧、耍小聰明的后代;一個因為芝麻而丟了西瓜的小胸懷、小氣度、小格局人生!
格局是一個人的精神架構(gòu)
是的,我們中國人一直都很“窮”,很“苦”,大多數(shù)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無權(quán)無勢的老百姓,必須得靠著節(jié)衣縮食才能勉強度過一生各個難關(guān)。
但是,這不能當(dāng)成我們可以不要誠信、不要格局的借口,因為它們本身跟金錢之間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
格局,是一個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構(gòu),是一個人決斷上的基本準(zhǔn)則,它昭示著一個人的胸襟氣度,也是一個人內(nèi)在精神的直接反映。
一個有格局的人,永遠不會因為一些眼前的小利益,而忘記做出最正確的取舍。
一個有格局的人,永遠也不會隨意使用自己的“小聰明”,永遠會清楚“小聰明”和“大誠信”在天平上的高低。
一對有格局的父母,永遠會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遏制住自己每一個隨意的、沖動的不誠信行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行為,將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無限放大,都會變成塊塊“巨石”,日后必然有一天從天而降,堵在孩子通往成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