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個超級簡單的字:口,這個象形字超級簡單卻超級重要,它可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進(jìn)食、說話全靠它。
再來看一個貌似和它沒關(guān)系其實卻緊密相連的字:欠。單單這樣看可是看不出來的,得追溯到甲骨文字形。 瞧,其實欠也是象形字,一個人向右跪坐,張開大嘴,看上去像在大聲呼喊,又像打哈欠。欠作偏旁時表示取飲、歌唱、歡呼、感嘆、呼吸、吹氣等諸多意思,這些都與張口有關(guān)。欠單獨使用時,則有缺少、拖欠之義。取飲不足,則感缺少;取食不至,則感拖欠。
接下來與口相關(guān)的自然是“牙”。上牙和下牙對咬,從字形仿佛還看得出那副咬牙切齒、以牙還牙的模樣。舊時人們還將居于買賣雙方之間撮合生意,并獲取傭金的人,稱為“牙人”。因為促成某事成功,并從中抽取傭金,就像牙齒咬斷了食物吞下去一樣。
說完了“牙”,必須得說說“齒”了。真是好萌好可愛!之后到小篆字形加了聲旁“止”。 古人在幼年牛馬每年生一顆牙齒的啟發(fā)下,又將“齒”借指年齡。
該輪到“舌”了。 舌是個會意字,下方是個“口”,上方是個舌頭的形狀,整個字形就像是從口中伸出舌頭的樣子?!吧唷币惨隇橄裆囝^形狀的東西,如火舌,意思是升騰的火苗,如吐舌之狀?!吧唷爆F(xiàn)在還代指言語,如“諸葛亮舌戰(zhàn)群雄”。人們常用成語“唇槍舌劍”比喻辯論激烈,說話針鋒相對。
接下來要說的“兄”和“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看,好像一個人張大了嘴巴在指揮其他人做事。古時候,人們很重視長幼尊卑,兄長比弟弟年長,所以可以指派和吩咐弟弟做事。過去長兄如父,對弟弟享有很多特權(quán),而如今兄弟平等,每個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最后,該是揭開姓吳的人的小秘密的時候了。上部是張開的大口,下部是打著手勢的人的形象。而到了隸書和楷書,下部引申為了“天”,而“天”有“大”的意思,所以“吳”的本義就是大聲說話。后來“吳”假借為國名,如三國中的吳國。現(xiàn)在,“吳”常常用于姓氏。
所以姓吳的人的小秘密就是,他們很可能喜歡大聲說話。哈哈,吳同學(xué)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