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芳
俄羅斯著名文學(xué)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說:“最好還是避免描寫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應(yīng)當盡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能夠從他的行動中表現(xiàn)明白?!钡拇_,人物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與此相對應(yīng),具體細致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yīng)——主要是動作反應(yīng),就勢必顯示出這一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處世態(tài)度、思想品質(zhì)。
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如何成功地描寫人物動作呢?下面介紹幾種簡單可行的方法。
一、精選動詞,準確描繪動作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現(xiàn)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當?shù)膭釉~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詞?!睂θ宋镞M行動作描寫的時候需要仔細推敲,找到最精準的那個動詞。如:
鈴聲一響,全班42雙黑眼睛一齊望向教室門。須臾,一個頭方耳大、矮胖結(jié)實的中年人夾著一本厚書和一個大圓規(guī)、一個大三角板擠進門,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講臺上。胖人能走這么快?全班同學(xué)大吃一驚,教室里更安靜了,靜得只聽見周圍深沉的呼吸。(馬及時《王幾何》)
王老師是怎樣進入教室的?一個“擠”字就比其他動詞的效果都好,既能夠突出王老師進入教室動作的迅速,而且與前文“頭方耳大、矮胖結(jié)實”的體型相吻合。試想如果換作“跑”“飄”“闖”“踱”“鉆”等動詞,均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仔細推敲,“擠”是這里最合適的動詞。又如: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jié)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楊絳《老王》)
老王生病了,具體患上了什么疾病,不是很清楚,但是“鑲嵌”讓人過目不忘。這個動詞采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老王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狀態(tài),在讀者面前展示了老王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的情形,讓人心生憐憫。
二、細致入微,具體描繪過程
描寫一個人的動作要進行細微的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是由一系列的動作構(gòu)成的。把一個大動作分解成幾個小動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動作進行“慢鏡頭”似的描寫,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如:
老葛從江邊抽了根水草,往煙槍的煙嘴里捅了捅,確定煙屎全沒后,才從煙袋里捻出一團煙絲,煙絲在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間用力地揉捏了幾下,往煙嘴內(nèi)塞了下去,再把露在煙嘴邊的煙絲兒往里一按,然后“撲哧”一下摁亮打火機,在點燃煙絲的同時,把半邊的嘴兒抿著水煙槍的口,半邊的嘴兒微微咧開,猛地一抽,伴隨著水煙槍里水兒“咕咚咕咚”的節(jié)奏,煙圈就從那半邊咧開的嘴里時斷時續(xù)地吐了出來。(何燕《一不小心》)
老葛是個老實巴交的老農(nóng)民,從他抽水煙的動作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點。作者從老葛用“水草捅煙嘴”到“捻按煙絲”,再到“點燃煙嘴”,最后“猛抽水煙”,一氣呵成,從中也可以看出老葛性格穩(wěn)重,不急不躁,典型的老年農(nóng)民形象。又如:
第二個登場的是我們班小興同學(xué),只見他先深了一口氣,把球在地上拍了幾下,然后腰一弓,腿一彎,右臂曲得像個鵝脖,突然身子猛地一挺,往上一縱,跳了起來,手一揚,球就飛了出去。只見球長了眼睛似的,“唰”地一下,從網(wǎng)里鉆了過去,空心球。大家都連聲喝彩,拍手稱贊“好球”“好球”。(郭穎《難忘的投籃比賽》)
投籃比賽參加的選手很多,小作者選擇了小興同學(xué)為范例,詳細地描繪了他投籃的整個過程。其中,“弓”“彎”“挺”“縱”“揚”等動詞,將小興同學(xué)投籃前拍球的動作、投籃過程中手腳的相互協(xié)調(diào)、出手時的身體姿勢都進行了刻畫和照顧,讓人印象深刻。
三、抓住細節(jié),彰顯人物性格
寫人物動作時,要善于把一個動作過程分解成一系列的個別動作,寫好動作的“細節(jié)”。如果丟掉細節(jié),就使文章顯得不具體,人物的性格特點便無法突出。如:
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shù)?,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里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fā)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她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她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曹雪芹《紅樓夢》)
在這段描寫中,作者通過對“笑”的細節(jié)描寫,刻畫出一幅人物群笑圖。其中著重對史湘云、林黛玉、賈寶玉、賈母、王夫人、薛姨媽、賈探春、賈惜春八個人進行了動作描寫,這八個人的笑各有各的情態(tài),充分體現(xiàn)了她們的性格特征。史湘云的“噴”,表現(xiàn)其豪放大度;林黛玉的“扶”,表現(xiàn)的是文靜節(jié)制;賈寶玉的“滾”,展現(xiàn)的是頑皮之態(tài);賈母“摟”著寶玉,表現(xiàn)出對孫子的喜愛;王夫人的“指”,表現(xiàn)了她女主人的地位;惜春拉著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小女孩兒的姿態(tài),一字就勾勒出來了。
作者通過不同的動作細節(jié)妙筆勾勒出不同的笑態(tài),而這些笑態(tài)又符合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又如:
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滓壹褐嘶?,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jīng)不多了?!敝逼鹕碛挚匆豢炊梗约簱u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魯迅《孔乙己》)
孔乙己喜歡孩子,當自己的茴香豆還比較多的時候,還是比較大方的。而當自己的豆子不夠的時候,他就慌了神兒,“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讓孩子看不到碟子中的茴香豆;“彎腰下去”,告訴孩子自己豆子也不多了;“直起身”搖頭晃腦,說出一些文白夾雜的話來。個性化的語言,加上準確的動作描寫,將孔乙己熱情又迂腐的性格特征展示了出來。
四、注意連貫,完整展示經(jīng)過
描寫人物動作的時候要注意突出動作的連續(xù)性。在某個特定的情境之中,人物的動作也是連貫并分段實施的。在描繪的時候尤其注意動作的連貫性,把事情的全過程寫清楚,將人物活動的每個步驟一步一步地寫具體,這樣才能夠使得人物形象鮮明,文章層次清楚。如: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百草園冬季最有趣的活動就是雪地捕鳥,作者用“掃開”“支起”“撒”“系”“牽”“拉”“罩住”等動詞,完整有序地展示了捕鳥活動的全過程,讓讀者身臨其境,同樣享受到捕鳥的樂趣。又如:
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nèi)泊著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fā)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魯迅《社戲》)
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描寫了平橋村中的幾位青少年架船出發(fā)前往趙莊看戲的情景。語段中使用了“跳下”“拔”“點開”“磕”等動詞,得心應(yīng)手,從容不迫,可見伙伴們架船技術(shù)的熟練。在河流上架船是當?shù)剞r(nóng)村孩子的基本技能,間接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將讀者帶入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之中。
“行動從思想中來”,即是說人物的行動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寫作時不能為了描寫而描寫,也不能簡單地照搬生活中的人物動作,而要將人物動作進行提煉,使其典型化,以便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
當然,成功的動作描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這需要我們平時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好習(xí)慣。只要我們能夠堅持觀察、深入思考、勤奮練習(xí),就一定能提高我們的描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