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慶,徐元宏
(1安徽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合肥230022;2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與血清IgG水平變化及意義
許慶1,2,徐元宏1
(1安徽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合肥230022;2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目的 觀察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及血清IgG水平變化,并探討其臨床意義。方法 收集200例慢性肝病患者,根據(jù)病情將其分為慢性活動型肝炎(CAH)組、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CB)組、酒精性肝病(ALD)組、病毒性肝硬化(VLC)組各50例,另選查體健康者5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保肝治療,口服多烯磷脂酰膽堿及護肝片,必要時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病情嚴重者予白蛋白、維生素、血漿等營養(yǎng)支持治療,共治療28 d?;颊咧委熐昂缶M行Child分級評分,并檢測血小板IgG、血清IgG,用Pearson相關(guān)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與Child分級評分的關(guān)系。結(jié)果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治療前CAH組、PCB組、ALD組和VLC組的血小板IgG、血清IgG、Child分級評分均升高(P均<0.05);治療后CAH組、PCB組、ALD組和VLC組的血小板IgG、血清IgG和Child分級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均<0.05)。Pearson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后CAH組、PCB組、ALD組和VLC組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與Child分級評分均呈正相關(guān)。結(jié)論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及血清IgG水平升高,對二者進行檢測可用來評估慢性肝病的療效。
慢性活動型肝炎;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徊《拘愿斡不?;血小板;免疫球蛋白G;Child分級
肝病是我國最常見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肝病,最終會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龐大,老齡化加速,因慢性肝病死亡的人數(shù)亦逐年增加[1]。早期發(fā)現(xiàn)和監(jiān)測慢性肝病的發(fā)展并予以積極干預(yù)十分必要。但對慢性肝病目前尚缺乏特異且敏感的指標來評價病情的嚴重性及治療的有效性。目前,免疫紊亂與慢性肝病的關(guān)系越來越受到國內(nèi)外學(xué)者的重視[2]。慢性肝病患者常見血小板減少、脾功能亢進及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表達異常。已有研究表明,慢性肝病伴發(fā)的脾功能亢進使脾臟產(chǎn)生的血小板相關(guān)IgG增加,血小板相關(guān)IgG通過與血小板膜上相關(guān)抗原特異性結(jié)合,使巨噬細胞對血小板的破壞和清除增加,出血風(fēng)險增大[3]。隨著肝功能的喪失及肝腎綜合征的發(fā)生,血液中IgG滅活和排出減少[4,5]。但對于血小板IgG和血清IgG能否準確和敏感反映慢性肝病的嚴重程度及能否評估療效仍需研究。本研究通過比較慢性活動型肝炎(CAH)、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CB)、酒精性肝臟疾病(ALD)、病毒性肝硬化(VLC)治療前后Child分級評分與血小板IgG、血清IgG的相關(guān)性,以期為慢性肝病療效評估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收集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200例,排除不符合慢性肝病診斷標準及合并嚴重其他系統(tǒng)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參照《中國肝病診療管理規(guī)范》的診斷標準[6],將其分為CAH組、PCB組、ALD組、VLC組各50例。CAH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45~76(65.4±10.3)歲,病程1~20(5.6±2.3)年。PCB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齡46~77(66.1±10.1)歲,病程1~21(5.9±2.8)年。ALD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齡45~77(66.3±10.5)歲,病程1~20(6.6±2.6)年。VLC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44~77(65.6±10.5)歲,病程1~21(5.8±2.4)年。選擇50例查體健康者作為正常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4~74(63.5±9.2)歲。各組性別、年齡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保肝治療,口服多烯磷脂酰膽堿(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456 mg/次,3次/d;護肝片(通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44 g/次,1次/d。對CAH患者必要時給予核苷酸類藥物抗病毒治療,如拉米夫定(葛蘭素史克公司)100 mg/次,1次/d,或恩替卡韋(中美上海施貴寶公司)0.5 mg/次,1次/d,口服。對于ALT明顯升高者(大于正常上限1倍),在抗病毒治療的基礎(chǔ)上選用抗炎保肝藥物異甘草酸鎂(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病情較嚴重者給予白蛋白、維生素、血漿等營養(yǎng)支持治療。共治療28 d。
1.3 血小板IgG、血清IgG檢測及Child分級評定 參照文獻[2]方法,采集5組空腹靜脈血3 mL,分別獲取血小板和血清,實驗前置于-80 ℃冰箱中保存。采用ELISA法測定血小板IgG,血小板IgG抗體試劑盒由上海撫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按說明書操作。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血清IgG,使用WonTech全自動生化分析儀OTA-400型(上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采用釩酸鹽氧化法測定血清膽紅素,采用溴甲酚紫法測定血清白蛋白,采用奎克氏法測定凝血酶原時間。Child分級評分標準參照文獻[3,6]方法,主要包括肝性腦病的有無及其程度、腹水、血清膽紅素、血清白蛋白濃度及凝血酶原時間5個指標。分數(shù)越高提示肝臟疾病程度越嚴重。
