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 平
五歲的記憶
文 高 平
我的父親是在北平朝陽大學學法律的,畢業(yè)后回老家山東工作,先是在嶧縣當“承審”,大概是審判員之類的職務,后來調(diào)到高苑縣當看守所所長。父親是帶著家眷的,包括我的母親、哥哥和妹妹,還有我。我四五歲時就生活在高苑。
這里所寫的事,有的也可能發(fā)生在我四歲的時候,因為記不準,就都歸入五歲吧。按公元來說是1937年。
我的父親是在北平朝陽大學學法律的,畢業(yè)后回老家山東工作,先是在嶧縣當“承審”,大概是審判員之類的職務,后來調(diào)到高苑縣當看守所所長。父親是帶著家眷的,包括我的母親、哥哥和妹妹,還有我。我四五歲時就生活在高苑。
一
父親是抽紙煙的。那時的紙煙一盒只裝10支,比較流行的牌子是哈德門。煙盒里都裝有一張彩色畫片兒,上面印的是動物,如老虎、獅子、長頸鹿、犀牛等等,但每一張只印一種動物全身的三分之一,或是頭,或是身子,或是尾部,要對齊了三張才能湊成一個完整的某種動物。我玩這個有癮,拼接動物心急,而父親抽煙、買煙的速度哪能趕得上我的需要,除了拿上重復的畫片和小伙伴們交換以外,就得靠自己去撿了。
縣政府西墻墻角是倒垃圾的地方。垃圾堆雖然發(fā)出一股霉味,蒼蠅亂飛,卻常有空紙煙盒混雜在內(nèi),有些里面畫片猶在,我就隔三見五地去那里淘寶,常有令人驚喜的收獲。
每當對齊了一個動物,我就把它貼在墻上。那是我唯一覺得好玩的東西。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是不曾給誰買過玩具的。我們也都沒有上過幼兒園,大概高苑縣根本就沒有。我每天都是自己在家附近溜達著玩,大人也沒有擔心過我的安全。
二
高苑的縣大隊不足百人,肯定不是正規(guī)的軍隊,而是地方武裝,也沒見過他們進行什么訓練。他們每天早晨出操的時候,唱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歌曲,因為聽了不知多少遍,記熟了,加上母親的解釋,我至今還會唱那首歌,歌詞是“黑夜過去天破曉,朝日上升人起早。努力奮斗,精神榮耀,革命快成功了!”
平時沒事的時候,士兵們見到我,就逗著我給他們唱京戲。我那時最拿手的是一段《珠簾寨》的流水板,他們百聽不厭。不用伴奏,我張口就來:“甲子年,開科選,山東來了一生員。家住曹州并曹縣,姓黃名巢字子遷。三篇文章做得好,試官點他為狀元。夸官三人游宮院,宮娥彩女笑連天。唐王爺見他的容貌丑,斬了試官貶狀元。斬了試官不要緊,貶了狀元起禍端。祥梅寺,賊造反,立逼天子幸駕走西川。學生到此無別干,一來是搬兵二來問安?!币苍S由于我是童聲唱老生,小孩兒唱老頭兒,他們特別贊許。每次都給我大聲喊好。
我的父母對我給士兵們唱戲是支持的,高興的。一直到我上了中學,父親還經(jīng)常叫我“清唱一段”作為對來訪客人的款待。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人喜歡、被人夸獎呢?
