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旗
(江西銅業(yè)集團銅材有限公司,江西貴溪 335424)
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故障診斷及維修技術研究
張偉旗
(江西銅業(yè)集團銅材有限公司,江西貴溪 335424)
在研究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設計原理的前提下,針對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故障原因進行深入的研究,摸索出了系統(tǒng)故障發(fā)生的基本規(guī)律,提出了一整套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故障診斷及維修保養(yǎng)技術,使車輛安全可靠性提高,故障率降低,可開動率提高,壽命變長,燃油經濟性改善,成本能耗降低。
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故障診斷技術;維修保養(yǎng)技術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興起,全球汽車行業(yè)的變革與發(fā)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而汽車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使得現代汽車技術和工藝變得越來越先進,汽車功能越來越強勁,性能品質得以全面升級。但汽車實際使用過程中,因其他外力因素或自然損耗而導致的汽車故障不可避免,且發(fā)動機是汽車的“心臟”,其運行狀態(tài)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汽車的動力性能、燃油消耗性能及使用壽命等。由于汽車發(fā)動機結構復雜、故障率較高、診斷困難,一旦發(fā)生故障,輕則影響汽車性能,重則導致車毀人亡,后果不堪設想。
現代汽車發(fā)動機設計中,以飛濺潤滑和壓力潤滑相結合的復合潤滑系統(tǒng)居多。而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對保證車輛的安全可靠性、可開動率、節(jié)能減排、燃油經濟性及使用壽命等極為關鍵,其技術狀況的好壞是評價整臺發(fā)動機性能的重要條件之一。而現代汽車發(fā)動機的技術進步對其潤滑系統(tǒng)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結構設計日趨復雜化,且隨著汽車使用年限的延長,設備劣化傾向凸顯,一些新故障、新問題將逐漸暴露出來。面對汽車“心臟老化”、“心力不足”等技術難題[1],研究汽車發(fā)動機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術已成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1 主要設計原理
汽車發(fā)動機內部各運動部件速度快、工作環(huán)境惡劣,必須加強潤滑、減少磨損。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的主要設計目的是保證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中,在各運動零件摩擦表面建立起壓力油膜,產生液體摩擦,從而有效地降低機件的摩擦阻力、磨損及功率消耗。機油泵可持續(xù)足量提供具有一定油壓、油溫的潔凈潤滑油,循環(huán)流動的潤滑油可帶走摩擦表面的熱量及磨屑等雜物;活塞環(huán)與氣缸壁滑動面之間的油膜可保證氣缸的正常潤滑,提高活塞環(huán)的氣密性及發(fā)動機的耐久性、可靠性;可重復循環(huán)使用的機油會沿著缸壁等途徑自流回油底殼中。
