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商君書》文體及話語方式形成原因探究

2016-12-03 07:56王海洋
關鍵詞:實用主義商鞅

王海洋

〔摘要〕衛(wèi)國政治傳統(tǒng)構建了商君思想的基礎;秦國特殊的發(fā)展狀況及其現(xiàn)實要求又使商君的思想逐漸趨于極端,以至于窮兵黷武?!吧虒W派”的思想基礎也由此奠定。受“商學派”特殊行為及思想方式的影響,《商君書》采用的主要是實用性文體,以專題論文為主,并且在語體上形成了淺白、質樸、峭拔的特點?!渡叹龝分械膶n}論文主要運用了史事征引、經驗論證兩種論證方法。這兩種論證方法相結合,使文章的說理議論意味顯著增加,標志著專題論文已經成為成熟的文體。

〔關鍵詞〕商鞅;實用主義;專題論文;推論

〔中圖分類號〕K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16)05-0065-06

成書與真?zhèn)螁栴}是《商君書》研究中最基本的問題,并且呈現(xiàn)出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局面。目前學者基本都主張《商君書》非商鞅個人所作。關于《商君書》的其他作者,歷史上沒有具體的記載;除商鞅本人外,其他的作者基本上都處于假定狀態(tài),既可能是商鞅的門客,也可能是商鞅身后私淑其學并作了進一步闡釋與發(fā)揚的人。鑒于《商君書》的作者都主張變法,主張法治,尊奉商君思想,故而學者在研究過程中提出了“商學派”這一概念。本文將從歷史文化角度對《商君書》的文體及話語方式進行探究,以期對先秦文獻的文體研究有所裨益。

一、 商鞅及其學派的行為和思想方式

基于“商學派”之特殊狀況,欲了解“商學派”的行為及其思想方式,就必須先從商鞅入手?!盾髯印贰ⅰ俄n非子》、《呂氏春秋》、《史記》等文獻中均有關于商鞅的記載,而《史記》對商鞅生平事跡之記載最為全面。由于《史記·商君列傳》記載的商鞅在秦國變法之前的事跡對于我們全面理解商鞅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意義,茲將其摘錄于下:

商君者,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蓖鹾偃?。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蓖踉S諾而去。公叔座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摈痹唬骸氨送醪荒苡镁匀纬?,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萃跫热?,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1]

關于此段記載,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一) 商鞅是衛(wèi)國人。

基于這一事實,商鞅的思想必然會受到衛(wèi)國政治傳統(tǒng)的影響?!渡袝た嫡a》云:

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盵2]

《康誥》是周公分封其弟康叔于衛(wèi)國,并任命他治理殷商舊地民眾的誥辭。這篇誥辭是周公在“神道設教”的文化背景下頒布的,以天命神意為支撐,具有極大的神圣性,故而我們可以相信其必然會得到貫徹落實,從而形成衛(wèi)國的政治傳統(tǒng)。根據以上所引《康誥》內容,“敬明乃罰”乃是衛(wèi)國政治傳統(tǒng)的一大特點。而衛(wèi)國之所以會形成重視刑罰的政治傳統(tǒng),還有兩點原因值得我們重視:一是衛(wèi)國乃殷人故地,武庚叛亂甫定,為了維護周初統(tǒng)治,刑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康叔被周成王舉為司寇,主掌刑罰。因此可以說衛(wèi)國重視刑罰的行政傳統(tǒng)為商鞅刑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此外,進入戰(zhàn)國時代的衛(wèi)國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成為了蕞爾小邦。面對七雄爭霸,衛(wèi)國必然會被一種深深的危機感所包圍。而作為衛(wèi)國的公孫,商鞅必然會受到這種生死存亡系于一線局面的影響,使其本能地產生一種實用主義的傾向。

(二) 商鞅曾在魏國入仕。

雖然商鞅到魏國的時間現(xiàn)已無法確考,但根據《史記》的記載,我們可以確信商鞅在魏國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且沒能進入魏國的權力中心。此外,由于當時距魏文侯時代已經三十多年,距魏武侯也已經有一段時間,故而商鞅既沒有親眼目睹過子夏教授西河的盛世,也沒有親眼見證過李悝變法的過程。但二者的流風余韻應該還在,故商鞅受其影響是可以肯定的。

除以上所述,鑒于當時吳起變法造成的巨大社會影響,其必然也會對商鞅的思想造成沖擊。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李悝、吳起變法為商鞅法家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進一步的基礎。正是因為商鞅受到了李悝、吳起變法思想的影響,注重法治、削弱貴族、獎勵耕戰(zhàn)、富國強兵成為了三人變法思想的共同點;但商鞅與李悝、吳起又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一、在變法的深度與廣度上,商鞅都遠遠超過李、吳二位;二、在刑罰的酷烈程度上,商鞅也遠非李、吳二人可比,并且絕對有異于衛(wèi)國“德行并舉”的政治傳統(tǒng)。造成這種巨大差別的原因,我們可以試著從秦國的風俗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實要求這兩個方面來尋找。

