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趙飛鵬
長征,永遠的勵志史
——《看地圖 話長征》自序
文/圖_趙飛鵬
編者按:長征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正值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前夕,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新書《看地圖 話長征》。本期《讀書》欄目,邀您跟隨作者一起感受重走長征路的心路歷程,共同領略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跡。
讀了幾本關于紅軍長征的回憶錄和傳記后,萌生起編寫這本《看地圖 話長征》的念頭。紅軍長征史,既是一部勵志書,又充滿著智慧謀略,洋溢著崇高的精神信仰,值得我們思索回味,學習借鑒。
2015年10月28日,我在貴州省婁山關看到一張老照片:1981年7月,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攜全家到訪婁山關。我不由心頭一震:是什么原因,讓這位西方世界的謀略家拖家?guī)Э冢h涉重洋,跑到中國偏僻的大西南婁山關腳下?
顯然,在中國現代史上,婁山關因紅軍長征而聞名。紅軍長征,最為人熟知的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長征。紅軍長征還包括紅二、四方面軍和紅25軍的長征。1935年3月底,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陜革命根據地,西渡嘉陵江,開始長征。1935年11月19日,賀龍、任弼時等率領紅二、六軍團,離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幾支鐵甲洪流,歷盡千難萬險,共同鑄就紅軍長征的不朽詩篇。
略涉長征史實的人都知道,從1936年始,中國的“紅軍長征”逐漸受到世界范圍內的關注。這一年3月,陳云在莫斯科完成的《隨軍西行見聞錄》在巴黎連載,后又印出單行本在莫斯科發(fā)行。同年6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到訪延安,大量深度采訪長征的親歷者,寫成暢銷書《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新中國成立后,“重走長征路”從未間斷過。近些年,隨著人們經濟條件大幅提升,路況顯著改善,這一活動更是方興未艾。同時,還有很多“老外”,乃至著名人士若干,對“紅軍長征”興趣甚濃。不少“老外”對長征的研究和探索之深,不亞于我們許多人,令我等汗顏。
當年在婁山關,布熱津斯基自豪地說:“我是登上婁山關的第一個美國人!”回國后,他又撰文《沿著紅軍長征路朝圣記》,其中說:“對嶄露頭角的新中國來講,長征的意義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tǒng)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東西的必要因素?!?/p>
有人將紅軍長征與“出埃及記”相媲美,有人稱它比“出埃及記”更偉大。
長征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淬礪和鍛造。
長征,挑戰(zhàn)體能極限。爬雪山、過草地,是婦孺皆知的艱辛歷程。爬雪山,主要困難在于饑餓、衣單和高寒缺氧。而草地,“那里處處是沼澤,遍地是水草,似河非河,似湖非湖,一片片,水汪汪。我們走的每一步都要踏在草墩子上,一步落空,就會陷入污泥不能自拔?!保〞r任紅91師師長徐深吉語)因為缺糧,紅軍不得不扒開牛糞尋找尚未消化的糧粒來充饑。在草地里,紅軍專門成立小分隊,負責掩埋因饑餓、寒冷、中毒而死去的紅軍戰(zhàn)士的尸體。劉英是中央紅軍中為數不多的參加過長征的女干部,她回憶說,走過草地,“我覺得仿佛是從死亡的世界回到人間”。同她一樣,許多人在回憶爬雪山過草地時所表露出的,一是心有余悸,二是刻骨銘心。在長征中,最多的,有些紅軍數次翻越雪山,三四次穿越草地。前些年,一位老紅軍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卻如是說:“長征中,最難熬的還不是饑餓,而是瞌睡——晝夜連續(xù)行軍,缺覺睡,人走著走著就睡著了,是那種生不如死的感覺?!?/p>
長征,“行拂亂其所為”。紅軍長征,如同一葉帆船,長距離激蕩在驚濤駭浪中,處處詭秘兇險,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叵腴L征,毛澤東曾寫道:“長征萬里,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蔽ㄓ心ルy,方催人愈挫愈奮,志薄云天;唯有置身危機四伏之中,才能“動心忍性”、把一個人的心智謀略發(fā)揮到極致。后來,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烽火硝煙中,中國共產黨隊伍里戰(zhàn)將如云,燦若群星。而通過長征保留下來的紅軍干部隊伍,成為共產黨打江山的主要干部力量。
經歷心志之苦,筋骨之勞,體膚之痛,回報自然是“增益其所不能”了。正所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書中配發(fā)的長征路線圖
有一位來自重慶的朋友,我曾陪他馳騁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他驚奇地望著車窗外,連連感嘆:“啊,這么平坦,真開闊呀!”我不屑地好笑:“這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后來,我由此聯想到,對于長年生活在平原地區(qū)的人們而言,同樣體會不到長年奔走在大山里的滋味。
這里,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長征之路了。在整個長征中,地勢相對平緩、看似“好走”的區(qū)域有兩處,一是桂北的“湘桂走廊”,二是川西北的草地。川西北草地的情況前已介紹,而在“湘桂走廊”,中央紅軍是在攸關生死存亡的血拼中通過的。除這兩處以外,其余全是層巒疊嶂、蒼蒼茫茫的大山。
去年,我和同事開著汽車,重“走”了一段長征路。從甘肅省武山縣一直到湖南省通道縣,途經臘子口、包座、沙窩、達維、安順場、皎平渡、土城、縣溪鎮(zhèn)等地。既有高速公路,也有國道、省道和縣級及以下公路。20天里,汽車始終盤桓穿行在大山里,無休無止。遙想當年,長征之路比起現在汽車能夠通行的道路,不知要崎嶇難行多少倍。許多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凡登一座小山,就氣喘吁吁。而在80年前,紅軍只能用雙腳一步一步地“丈量”高聳入云的老山界、夾金山、岷山、六盤山……長征,不僅走得遠,而且走得難。不到現場走一走、看一看,或僅僅在地圖上“走”,都難有切身感受。
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走出來的精彩。
付梓之際,零星地記錄一些想法和感受,是為序。
(作者單位:省公司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