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原文】
人有亡①②者,意③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④,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⑤竊鈇也。俄而⑥掘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fù)見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鈇者。其鄰之子非變也,已則變矣;變也者無他,有所尤也⑦。(選自《呂氏春秋》)
【注釋】
①亡:丟失。②鈇(fū):同“斧”,斧子。③意:通“臆”,估計,懷疑。④顏色:此指臉上的表情。⑤無為而不:沒有一樣不像。⑥俄而:不久。鈇:通“鈇”,挖掘。⑦有所尤:即被偏見所蒙蔽.尤,通“囿(yòu)”,局限。
【譯文】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個孩子。他看那個孩子走路的姿勢,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觀察那個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聽那個孩子說話的語氣,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總之,在他的眼睛里,那個孩子的行為神態(tài)沒有不像偷斧子的樣子。過了幾天,這個人要到地窖去儲存物品,當(dāng)下到地窖里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家那把不見了好多天的斧頭正躺在地上。從此以后,他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一舉一動,面目表情,絲毫也不像偷過斧子的樣子了。變的不是鄰居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心態(tài)。變的原因也沒有其他,是被偏見所蒙蔽。
【啟示】
鄰居家孩子的言語舉止并沒有變化,但在丟斧人眼里卻前后判若兩人。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成見是人們形成正確認(rèn)識的大敵。準(zhǔn)確的判斷來源于對客觀事實的調(diào)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要懷疑,但不能多疑,重要的是從實際出發(f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
【練習(xí)】
1.寫出加點(diǎn)詞語的含義。
視其行步( ) 復(fù)見鄰人之子( )
竊鈇也( ) 亡鈇者( )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語句的含義。
①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也。
譯:
②他日復(fù)見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鈇者。
譯:
3.“亡鈇者”錯在哪兒?
4.這則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示呢?
【參考答案】
1.視:看,觀察。 復(fù):又,再。竊:偷盜。者:……的人。
2.①鄰人之子的行為神態(tài)沒有不像偷斧頭的樣子。②從此以后,他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一舉一動,面目表情,絲毫也不像偷過斧子的樣子了。
3.不經(jīng)過調(diào)查并且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4.主觀成見是認(rèn)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dāng)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做人處事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憑空猜想,生活在一個充滿真誠和信任的世界里,才會感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