發(fā)動機運轉時,機油黏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稀,使?jié)櫥芰档?,而機油散熱器和冷卻器可降低機油油溫,保持潤滑油具有一定的黏度,設計時常將機油散熱器與主油道并聯,且裝于冷卻液散熱器的前面。機油泵工作時,將機油供給主油道,同時經限壓閥、機油散熱器開關、進油管進入機油散熱器內,冷卻后從出油管流回機油盤,形成循環(huán)流動;機油冷卻器設于冷卻液水路中,可利用冷卻液的溫度來控制潤滑油的溫度,油溫高時靠冷卻液降溫,發(fā)動機起動時則從冷卻液吸收熱量,迅速使?jié)櫥蜕郎亍?/p>
1.2 主要結構功用
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主要由機油供給裝置、機油濾清器、檢測報警裝置及輔助裝置等部分組成,主要用作潤滑、散熱、密封、清潔、防銹、液壓、減震緩沖等。其中由機油泵、限壓閥、油道及油管等組成的機油供給裝置,可保證機油以-定的壓力和流量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流動;機油泵可迫使機油自油底殼泵至發(fā)動機各零件摩擦表面上,皆能保證發(fā)動機在任何轉速下取得良好的潤滑效果;油底殼可封閉曲軸箱成為貯油槽的外殼。
機油泵有齒輪式、轉子式結構之分。齒輪式機油泵又有內接式、外接式之分,前者常被稱為齒輪式機油泵。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機油泵是外嚙合齒輪式和內嚙合轉子式,歐洲汽車多采用齒輪式機油泵,工作可靠、效率高、功率損失小,但空間位置占用較大、制造成本較高;日本汽車以結構緊湊、噪聲小、制造成本低著稱,但嚙合齒面滑動阻力大、功率損失較大,以轉子式機油泵居多。
發(fā)動機工作時,金屬磨屑、大氣中的塵埃和燃燒不完全的碳粒易滲入機油中,且機油自身受熱氧化也會產生膠狀沉淀物,使機油中混入雜質。機油濾清器可凈化處理送往運動零件表面之前的機油,降低機件磨損,提高機件使用壽命。按濾除的潤滑油雜質直徑不同,機油集濾器、粗濾器和細濾器分別被安裝于潤滑系統(tǒng)的不同部位,其中機油泵進油口之前常串聯安裝有機油集濾器,且大多選用濾網式,可濾除大粒度雜質;機油泵出口與主油道之間常串聯安裝有機油粗濾器,屬于全流式濾清器,可濾除較大粒度雜質;機油細濾器屬于分流式濾清器,多與主油道并聯,可濾除細小粒度雜質,但流動阻力較大,工作時僅允許過濾少量機油。
機油壓力值和機油油質是反映潤滑系統(tǒng)技術狀況的重要標志。機油檢測報警裝置具有油壓、油溫及油位等自動報警功能。油尺可檢查油底殼內油量和油面高低,機油油面必須位于油尺上下刻線之間。
輔助潤滑裝置主要由安全閥、限壓閥、恒油閥、旁通閥、回油閥及機油冷卻器(機油散熱器)等部分組成,可完善、提升潤滑系統(tǒng)的實用性能,保障機械正常工作。
2.1 機油油壓太高
該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發(fā)動機在正常工作溫度和怠速運轉時,機油壓力表讀數高于規(guī)定值[2];發(fā)動機運轉過程中,機油壓力表讀數陡升;機油壓力表讀數低,但高壓機油沖裂機油壓力傳感器和濾清器蓋。新裝發(fā)動機曲軸軸承或連桿軸承間隙過??;油壓調節(jié)閥調整不靈或失效;機油壓力表或傳感器工作異常;機油黏度太大;機油過濾器芯或氣缸體油道堵塞,旁通閥開啟難等,皆會導致油壓太高故障。該故障易增加機油泵負荷,脹裂油管和機油濾清器等處的密封襯墊,加劇機件磨損,消耗發(fā)動機動力。
需及時更換黏度過大的機油及堵塞嚴重的機油濾清器濾芯;油壓調節(jié)閥調整不當或阻滯時,應調整其松緊度;球閥或柱塞黏滯時,需維修或更換;旁通閥工作不良如堵塞或彈簧過硬時,要及時疏通或更換;機油壓力陡升,但無異常狀況發(fā)生時,應排查機油壓力傳感器和導線是否搭鐵,可拆下機油壓力傳感器上的導線,若此時機油表指針回到零位或機油表仍有壓力指示時,說明機油壓力傳感器或壓力表工作不良;對大修后的發(fā)動機或新的發(fā)動機,必須檢測曲軸軸承、連桿軸承或凸輪軸軸承的間隙,及時進行維修或調整。若以上檢查均正常,則應檢查油道是否堵塞,及時進行清洗和疏通。
2.2 機油油壓太低