三
不知是從哪里來了個唱京劇的戲班子,在縣城的空曠處搭了個戲臺,前面擺了一排桌子和板凳,坐的是縣政府的官兒和當?shù)赜忻?、有錢的人。我父親也在其中,而且把我這個小戲迷也帶在身邊。其他觀眾都是站著、擁擠著、游動著看戲的。
開演之前或者演出中間,戲班的
班主要拿著戲折子來請坐著的人“點戲”。那種折子也是商鋪、記賬人、大家庭常用的,可以看作是折疊式記事本。大小和現(xiàn)在的小手機差不多。外面是硬殼布面兩頭通的套子,里面裝的是折疊著的白色厚紙,抽出來,一展開,可以豎寫若干行的字。戲班用的折子上寫的全是他們會唱的劇目,大多是整出戲的選場,所以也叫“折子戲”,供點戲的人在上面尋找愛看的戲名,點到哪一出他們就唱哪一出。當然,誰點戲誰就得給賞錢,人家尊重了你,給了你點戲的特權(quán),你能好意思不出錢嗎?這也是戲班保證收入、維持生活的一種慣用方法。一方得了面子,一方得了實惠,可謂雙贏。
當班主請我父親點戲的時候,父親不點,叫我點,我毫不猶豫地說:“珠簾寨。”因為我知道父親也喜歡唱其中的一段。站在后面的觀眾雖然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戲碼,但是不必掏一文錢,沒有買票或者被攤派這一說;而且可以自由地來去,沒有遲到或者早退那一說。點戲要給多少錢我不知道,反正不會少,少了是拿不出手的。
當時的流通貨幣主要是銀元,中華民國三年鑄造的,一塊是壹圓,正面有袁世凱的側(cè)面頭像,俗稱“袁大頭”,又叫“現(xiàn)大洋”。零錢是銅元,俗稱“大子兒”。以角為單位的紙幣也有,叫“毛票”。父親的月薪大概是50塊銀元,養(yǎng)家用不完,還寄給爺爺去買房買地,結(jié)果把我爺爺“買”成了個“地主”成分,那是1945年家鄉(xiāng)搞“土改”時候的事了。
1937年山東地震,上海華洋義賑會在曹縣向災民分發(fā)食物
四
有一天,我獨自在外邊玩耍,走到縣政府影壁墻外,忽然看到了一個巨大而可怕的怪物,它通身漆黑,趴在那里,瞪著兩只明亮的大眼睛。我嚇壞了,從沒有見過這種動物,紙煙盒里的畫片上也沒有。我怎么也不敢從它的前面走過,覺得它會猛地撲住我,把我咬死。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繞到它的屁股后頭,逃回家去。
回家后,我向母親報告了我的歷險記,母親告訴我那叫汽車,是博興縣長坐著來看望高苑縣長的。博興是高苑的東鄰,兩個縣的縣長大概是朋
友。為什么他有汽車,高苑縣長沒有汽車呢?可能博興是大縣,高苑是小縣吧。博興縣長不把汽車停在政府門口,而停在靠近大街的影壁墻外,許是要讓更多的人看到,特意顯示大縣的氣派。
我是見過高苑縣長的,瘦高個兒。父親只說過他也是大學畢業(yè)的,名叫李子甲。對于博興縣長則從未說過半個字。那時候,縣長就是全縣最大的官了。父親對于縣長不是“敬而遠之”而是“不敬”且“遠之”的。說到這里,我要補充一句:我在兩三歲時就記得兩個場景,一是我家內(nèi)室掛著白布門簾,二是父親手扶著桌子罵人。我說給母親,她證實是對的,我家在嶧縣時掛的確實是白布門簾;父親罵人是喝醉酒以后大罵嶧縣的縣長。我想這大概正是他從嶧縣調(diào)任高苑的原因。
父親一輩子沒有參加過任何黨派,也不曾搞過拉幫結(jié)派的事?!墩撜Z》中說,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意思是: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合群而不結(jié)黨營私?!安慌c別人爭執(zhí)”父親遠沒有做到,“不結(jié)黨營私”父親是絕對做到了的。
韓復榘(1891-1938年)
五
那時的山東省政府主席是大名鼎鼎的韓復榘。我五歲時在高苑見過他。
高苑縣的政府官員知道了韓主席要來視察,都非常緊張。他們要寫好簡短的述職報告,當面念給韓復榘聽。父親還找人突擊把看守所犯人住室內(nèi)的柵欄式隔墻用報紙裱糊起來。我不知道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是不是那些木欄破舊了,太臟了,來不及更換?
