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林
對風華正茂的中學生來說,青春時光正是我們積累知識、增長見識、拓寬眼界、歷練人生的黃金時期。如果有時間我們不妨背起行囊,和父母、親人、朋友一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真正地結(jié)合起來。不過,山水好看,游記難寫,想要既輕松又高效地把旅途中的美好剪影用文字保存下來,那可一定要抓住記游時的“四有”訣竅。
一、有描繪,要突出景物特征
既然是寫游記,描繪旅途中的所見所聞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要讓自己筆下的人、景、物別具一格,就需要在具體描寫時緊緊抓住摹寫對象的主要特征,既要寫出特質(zhì),也要寫出神韻,最好能把所見之景寫出令人神往的感覺。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既要合理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增強表達效果,也要綜合調(diào)動眼、耳、鼻、腦的感官效用,從不同角度繪景摹情。作家丁立梅在寫《相遇冰峪溝》時,先用眼睛看:“我看天,天在山峰上,與山峰嬉戲”“我看山,山把眼睛塞得滿滿的”“巖石不說話,巖石又是充滿語言的”……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眼前所見的天空和巖石賦予了生命和靈性;然后用耳朵聽:“知他所言不實,卻因此而溫暖。陌生的溫暖,總是激勵人心的,于是繼續(xù)攀爬?!蹦吧说摹八圆粚崱碑斎徊皇怯幸馄鄄m,而是一種善意的鼓勵,作者從中“聽”出了溫暖,“聽”出了力量,這習話自然也是旅途中不可多得的“風景”;再動腦筋聯(lián)想:“石因它變得秀美,草因它變得多情?!卑炎x者帶入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顯然比直接寫看見了什么景、遇見了什么人要生動得多!
二、有層次,要交代游蹤線索
為了避免把優(yōu)美的游記寫成雜亂的“記游”,作文一定要有合理的層次和順序。行文線索既可以按照時間的推移,也可以是地點的轉(zhuǎn)換,還可以是旅途中某種思想感情的變化。優(yōu)秀的游記散文,通常綜合使用多種設(shè)“線”方法,不過,初學者最好選擇一種方法安排行文線索。唯有如此,文章才能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p>
陜西作家李娟的游記《初見鳳凰》就是將時間的推移和游蹤的變化兩條線索交織使用組織全文的。早上,“我”初來鳳凰古城,看見“沱江中木板鋪就的小橋上走來一群小童”“細雨如絲,包裹整個小城,腳下的青石板路被雨絲滋養(yǎng)得黝黑發(fā)亮”“踏上清幽幽的石板路,向阡陌小巷深處去看望沈先生”“小巷里遇見一位苗族老媽媽,手里牽著放學的小孫女”,然后“乘上江邊一只木船,順流而下,兩岸青山倒映水中”,到了“夜晚的沱江,兩岸華燈初上,虹影搖曳”……這樣雙線并用,既能讓全文脈絡清晰,又能把眼前所見之景描繪得清新靜謐、溫潤空靈,令讀者不禁沉醉其中。
三、有詳略,要優(yōu)化記游內(nèi)容
如果把所有的人、事、景、物事無巨細地籠入筆端,文章一定是了無生趣的旅途流水賬。寫作時,只有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文章才有可讀性。另外,為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我們在風景之外,不妨穿插一些和風景有關(guān)的地理、歷史、傳說、文化習俗等小知識,做到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jié)合,一方面能不斷刺激讀者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人們對壯麗山河的熱愛與神往之情。
張衍榮的游記《煙花三月盆景游》,描寫的不是自然界名山大川,而是人工雕琢的揚州盆景。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上千盆揚州盆景,作者不可能逐一進行具體描繪,只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詳細介紹。文章在對各種“云”造型的盆景進行一番概要描述之后,詳細地描繪了一盆“歷經(jīng)滄?!钡呐杈埃?/p>
一只形貌獨特的盆景闖入我的視線,我忍不住近前細賞。這是一只以圓柏為型材的盆景,主干與樹冠呈不等邊三角形,主干干枯無皮,葉色碧綠。朋友告訴我,這便是頗有名氣的“歷盡滄桑”。這種酷似白骨的樹干名叫“舍利干”,是借鑒日本盆栽藝術(shù),經(jīng)去朽處理后反復涂刷石硫合劑形成的。它存枯為堅,帶一點裝飾手法,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樹木色質(zhì)鮮明而富于對比。這種古老和怪拙的風韻,活化出雖死猶生的景致,將歲月滄桑烘托殆盡,令觀賞者感嘆唏噓。
作者先用白描手法對盆景的材質(zhì)、造型、特點、工藝來源、風格及寓意逐一加以介紹,盡管讀者沒有親眼看見這盆造型獨特的盆景,但通過作者的詳細描寫,還是有身臨其境如在目前的感覺。
四、有感受,要激發(fā)獨特體驗
散文講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寫景敘事之外,最好還能把人們的心神引向另一層豐富而深邃的境界,優(yōu)秀的游記也應如此。教材中選登的優(yōu)秀散文或游記,如《記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記》《小石潭記》《滿井游記》,無一不是文字優(yōu)美、感悟深刻的佳作。所以,在寫作時,我們除了讓讀者能通過文字領(lǐng)略到風景的魅力的同時,還要突出觀景時的獨特感受?;蚴菧嘏奈涝娨?,或是獨特的人生體悟,要給讀者帶來更豐富、更深刻的感受和啟迪。
在丁立梅的《相遇冰峪溝》中,作者除了把冰峪溝的風景描繪得玲瓏秀美以外,“我實在喜歡極了這名字,云落下來即成水,水蒸騰上去即成云,云水纏繞。天上人間,原是沒有距離的”“且化作那湖中一滴水,且化作那山上一抹紅,且化作那山峰上的一朵云”……這樣的獨特體驗也讓讀者過目難忘。學生習作《和諧之美》,乍看起來以為是篇議論文或是說明文,但細讀之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篇新穎別致的游記散文。文章對周村風格古樸的建筑、鱗次櫛比的店鋪、別具特色的茶樓做了有條不紊的描寫。在對優(yōu)美風景津津樂道的同時,抒發(fā)了作者游覽周村的獨特體驗,即發(fā)現(xiàn)周村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遺存背后竟隱藏著一種內(nèi)在的和諧美,令人回味,啟人深思。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边@封被人們譽為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隨著網(wǎng)絡的傳播不知激發(fā)了多少人對大自然的美好向往。那就讓家人帶著你,你帶著“心和筆”,飽覽山水勝景,體驗民俗風情,抓住“四有”要訣,巧繪山水屐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