該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發(fā)動機剛起動時機油壓力表指示讀數正常,爾后驟降至零左右;車輛正常行駛過程中,機油壓力表數值小于規(guī)定值。油壓太低危害極大,輕則破壞發(fā)動機的潤滑條件,造成潤滑、冷卻和清潔不良,加劇傳動副之間的摩擦和磨損,損耗發(fā)動機功率,使發(fā)動機壓縮比減少、動力性下降;重則導致氣缸壁、活塞環(huán)嚴重磨損,發(fā)生卡滯、卡死甚至拉缸,曲軸軸承、連桿軸承“燒瓦”、“抱軸”等現象。油太臟或變質堵塞機油集濾器;曲軸軸承、連桿軸承或凸輪軸軸承配合間隙過大;機油壓力表或傳感器失效;機油量不足或黏度偏小;機油濾清器堵塞、彈簧太軟或折斷;限壓閥調整不當或彈簧太軟;機油泵齒輪嚴重磨損;汽油泵膜片破裂或氣缸體水套裂紋易使油底殼混入汽油或冷卻水,稀釋機油;油管破裂或管接頭松動等,皆會導致油壓太低。
應檢查油底殼和空氣濾清器的機油油面,油面高于規(guī)定值時,應放出或倒出過量機油;若機油面正常,可拆下噴油器,檢查噴油嘴的油污和積炭情況;油面低于規(guī)定值時,要補足機油至標準位置;再檢查機油黏度是否降低,機油黏度降低、不變色且有燃油味說明機油中混入燃油,需查明、修復滲漏處后再換機油;機油黏度過小時,應換適宜黏度的機油;機油含水呈乳濁狀且冒泡沫,需拆檢、修復滲漏處后再換機油。
機油量充足時,應排查機油壓力表與傳感器導線兩端連接是否良好,再從傳感器上拆下導線,接通點火開關,使導線與氣缸體搭鐵,機油壓力表使用正常時,機油壓力表指針會迅速上升至頭;機油壓力表或傳感器失效時,機油壓力表指針會不動或僅動一點,擰松主油道螺塞或壓力傳感器,若機油從連接螺紋處噴出有力,需更換壓力表或傳感器;若機油噴出無力,表明潤滑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應立即熄火發(fā)動機,排查機油泵、集濾器、限壓閥、粗濾器濾芯是否堵塞,旁通閥是否堵塞或卡滯,各油堵、進出油管及油道是否漏油等,應及時清洗、疏通或更換。
若以上檢查均為正常,則應放盡機油,拆下油底殼,機油集濾器濾網濾芯過臟堵塞時,必須清洗;檢查機油泵限壓閥的技術狀況,若限壓閥磨損嚴重、彈簧太軟或折斷及調整不當時,應更換或重新調整;機油泵工作性能太差時,說明油泵泵油不足,應拆檢維修;要適時調整、維修或更換配合間隙過大的曲軸軸承、連桿軸承及凸輪軸軸承。駕駛過程中,應關注機油壓力表和報警指示燈,一旦發(fā)現機油壓力為零或指示過低,應立即停車熄火,避免“燒瓦”、“抱軸”。
2.3 機油消耗異常
該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日檢機油,均發(fā)現機油明顯減少,且超過正常值;排氣筒冒藍煙,機油加注口脈動冒煙;儲氣筒放氣時,油沫增多;燃燒室積炭增多等?;钊h(huán)對口、扭曲環(huán)裝反,彈力不足、嚴重磨損或抱死,端隙、邊隙或背隙過大;活塞與缸壁或進氣門導管與氣門桿的配合間隙過大,橡膠密封帽損壞;空壓機竄機油;曲軸后油封、增壓器回油管、油底殼、正時齒輪蓋、凸輪軸后油封或氣門蓋(罩)漏油;曲軸箱通風不良;增壓發(fā)動機增壓器回流不暢,渦輪端密封失效;潤滑系統(tǒng)向外滲漏等,皆會導致機油消耗異常,發(fā)動機因虧機油而燒瓦抱軸。
機油泄漏通常分為內、外滲漏和外泄。機油外滲一般因密封蓋板變形、密封墊損壞及裝配工藝錯誤造成的,內滲則無明顯表征[3]。機油消耗量大于正常值過多時,易導致發(fā)動機故障,危害極大。應檢查發(fā)動機和空壓機外表面是否有漏油痕跡,發(fā)動機油底殼襯墊損壞或固定螺栓松動時,油底殼周圍會漏油,應及時更換襯墊或緊固螺栓;發(fā)動機曲軸前后端漏油時,需更換損壞的曲軸前后油封;發(fā)動機氣門室蓋墊處漏油時,說明氣門室蓋墊固定螺栓、螺母松動或襯墊損壞,應緊固或更換;空壓機曲軸前、后蓋處漏油時,說明曲軸蓋襯墊或前油封損壞,要及時更換;空壓機進出油管漏油時,則表明油管接頭松動、軟管軟化,需及時緊固或更換;要清理曲軸箱通道,特別是通風流量控制閥易積碳和結焦處,一旦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不通暢,易造成曲軸箱積壓,增加進氣沖程通過活塞環(huán)隙竄入發(fā)動機燃燒室的機油量。
排氣管排煙異常如明顯排藍煙,怠速狀態(tài)下發(fā)動機出現抖動現象,表明在“燒機油”。其故障主因是發(fā)動機潤滑油混入燃燒室[4]。排氣管或機油加注口不冒煙時,應打開儲氣筒放污閥,若放出油沫或機油多,表明活塞、活塞環(huán)與氣缸壁磨損嚴重,需更換;發(fā)動機大負荷運轉時,若氣門導管磨損嚴重(特別是進氣門)、氣門桿油封損壞,會使燃燒室吸入機油,易導致排氣管冒藍煙且機油加注口無煙;濕式空氣過濾器內油面過高時,會發(fā)生短暫冒藍煙后即停止,且油底殼內機油卻未少;發(fā)動機大負荷、高速運轉時,活塞、活塞環(huán)與氣缸壁磨損嚴重,活塞環(huán)的端隙、邊隙或背隙過大,多個活塞環(huán)端隙口轉到一起、扭曲環(huán)裝反等,會使機油竄入燃燒室,導致排氣管和機油加注口同時冒藍煙,需及時維修、調整或更換。
