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鳳華
在故鄉(xiāng),每一處閑散之地,都可見到黃花青藤間羞澀靦腆、身材頎長的絲瓜兒。
初夏,絲瓜透著一股清幽幽的草木氣息,如成熟的村姑。翡翠雕刻的枝藤和葉蔓玉臂勾引,纏綿悱惻。絲瓜花比菜花還要明艷,攝人心魄的明黃,五瓣兒,沾著花粉,花蕊黃得透明,極具秀雅之氣。
摘絲瓜得講究技巧。在一根蘆竹的細端綁上鐮刀,探進密葉間絲瓜的根部,勾住莖,往下用力一拉,哧啦一聲,一條直挺挺的絲瓜就“啪嗒”掉在地上。
蘇中農村,絲瓜的吃法頗多。絲瓜蛋湯和絲瓜豆瓣湯最為尋常。絲瓜蠶豆湯美味爽口,湯汁濃稠如奶。
絲瓜炒青毛豆米,綠得晶瑩透亮,是喝粥和呷酒的好小菜哩!祖父一大杯大麥燒,不一會兒就下肚了,抿抿嘴,捻捻須,雙眼放光,皺紋舒展,隨口哼一段揚劇《梳妝臺》或淮劇《趙五娘》,搖頭晃腦的,一臉的愜意和滿足。
母親善燒絲瓜豆腐湯,青白相間,色調清新,入口,軟滑爽利。若是摻進幾把馓子更好,絲瓜吸足了馓子上的油,搛一筷嚼嚼,香糯可口,油而不膩。豆腐融入湯汁的精華,再配以蝦米、麻油、蔥花,那叫一個鮮香爽口,令人不知今夕何夕。
青椒炒絲瓜皮特香。母親將絲瓜皮洗凈,切絲,青椒去蒂去籽,切成絲。鍋內稠嘟嘟的菜油燒熟,一并倒入翻炒,佐以細鹽、醬油、味精,出鍋后,一盤綠滴滴的炒菜,彌漫著獨特的鄉(xiāng)野氣息,瞬間把我們淹沒。味道飄逸清俊,有探觸清水如鏡、綠柳拂月的寧靜境界。
絲瓜炒菱米子,是地道的鄉(xiāng)土菜肴。絲瓜的青嫩、菱米的粉鮮,佐以透鮮的蝦皮、絳紅的辣椒,入口鮮甜滑潤,各種美味匯入其中,猶如一團香辣的火焰在舌尖舞蹈。
枯干的絲瓜藤中垂掛著老絲瓜,被淳樸的村婦剮下來,曬得繃干繃干的。絲瓜筋用來洗滌碗筷,或帶到澡堂里擦背。用絲瓜筋沾著肥皂沫,擦在身上麻酥酥、熱辣辣的,令人舒坦無比。聞聽浙江慈溪出產的絲瓜絡以色白、絲硬、挺直而熱銷歐美各地,心中不免欣欣然。
白石老人八十三歲畫作《絲瓜》中,焦墨揮就的竹籃中橫陳著數條絲瓜,筆墨清淡蕭疏,絲瓜的紋絡線條濃淡相宜,一股勃勃生機躍然紙上。絲瓜的清香撲人鼻息。
季羨林筆下的絲瓜是有思想的:“它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它能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給這樣的瓜特殊待遇,讓它們瘋狂地長;它能讓懸垂的瓜平躺下……”季老對絲瓜的喜愛溢于言表。
絲瓜亦能從古籍中溢出幾縷青綠之光。宋代杜北山的“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比松菽鹃g,與清風明月為伴,尋常絲瓜頗具詩意畫情。同時代趙梅隱的“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絲瓜,思瓜,渾身流淌著女性的曼妙與風情。陸游《老學庵筆記》提到:“絲瓜滌硯磨洗,余漬皆盡而不損硯?!弊阋娪盟逑闯幣_,效果尤佳。
朋友說,南方寺廟素食里,有一道菜叫“紫竹蓮池”,食料即是絲瓜。湯色雅凈素淡,滋味清鮮醇美,緩緩飲下,頗有一種吃久了膏腴肥甘,懷想菽稷稻粱的厚味,心境澄澈,見山是山,看水是水。
絲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美容養(yǎng)顏的功效。絲瓜汁還叫美人水,有抗皺嫩膚的功效。佛祖釋迦牟尼就曾用它制成“天羅水”,為眾生治病。報載,日本一位八十歲高齡的女作家平林英子,面部紅潤光滑,無一點皺紋,而她的訣竅就是幾十年不間斷地用絲瓜汁擦臉。
青青絲瓜滿院香,那是濃濃的母親味道,香在流年里,香在人心間。鄉(xiāng)間的絲瓜,只需一抔土、幾瓢水、幾排架,便恣情攀爬、火爆開花、慷慨掛果,溫潤著我們恬淡的鄉(xiāng)村生活。
佇立在瑟瑟晚風中,凝望著夕陽濡染下頎長的絲瓜,凝望著絲瓜架下跛著腳駝著背用絲瓜絡洗涮鍋碗的母親,我的眼角漸漸濕潤起來。
責編/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