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右
“我,黃小蔥,這次是徹底黃了。”朋友酒后吐真言,自稱已訪遍父母兩系,乃至整個行政區(qū)的媒人,仍找不到對象。一年前,小蔥剛做記者也剛滿25歲,得知同事在30歲的末班車上很快相親結(jié)婚,還驚嘆道:“哇!你一定很愛他吧?”同事靜了片刻,說:“如果錯過了他,我估計永遠都找不到了?!?/p>
本來把這事當笑話來看,可參加了表妹的婚宴后,小蔥再也笑不出來了。夾在大齡長輩中間,“你男朋友呢”等問題比八冷碟上得還早;媽媽如打麻將出牌般,告訴她每個在場單身漢的月收入;身為家族里唯一的未婚女青年,她直接從新娘手里接過捧花——望著1994年出生的表妹膠原蛋白滿滿的臉,小蔥決定,是時候相親了。
在小蔥看來,相親主要有兩條路:要么親戚朋友介紹,要么父母的親戚朋友介紹。大多媒人一次只給她一個男生的聯(lián)系方式;不贊成一次性認識多個,擇優(yōu)深入。對此,本科在美國讀藝術(shù)史的小蔥頗有微詞:“中國式相親應(yīng)該引入約會文化,效率太低了!”她便自我加速,只要與相親對象不合適,立刻讓我打電話救場,到后來直接按亮一下手機:“抱歉,突然有個事故要去采訪?!?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6/12/05/slzk201649slzk20164929-1-l.jpg" style="">
然而,未婚男性來了又去,小蔥仍然單著。其實她的相親對象都很正常,或者說,不正常的相親對象她主動不見:“買口紅還會看一下試色功課呢,找男朋友難道不搞清楚這人情況么?”但小蔥受不了,她一和某男情投意合,全家就會立刻巴望著她辦桌嫁人;她更受不了一旦沒看上對方,回家就會被要求認知自我,明確定位——“你也就這樣了,不好看又不瘦,又沒賺多少錢,還要找一個什么樣的?想得美!”
所以小蔥告訴我,相親會有倦怠期,但相親本身是會上癮的。可能“久病成醫(yī)”,她開始熱衷于評論各種情感樹洞以及給朋友做媒。我今年21歲,她以好萊塢爭角比喻相親競爭之激烈:“年輕又怎么樣,再過幾年還不是演女主角的媽!”我說想找個“合得來的”,她立刻喝住我:“你還不如說想找有緣的呢!這種最難找到對象!”好不容易定下某男,她又說:“現(xiàn)在七月是‘鬼月,本地人不愛這時候相親?!蔽疫€很猶豫,信這個可能跟我合不來吧。小蔥果然立刻否定我的“合不來”:“這有什么關(guān)系!你知道這個本地人,一個月房租能收多少嗎?”
后來,小蔥做媒人終于有了說服力,因為她終于有男朋友了。說起來也好笑,對象是住對門的鄰居,兩人倒垃圾時認識的。再見到小蔥時,已訂婚的她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我以為她為穿婚紗瘦身,可她比了個大力水手的姿勢:“我在練臂力,婆婆要我結(jié)婚時戴滿金鐲子!”她苦笑著嘆了口氣:“結(jié)婚跟相親一樣,不爭取不妥協(xié)的話,都會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