韓復榘到來之后,不是在辦公室召開會議,而是在縣政府門前的操場上放了一把椅子,往那里一坐,讓縣上的各級官員一個接一個地到面前來站著匯報工作,接受詢問。群眾可以在場觀聽。我也站在旁邊,看到父親也和別的官員一樣,腋下夾著文件夾,跑步到他面前,立正報告。之后,韓復榘走到看守所進行巡視,還一把撕開了囚禁室隔墻上新糊的報紙,看了看,沒說話??赡茏尭赣H出了一身冷汗。
我對韓復榘的印象只有三點:個子不太高但很健壯,臉有點黑,表情非常嚴肅。韓復榘與許多復雜的歷史人物一樣,對他的評價多年來一直褒貶不一,這應當屬于正?,F(xiàn)象。但是我發(fā)現(xiàn)貶他的一方虛構(gòu)的東西太多,譬如,他本是河北霸縣人,因為在山東當了七年多省主席,就把他說成是山東人了,侯寶林在他的相聲《關公戰(zhàn)秦瓊》中讓韓復榘的叔老子都說一口標準山東話。又譬如,他是讀過一些孔孟及理學著作的,能詩能文,而且寫得一手好字,當年馮玉祥將軍把他看上了,留在身邊當書生,而貶他的人卻把他說成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大老粗,編造了許多說明他沒有文化沒有知識的笑話。再譬如說他不抗日,不戰(zhàn)而逃,把山東丟給了日本人,這也不完全符合事實。他堅決反對日本人搞的“華北自治”,斷然拒絕日本人讓他去當漢奸“首腦”的誘惑,日軍進攻山東時,他也曾奮起抵抗,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zhàn)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zhàn)、徒駭河之戰(zhàn)、濟南戰(zhàn)役、夜襲大汶口、配合臺兒莊的外圍戰(zhàn)等比較大的戰(zhàn)役或戰(zhàn)斗,甚至給他夫人寫了類似絕命書的信。他重創(chuàng)了日軍,自己的部隊也遭到慘重損失。當時南京都已經(jīng)失守,蔣介石又調(diào)走了他的炮兵,山東的失守當有多種原因。當蔣介石在開封軍事會議上責備他要對放棄濟南、泰安負責的時候,他當面反擊說:“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韓復榘被判犯了“不遵命令,擅自撤退”之罪,于1938年1月在武昌被執(zhí)行槍決??磥硭_有傲上抗命、保存實力等問題,但蔣介石殺他不無剪除異己之嫌。
韓復榘在山東主政期間也做過好
事,他在實施四項施政計劃,即澄清吏治、根本清鄉(xiāng)、嚴禁毒品、普及教育中是有成效的。而徹底否定韓復榘的人則寫下了一套四冊的《韓復榘禍魯秘史》。
父親對我講過一個關于韓復榘的故事:泰安縣有個女子從十幾歲守寡,守到了80歲,縣里聯(lián)名為她寫了守節(jié)報告材料,用轎子把她抬到省政府,呈請韓復榘主席批錢給她立個貞節(jié)牌坊。韓復榘只在上面批了兩個字,就把報告和烈女退回去了,那兩個字是:傻瓜。
1937年,山東德州淪陷,日軍在指揮中國百姓做交通練習
六
母親有個很大的洗衣盆,盛上水放在院子里,讓夏天的陽光曬熱。有一天,大地劇烈地搖晃起來,盆里的水潑了出去。掛在門后的一桿秤的秤砣也像鐘擺一樣擺動著。母親說是“地動了”。老人們說:地是方的,起先靠三條大魚在底下馱著,姜太公釣走了一條,王祥冰走了一條,只剩下一條了。他三十年眨一下眼,六十年翻一下身,翻身就地動了。這種傳說竟然把姜太公釣魚和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冰魚與地震編織在一起,也是有些想象力的。
這就是華北大地震。被認為是老天爺對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表示憤怒。后來知道那次地震是1937年8月1日,震中位于山東菏澤,震級7級,共死亡三千余人,傷一萬余人,毀掉房屋三十余萬間。高苑的震感只是它的波及,也是我平生第一次體會地震的威力。
在高苑,我第一次看到電影。一天晚上,在縣政府影壁墻的內(nèi)面掛起了一塊很大很大的白布,場子里站滿了人,忽然白布上出現(xiàn)了黃河大堤,大堤上站著一個人,他的長袍大襟被風吹得飄起來。啊,和相片不同,它竟然會動!全場爆發(fā)了既新奇又興奮的歡聲笑語。那是一部無聲電影,不長的紀錄片。銀幕上還出現(xiàn)了低空盤旋的日本飛機,大概是偵察機,沒有投彈。引起大家意外、茫然、驚恐、憤慨的各種聲情。
日本侵略軍逐日南侵,高苑無防線,縣政府解散了。縣長李子甲騎著自行車獨自出逃。后來聽父親說,不知是為了報仇還是劫財,李縣長被當?shù)厝私貧⒃诼飞稀.敃r父親把看守所的人員和全體在押人犯召集起來,作了一次最后的講話,大意是:國難當頭,日本鬼子就要打來了,大家已經(jīng)聽到了大炮聲。你們各自回家吧,一切都既往不咎了。希望以后不要做對不起國家和老百姓的事情。對此,他們都深感意外,千恩萬謝地散去了。沒有誰趁機對我父親非禮或者報復,足可證明他待人寬厚、為官清廉。
父親雇了一輛獨輪手推車,一邊坐著我纏過腳、懷著孕的母親,一邊坐著我三歲的妹妹,基本保持著車子的平衡,父親在前邊拉著袢帶,我在后面跟著,從高苑向老家濟陽走去。途中并不平靜,遇到過土匪劉黑七兒的隊伍,遇到過日本鬼子的騎兵,黑煙翻滾,難民絡繹……
就此打住吧。以后的事,我已寫進了總題為《故鄉(xiāng)系列》的文章。
作者系中國作協(xié)名譽全委
責任編輯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