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
3種檢測方法計數(shù)血小板準確性比較
劉勇
目的:比較3種血小板(PLT)計數(shù)方法的準確性。方法:選取60例血小板計數(shù)不準確的標本,按要求把它們分為4組,分別用電阻抗法、熒光法、鏡檢法計數(shù)血小板的結果。結果:計入分析3組樣本的低PLT<50組計數(shù)結果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小RBC組和大PLT組計數(shù)中電阻抗法不如熒光法與鏡檢法(P<0.05),熒光法與顯微鏡法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電阻抗法計數(shù)不準確的情況下,可用熒光法或鏡檢法進行重復檢測。
血小板計數(shù); 電阻抗法; 熒光法; 顯微鏡法; 準確性
我國臨床血小板的危急值是50×109/L,當血小板低于這一值時,有可能引起內(nèi)出血,是臨床醫(yī)生作為輸注血小板參考的重要指標,為保證給臨床提供一個準確的血小板報告值,這就要求血小板計數(shù)要十分的準確。目前大部分醫(yī)院采用的都是電阻抗原理的血液分析儀,遇到有大血小板、小血小板、小紅細胞及血細胞碎片的干擾時,電阻抗的血液分析儀計數(shù)血小板就不那么準確了,若將不準確的結果提供給臨床,必將誤導醫(yī)生對患者的治療。因此,強調(diào)顯微鏡計數(shù)準確對保證血細胞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規(guī)定血細胞分類計數(shù)是以顯微鏡計數(shù)法作為“金標準”,這是任何血液分析儀都不能取代的[2]。我們將3種血小板的計數(shù)結果進行比較,以觀察各種方法對血小板計數(shù)結果的準確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及門診中用HORIBA ABX PENTRA MS60血液分析儀通過篩選計數(shù)60例血小板異常的標本,將60例標本分為4組:PLT<50×109/L的標本15例,血小板直方圖顯示低平曲線,儀器報警提示為低PLT值,小RBC標本15例,MCV<70,MCHC<280,MCH<27,儀器報警提示為小RBC,大血小板組15例,儀器報警顯示大血小板,分布低而寬,經(jīng)瑞氏染色顯微鏡鏡檢有大PLT;PLT聚集組15例,儀器提示有PLT聚集,顯微鏡鏡檢有血小板聚集,所有標本均在2 h內(nèi)完成計數(shù)。
1.2 儀器和試劑 法國HORIBA ABX PENTRA MS60血液分析儀,同時選擇其相關配套試劑及清洗劑;日本Sysmex XN-2000血液分析儀,同時選擇其相關配套試劑及清洗劑;日本OLympus CX31普通光學顯微鏡;新鮮配制的PLT稀釋液,草酸銨1 g加少量蒸餾水,待完全溶解后,蒸餾水加至100 ml,過濾后備用[3];EDTA-K2抗凝管選擇江蘇宇力醫(yī)療器械公司提供。以上所有儀器每天都要進行精密度和質(zhì)控檢測。
1.3 檢測方法 采取患者的肘靜脈血,其采血選擇 EDTA-K2抗凝全血2 ml充分混勻,分別用電阻抗法進行3次測定取平均值、熒光法3次測定取平均值、人工鏡檢法計數(shù)血小板[3],計數(shù)3次取平均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50×109/L組:電阻抗法、熒光法和顯微鏡法計數(shù)血小板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小RBC組:電阻抗法分別大于熒光法和顯微鏡法計數(shù)血小板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熒光法和顯微鏡法計數(shù)血小板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PLT組:電阻抗法分別小于熒光法和顯微鏡法血小板計數(shù)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熒光法和顯微鏡法計數(shù)血小板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LT聚集組:由于PLT聚集無法顯微鏡法計數(shù),其它各種方法均無法得到準確計數(shù),不予分析。見表1。
準確計數(shù)低值PLT對臨床輸注血小板至關重要,EDTA依賴PLT聚集、巨大PLT綜合征等多種因素導致PLT計數(shù)減少常常誤診和漏診[4-5],電阻抗法血液分析儀價格便宜,尤其是在門診測定結果中等待結果時間短,重復性能比較好,但對一些異常標本的測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上結果表明,在PLT<50×109/L組中電阻抗法、熒光法和顯微鏡法計數(shù)血小板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小RBC組由于電阻抗法不能分辨小RBC,把小RBC當作PLT計數(shù)而使PLT計數(shù)增加;大PLT組中把一些病理性大PLT 計數(shù)成RBC而使PLT偏低;熒光法通過特異的熒光染料對PLT的核糖體RNA和線粒體DNA進行染色,根據(jù)熒光強度不同,經(jīng)過特定的PLT-F通道準確計算PLT數(shù)量[6],以上各組比較結果中,熒光法和顯微鏡法血小板計數(shù)結果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各組結果的干擾下都和顯微鏡法血小板計數(shù)結果一致,比顯微鏡法方便準確,所以熒光法優(yōu)于其它2種方法,但熒光法的熒光染料成本高,為節(jié)約成本,不適合大規(guī)模的普查。
表1 不同檢測方法測定血小板結果(×109/L,±s)
表1 不同檢測方法測定血小板結果(×109/L,±s)
組別電阻抗法熒光法鏡檢法PLT<50組9.60±7.8010.50±5.909.20±7.60小RBC組180.82±49.86150.36±58.42149.26±63.42大PLT組70.12±18.5683.30±25.4085.10±30.20
綜上所述,電阻抗法成本低,重復性好,報告及時,適用于大規(guī)模標本的檢查,而一旦有儀器報警或是檢查結果與正常值偏離太大,都要通過熒光法或顯微鏡法進行重查檢測,顯微鏡法雖然操作繁瑣,重復性差,人為影響因素大,但為傳統(tǒng)的計數(shù)方法,比較直觀的反映標本的真實情況,可作為以上兩種儀器的補充方法。
[1] HONG KH,KIM MJ,LEE KW,et al.Platelet count evaluation using three automated haematologyanalysers compared with the immunoplatelet reference method,and estimation of possible inadequate platelet transfusion[J].int J Lab Hematol,2013,31(3):298-306.
[2] 楊靜梅,林一民.全自動血細胞分析血細胞計數(shù)與手工計數(shù)應用比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9(8):961-963.
[3]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36-137.
[4] 張時民.EDTA-K2凝劑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4例報道[J].臨床檢驗雜志,2013,22(3):183.
[5] 喬卓青,周澤平,李尚珠.巨大血小板綜合征的診療進展[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3,34(5):358-361.
[6] 華江,潘揚.不同檢測方法計數(shù)血小板的準確性評價[J].臨床檢驗雜志,2015,33(1):12-13.
鐵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處醫(yī)院 檢驗科,江蘇 邳州 221300
劉勇(1975-),男,主管檢驗師,大學。
10.14126/j.cnki.1008-7004.2016.06.033
R 446
A
1008-7044(2016)06-0697-02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