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初中部 吳潔洋
李白與孟浩然
湖南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初中部 吳潔洋
他是辭親遠游的不羈少年,胸懷大志,在世間踽踽獨行;他是癡迷山水的出世隱者,不慕名利,在寂靜山林中煢煢而立。
——題記
開元十四年,李白獨自一人辭別親人遠游,途經襄州。他聽說隱居于此的著名詩人孟浩然博學多才,卻與世無爭,自在風流。生性放浪不羈的他不禁生出向往之心,決定去訪訪孟浩然。
終于見到了他。那樣的一個人,一身布衣,氣質卻超然出眾,眼神間有一種迷人的平和淡泊之氣;臥在林間,在一片綠色的襯托之下,更顯得瀟灑、倜儻。
那一瞬,兩人未發(fā)一言,李白卻被他的氣質所折服,傲氣瞬間收斂,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尊崇與敬重。那僅僅是一次匆匆的拜訪,兩人卻儼然成了多年的好友。
等李白再次游歷歸來時,他卻不在,唯有青青茂竹在風中婆娑舞動,仿佛在代主人迎客。內心有些落寞的青年詩人開心一笑,寫下一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第二次見面,已是陽春三月,湖水泛著新綠,楊柳換上新裝,正是踏青的好時候。相見是偶然的,大約是命運的賞賜吧,彌補了前次拜訪未果的遺憾。志投意合,對酒當歌,真正的知交厚誼由此開始。
李白在襄漢一帶逗留的時間越來越多。“酒隱安陸,蹉跎十年。”李白內心的高情遠志與窮愁深憂,只有這么一個難得的知音。他敬佩孟浩然的詩品與人品,拿他的心里話說就是:“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p>
明月當空,吟詩、品茗,兩人傾心暢談,縱情詩酒,竹林中只要有幾塊石頭,便是兩人的天堂。
開元十四年的一天,他孤身一人,靜臥林間,有個一身白衣的青年走了進來。他閱人無數(shù),來訪者往往挾帶著世俗的污濁之氣,為他所不喜。而這個青年,眉眼間洋溢著掩飾不住的才華和不羈,讓他眼睛為之一亮,心
頭為之一振。
他并未說話,他在等對方開口。青年先是傻傻地看著他,仿佛在印證他的身份。過了一會兒,他上前一揖,朗聲說道:“孟夫子,我叫李白,久聞你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非同尋常!”他們交談了幾句。說著說著,青年眉眼間的神色有了變化,放浪之氣逐漸收斂;他的臉色也發(fā)生了變化,露出難得的微笑,內心的寂寞瞬間瓦解。
這個青年是一個極有天分和趣味的人,他想。
但他告辭時,他沒有留他。他從不留人,山林間也不是留人之處。
一個晴朗的好天氣,他不禁想出門看看。出去游蕩了一天,回來時已是黃昏。他看見竹林里臥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一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嘴角在不經意間勾起一個愉悅的弧度。
緣分真是世間最奇妙的東西。再次相遇,已是另一年的初春,柳樹吐出新芽,黃鶯正用自己的歌聲迎接春天。他獨自一人走在湖邊,忽然看見那個一直留在他心里的青年快步向他走來:“孟兄,我們果然有緣分?!崩畎紫蛩斐隽耸?,笑容溫暖:“孟兄,我們同行可好?”
兩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多。竹林中有幾塊胡亂拼湊的石頭,他們就在那里煮上一壺酒,對著月亮,吟詩作賦。但他有時很難過,為自己蹉跎的歲月而傷心。此時,李白總是會安慰他。有一天,他突然有了去長安碰碰運氣的想法。
長江邊橫著一葉小舟,李白來給他送行。他在想,李白應該對他很失望吧:自己心中高不可攀的隱士,卻落入俗塵之中……他或許是來送給自己最后一次祝福吧。
此后數(shù)年,他們開始了各自的顛沛人生。昔日相見恨晚的好友各自零落,鮮有聚首。偶然聽到對方的消息,不是被貶就是流浪,心中欷歔不已。
曾因一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顛倒眾生的孟浩然,卻在唐玄宗面試自己時,因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而不幸落榜。
開元二十八年,孟浩然因病去世。不知道李白聽到這一噩耗,是什么時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兩年后,李白昂首走進長安城,度過了一段貴為翰林、陪侍皇帝左右的“輝煌歲月”。但生性放浪不羈的他,讓美人為其磨墨,令權臣為其脫鞋,皇帝喊他上朝他都不去。自然,不久便被逐出京城,并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
多年后,李白被流放夜郎,途經江夏。他可曾記起長江中流逝的故人身影,那一個個對酒當歌的長夜;可曾記起山林之中的青青茂竹,還在吟誦著——“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指導老師:梅青)
編輯絮語
這樣的文字,已經超越尋常意義上的“作文”,而變成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了??吹贸?,作者很喜歡李白、孟浩然,很喜歡唐詩和唐代,因為他對兩位詩人的經歷和情感,對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了解得十分透徹。
更值得表揚的是,潔洋同學的寫作很有范兒!這種范兒不是端起來的,更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和對寫作對象的熱愛上。所以,他在寫作中,每一個字都傾盡了自己的情感。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新意。在寫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責任編輯:吳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