2.4 油底殼油面不斷升高
該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汽車未補充機油,油底殼油面不斷升高。燃油、混合氣或廢氣竄入曲軸箱;氣缸套損壞或有氣孔;汽缸墊、氣缸套阻水圈損壞;發(fā)動機采用強制潤滑的噴油泵漏油等,皆會引起油底殼油面不斷上升。噴油泵柱塞與柱塞套、輸油泵柱塞與殼體配合不良引起滲漏油,或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中PCV閥、管路、各缸缸壓及活塞環(huán)漏氣時,會使燃油、混合氣或廢氣進入曲軸箱,它們凝聚成液滴后,流入油底殼與機油混合,致使機油變稀、變多;氣缸套破裂,汽缸墊上的油孔與水道孔損壞,水套下部密封圈失效等,易使機油中混入水分。
2.5 潤滑油變質
該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取樣舊機油,采用手捻法和觀色法,利用手指進行反復捻搓,感覺摩擦感較強、有砂粒類異物感、黏性差或發(fā)澀,機油內定有鐵屑、油泥及雜質;機油顏色發(fā)黑或機油呈乳濁狀且伴有泡沫,表明機油已變質。其故障主因是未及時更換因持續(xù)受到高溫氧化作用而逐漸老化、變質的機油;使用較低級別的機油,或濫用添加劑;活塞環(huán)漏氣;曲軸箱通風不良,雜質、廢氣或燃油混入機油中;機油濾清器堵塞而失效;發(fā)動機缸體或缸墊漏水等。
潤滑油變質常可通過吸油點滴法判斷,主要依靠眼觀、手捻、鼻嗅等進行檢驗。應先拔出油尺,在中性濾紙上滴上幾滴機油,仔細觀察機油的形狀和光潔度,若中心呈暗黑色且雜質多,說明機油含塵土、金屬微粒及氧化物等較多,應更換合格機油,且不得濫用添加劑;若濾紙上的機油擴散斑點有汽油味,說明混有汽油;若手指間捻搓機油有細粒感,說明機油含雜高,捻搓無滑膩感,是機油沖稀;若機油失去黏性,說明混入燃油,需排查曲軸箱通風裝置是否工作良好,氣缸漏氣量是否過大,并更換機油;機油過臟時,需更換機油和機油濾清器;機油變質且機油壓力偏低時,應更換堵塞嚴重的機油濾清器、濾芯及過軟的機油濾清器旁通閥彈簧;機油乳化時,應拆下各氣缸的火花塞或噴油器,若其上有水,說明機油混入水分,應拆下氣門室蓋,缸蓋上的水堵銹蝕漏水時,說明缸蓋墊片損壞,使燃燒室與水套相通,應及時更換;若以上均正常,則可利用水壓試驗查找漏水部位,及時更換。
2.6 發(fā)動機油溫、水溫過高
發(fā)動機油溫、水溫過高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發(fā)動機油溫、水溫高于90 ℃。油溫過高主要表明曲軸與軸承因摩擦生熱,機油散發(fā)了大部分熱量,當產熱量大于散熱量時,若軸瓦局部溫度攀升至鉛的熔點,鉛易熔化并從軸瓦中大量析出。軸承間隙內的油膜溫度大于150 ℃時,易破裂形成半干摩擦,使磨損加劇,嚴重時局部溫度不小于銅的熔點1 083 ℃,導致軸承與軸瓦嚴重燒蝕或“瓦抱軸”,特別是油溫、水溫皆大于90 ℃時,易影響和危害發(fā)動機的正常工作,宜先降油溫。發(fā)動機燃燒與活塞、缸壁等高溫零件的熱狀況主要體現為水溫的高低,水溫太高會惡化燃燒條件,活塞、缸壁等易產生高溫熱膨脹使間隙變小,導致嚴重磨耗或“拉缸”現象。
油溫過高時,發(fā)動機機油易滲漏、蒸發(fā)、燃燒等,會影響機油質量,使發(fā)動機各機件的摩擦表面難以形成和保持油膜,無法建立主油道壓力,導致機件磨耗嚴重、油耗陡增。而水溫對油壓的影響必須通過油溫來實現,因而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和間接性。
降油溫常用“低轉速、降負荷”法,低轉速、降負荷使各運動機件摩擦生熱銳減。降油溫可減少發(fā)動機生熱,間接減少冷卻液吸熱,減緩水溫升高速度,盡管冷卻液在高溫零件處熱交換時間長,但水流速度變緩,散熱時間變長。降水溫常用“高轉速、降負荷”法,但高轉速易使活塞連桿組的離心力、慣性力、曲軸軸承負荷及軸徑與軸瓦的相對摩擦速度增大,單位時間生熱快,機油泵油量降低,大量機油從主油道內被甩出,導致各摩擦表面缺油磨損加劇,油溫驟升。