2.1 5組治療前后血清IgG、血小板IgG和Child分級評分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治療前CAH組、PCB組、ALD組和VLC組的血小板IgG、血清IgG和Child分級評分均升高(P均<0.05),治療后CAH組、PCB組、ALD組和VLC組的血小板IgG、血清IgG和Child分級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均<0.05)。見表1。
2.2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與Child分級評分的關(guān)系 Pearson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CAH組、PCB組、ALD組、VLC組血小板IgG水平與Child分級評分呈正相關(guān)(r分別為0.595、0.602、0.611、0.619,P均<0.05),血清IgG水平與Child分級評分呈正相關(guān)(r分別為0.614、0.621、0.624、0.654,P均<0.05);治療后CAH組、PCB組、ALD組、VLC組血小板IgG水平與Child分級評分呈正相關(guān)(r分別為0.615、0.622、0.619、0.607,P均<0.05),血清IgG水平與Child分級評分呈正相關(guān)(r分別為0.643、0.626、0.677、0.681,P均<0.05)。
表1 5組血清IgG、血小板IgG和Child分級評分比較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ALD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與VLC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慢性肝病由于各種損傷因子持續(xù)存在,使肝細胞受到慢性破壞形成假小葉,繼而進展為肝纖維化,喪失肝功能。本研究考慮到導(dǎo)致慢性肝病的各種損傷因子,將CAH、PCB、ALD、VLC同時納入研究,以期發(fā)現(xiàn)能有效反映慢性肝病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的檢測指標。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發(fā)展的共同階段,臨床主要借助影像學(xué)如CT、彩超等檢查,或肝穿刺病理評估。肝穿刺病理活檢是反映慢性肝病進展程度的金標準[1]。這些檢查指標程序繁瑣、價格較高,且創(chuàng)傷大,難以進行動態(tài)觀察。目前,評價肝臟疾病嚴重程度主要采用Child分級評分[3,6],而Child分級評分主要涉及肝性腦病的有無及其程度、腹水、血清膽紅素、血清白蛋白濃度及凝血酶原時間等5個指標的綜合評分。Child分級評分涉及的評價條目較多,較繁瑣,容易產(chǎn)生人為誤差和機器誤差。因此,臨床迫切需要尋找能動態(tài)反映慢性肝病嚴重程度的特異、敏感且簡便的指標。
慢性肝病除了進展為肝硬化外,大部分會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和脾大、脾功能亢進。研究認為,慢性肝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亂,導(dǎo)致血小板IgG產(chǎn)生增加。且隨著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喪失,血液中內(nèi)毒素增加,會進一步誘導(dǎo)血小板在脾臟的滯留和血小板IgG產(chǎn)生,使得血小板在脾臟的滯留和免疫性破壞增加[3,7]。有研究表明,血小板IgG水平與慢性肝病的嚴重程度有關(guān),發(fā)展成為肝硬化的患者,血小板IgG顯著升高[8]。亦有研究[9,10]表明,隨著慢性肝病的進展加重,肝功能下降將致肝臟對血液中IgG的滅活減少;肝腎綜合征使腎臟對IgG排泄減少,血液中IgG水平顯著增加。然而關(guān)于肝臟疾病的嚴重性與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的相關(guān)性研究目前并不多見。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慢性肝病患者Child分級評分的增加,血小板IgG和血清IgG水平亦增加,提示血小板IgG和血清IgG能客觀直接反映慢性肝病的嚴重程度,且隨著治療后肝功能改善血小板IgG和血清IgG水平隨之下降,可見對血小板IgG和血清IgG的檢測可動態(tài)反映治療效果。本研究結(jié)果還表明,對于VLC而言,雖然治療前后其Child分級評分與AL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但其血小板IgG和血清IgG表達水平仍明顯高于ALD患者。推測其可能機制為病毒的慢性刺激使得機體致敏和肝細胞持續(xù)受損,導(dǎo)致血小板自身抗原和血清IgG的產(chǎn)生增加,慢性VLC患者的免疫紊亂現(xiàn)象可能比其他慢性肝病更嚴重。
綜上所述,慢性肝病導(dǎo)致的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可表現(xiàn)為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異常,且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與Child分級評分呈正相關(guān)。檢測血小板、血清IgG水平能準確反映慢性肝病的療效。
[1] 馬海芬,保志軍.肝臟衰老與肝臟疾病[J].肝臟,2013,18(1):55-57.
[2] 張昊澤,李萍,徐東,等.系統(tǒng)性硬化癥患者血清IgG亞類特點[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yīng)雜志,2014,8(2):101-106.
[3] 鮑森,李孝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關(guān)參數(shù)和凝血因子檢測結(jié)果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9(25):46-47.
[4] 陳平,蘭風(fēng)華,辛娜,等.人血清IgG類抗LDH-4抗體的ELISA檢測及其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xué),2013,14(9):1399-1401.
[5] 李世葵,杜賢.肝臟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與補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3):261-262.
[6] 賈繼東,魏來,侯金林.《中國肝病診療管理規(guī)范》白皮書(節(jié)選)[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4,30(3):76-77.
[7] 趙西平.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減少發(fā)生機制及治療[J].臨床血液學(xué)雜志,2016,29(1):11-15.
[8] 邵文斌.血小板相關(guān)IgG(PA壇G)測定的臨床意義[J].陜西新醫(yī)藥,2014,16(11):1357-1358.
[9] 劉寧,劉靜,肖軍.肝臟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診斷意義[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21(5):1235-1236.
[10] Henao-Mejia J, Elinav E, Jin C, et al. Inflammasomemediated dysbiosis regulates progression of NAFLD and obesity[J]. Nature, 2012,482(7384):179-185.
徐元宏(E-mail:xyhong1964@163.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7.033
R575
B
1002-266X(2016)37-0096-03
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