汽車熱車后,防凍液儲水罐上端的回水管回水不暢或堵塞時,會引起水溫過高,但維修中不得亂拆換零件;冷凝器與水箱之間的積塵過多時,要用高壓氣徹底清洗,保障冷凝器和水箱散熱性能良好;水箱上下水管的溫差過大時,需排查節(jié)溫器的開度或水泵是否有轉速丟失故障;防凍液添加或更換不規(guī)范、未使用原廠配件,會提前堵塞發(fā)動機水箱和水道,或發(fā)動機冷卻系統(tǒng)內加水后、添加防凍液濃度超過60%,皆會導致水溫過高現象;空調制冷劑或空調制冷劑潤滑油加注過多、空調系統(tǒng)中高壓端高壓力過高、內部自調試空調壓縮機自調功能失靈、空調冷凝器堵塞等,皆會使發(fā)動機負荷陡增,嚴重影響冷卻系統(tǒng)的散熱性能,導致水溫過高,必須及時調整、維修或更換。
2.7 潤滑油變稀
該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車頭溫度持續(xù)升高、拉缸、燒軸承、噴油器咬死等。汽車長期暴曬;冷卻水進入油底殼,使機油乳化變質;汽油流入油底殼,會使變質、變稀的機油過早失效;活塞環(huán)、氣缸壁磨損嚴重,進入曲軸箱的竄氣過多,其中未燃汽油易溶入潤滑油中等,皆會導致機油變稀。
對長期遭暴曬的汽車,宜在前后風擋處設置遮陽板、車窗貼膜,在車椅上配備冰絲涼墊,定期去4S店進行必要的維護,及時更換潤滑劑,以保證汽車的安全性能;需查明機油中帶水原因,及時更換機油,若缸蓋、機體有裂紋,缸套阻水圈老化、失效或缸墊被沖壞,應及時發(fā)現、排除故障;柴油流入油底殼時,要定期檢查噴油泵、噴油器,及早更換極限磨損的柱塞、出油閥及噴油嘴偶件;若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短時間內即變稀、變質,需做氣缸壓縮壓力檢查并修復,且應更換磨損超限的零配件。
2.8 油泥過多和積碳嚴重
油泥或積碳堪稱當代發(fā)動機的兩大殺手。該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動力不足、發(fā)動機怠速抖、噪聲大、油耗高等。潤滑油在高溫、高壓等極端工況下使用一段時間后,極易產生膠質和污垢,形成呈黑褐色和黏稠狀的油泥,會降低發(fā)動機的工作效率。常年短途低速行駛的汽車曲軸箱溫度低,噴油量較高,部分未完全燃燒的汽油進入曲軸箱形成低溫油泥,油泥、機油雜質等易部分或完全堵塞曲軸箱通風閥,使其內部的水蒸氣難以及時清除;集濾器濾網和油道被油泥堵塞后,使?jié)櫥土鲃幼兙?,易產生活塞環(huán)槽粘連、結焦等;水從曲軸箱進入與潤滑油混合,在曲軸高速旋轉攪拌下形成黏性膠體,并吸附高溫潤滑油產生的氧化物及金屬屑等污物進而產生油泥;國內機油及汽油質量不高等,皆會形成過多的油泥,危害極大。
由原油提煉出來的汽油內含膠質。發(fā)動機積碳的主因是發(fā)動機燃燒過程中,因汽油質量和燃燒溫度問題,空氣中灰塵與少量高黏度的機油粘合附著于汽油噴嘴、進氣門正反面、活塞頂、火花塞及燃燒室中形成積碳。積碳呈黑色且較硬,會強力附著于燃燒室四周各部件上,易導致機構運動不暢、卡死或發(fā)動機損壞,以進氣門背面積碳最為典型。其后果是發(fā)動機冷啟動時,無法一次性順利啟動或啟動后抖動,甚至導致燃燒室密封不嚴、發(fā)動機動力不足及油耗劇增。
必須定期更換三濾和潤滑油,縮短沙塵多發(fā)季節(jié)等極端環(huán)境下使用車輛的保養(yǎng)周期,減少油泥和積碳;定期、適量添加汽油添加劑,清理油路和燃燒系統(tǒng);應盡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采用大油門手動擋行駛,以減少汽車因常年低速行駛而產生油泥;潤滑油品宜選擇SL等級或全合成潤滑油,且以廠家推薦使用的潤滑油品為佳;同時添加發(fā)動機保護劑,能極佳地保護好發(fā)動機,降低發(fā)動機故障率和提高使用壽命一倍以上。
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是現代汽車的關鍵部件,其正常運行、調整及維修,對有效地降低發(fā)動機故障率,大幅提高汽車的安全可靠性、可開動率及使用壽命,極為重要。而現代汽車維修技術是以機、電、液一體化系統(tǒng)診斷為核心的綜合診斷技術,其技術特征表現為“七分診斷、三分維修”,唯有充分掌握潤滑系統(tǒng)常見故障的現象、原因及診斷方法,運用先進診斷儀器檢測,才能迅速確定故障部位,準確解決故障,避免盲目拆裝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1】張偉旗.大型礦山電動輪汽車發(fā)動機自主研發(fā)及關鍵技術研究[J].有色設備,2014(6):17-21. ZHANG W Q.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of Electric Wheel Car Engine of Large Mining[J].Non-ferrous Metallurgical Equipment,2014(6):17-21.
【2】馮平.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故障診斷與排除[J].汽車維護與修理,2007(12):55-56.
【3】符永奮.汽油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故障分析與排除[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8):54-55.
【4】張偉旗.大型礦山電動輪發(fā)動機異常排煙機制及故障控制研究[J].汽車零部件,2015(12):77-80. ZHANG W Q.Exhaust Smoke Abnormal Mechanism and Fault Control Research for Large Mine Electric Wheel Engine[J].Automobile Parts,2015(12):77-80.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Research for Automobile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ZHANG Weiqi
(Copper Co.,Ltd. of Jiangxi Copper Corporation,Guixi Jiangxi 335424,China)
On the premise of researching automobile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design principle,in-depth research on automotive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failure reasons was made, the basic rule of the system failure was found out, a set of engine lubricating system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was put forward. Then the vehicl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s high,failure rate is low, vehicle actuate rate is high,the service life is long,the fuel economy is good,and the cost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low.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Failure diagnosis technology;Maintenance technology
2016-06-16
張偉旗(1965—),男,工學學士,高級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礦山機械、銅加工、有色冶金、機電設備工程、教育教學研究。E-mail:Zhangwq678@126.com。
10.19466/j.cnki.1674-1986.2016.12.016
U473
B
1674-1986(2016)12-0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