秦人本來遠居西陲,遠離華夏文化圈,并且長時間與戎狄雜處,受戎狄習俗影響較深;又由于長期以武力與戎狄周旋,從而形成了尚武好勇的習氣。正因如此,秦人雖然很早就與西周有接觸,但仁義教化根植并不深,而戎狄習俗卻根深蒂固。商鞅到秦國時,人殉制度才剛廢除不久,其它陋俗,如男女無別、父子同室而居、尋仇私斗等,還依然在社會上流行。秦國的風俗正如《淮南子·要略》所云:“秦國之俗,貪狼強力,寡義而趨利??赏孕?,而不可化以善;可勸以賞,而不可厲以名?!盵3]

再者,秦孝公所尋求的賢才是“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4],其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5],也即是說,秦孝公追求的并不是帝道、王道,而是能夠迅速富國強兵的霸道、強道,這正如《史記·商君列傳》中所記:“久遠,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6]秦孝公這種強烈的功利主義追求必然會進一步強化商鞅思想中的實用主義及功利主義的傾向。

基于秦國的特殊風俗及秦孝公之功利性要求,商鞅重農戰(zhàn)、重刑罰、抑工商,排儒家,以至于窮兵黷武,似乎就不難理解了。由于“商學派”均崇奉商鞅思想,故而重農戰(zhàn)、重刑罰、抑工商、排儒家也就成為了商鞅及其學派的基本思想。

由于戰(zhàn)國中期特殊的社會形勢,各諸侯國多致意于改革,以求富國強兵;而法家掌握的正是能夠迅速富國強兵的霸道之術,具有濃厚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傾向,因此“商學派”中的人基本上都能夠進入統(tǒng)治階層,并輔助國君積極地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之中。這導致了“商學派”在行為方式上迥然有異于其他諸子。首先,雖然“商學派”崇奉商君思想,但他們沒有人承認受學于商君,即“商學派”沒有明確的師承關系,他們之間更多地或許只是治國策略上的延續(xù),這與儒家、墨家明確的師承關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者,他們沒有必要像儒家、墨家士人那樣游走于諸侯之間從事游說活動。商鞅及其學派的主要活動即為政治實踐。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其變法措施在很多文獻中均有記載。商鞅死后,法家思想仍是秦國治國的指導思想,“商學派”應該還是積極地活躍于秦國的政治舞臺之上,為秦國國君建言獻策。正因如此,商鞅及其學派沒有像其他諸子那樣注重著書立說,但他們獨特的思想文化背景和行為方式也使他們在文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 《商君書》文獻形態(tài)

“商學派”的文獻主要產生于他們的政治實踐之中,從而被深深地打上了實用性的烙印。這也正是《商君書》采用的幾乎都是實用性文體的原因所在。

《商君書》包括二十六篇文章,其中《刑約》和《御盜》有目無文,故而只有二十四篇文章可以進行討論。從總體來說,《商君書》中的文章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形態(tài):

(一) 對話體

只有《更法》和《定分》兩篇文章屬于對話體。《更法》篇記述了商鞅和甘龍、杜摯關于是否應該變法的辯論?!抖ǚ帧菲浭隽饲匦⒐蜕眺钡囊淮螁枌Γ紫葦⑹鲈O置法官、法吏的制度和收藏法令副本的辦法;繼而說明設置法官、法吏是為了給人民解答法令上的疑問以及由此帶來的好處;隨后又點明所謂“名分”——法令規(guī)定人們的權力范圍;最后指出法令必須明白易懂?!陡ā菲黠@是對商鞅事跡的一次追記,可能出于商君門客之手?!抖ǚ帧菲捎诔霈F(xiàn)了“丞相”字樣,肯定不是商君所作,可能是商君后學托名商鞅所做。

其實問對體有其歷史淵源,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變化,這種文體形態(tài)在《商君書》中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在《孟子》中,這類文章以“孟子對曰”為標志,內容主要是對諸侯王的訓誡和勸導,這是一種高姿態(tài)?!睹献印分姓宫F(xiàn)的這種訓誡諸侯的權力和信心主要來自禮樂傳統(tǒng)中的咨議政治理想和禮崩樂壞后孟子承擔的文化責任感。孟子是憑借著從史官手中接過的“道統(tǒng)”與世俗的“治統(tǒng)”對抗的。但法家主張尊君卑臣,并且《商君書》通過歷史的征引給君王的最高統(tǒng)治權賦予了一種天然的合理性。因此,《定分》中我們看見的只能是君問臣對的一種對話方式,而不能再感覺到那種超越世俗職權的挺拔感,那種以道統(tǒng)與治統(tǒng)對抗的勇氣。

(二) 法令制度

講述法令制度的文章主要包括《墾令》、《境內》兩篇。《墾令》說明了商鞅重農的具體辦法,如取消貴族特權、抑制工商、刑罰制度等?!皦疃值暮x應該是關于開墾荒地的命令,但這篇文章的語氣并不是國君的命令,而似商鞅的方案,恐是后人追題篇名,弄得不確切了?!盵7]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將其歸為法令制度一類?!毒硟取穭t全篇記載制度,并且以軍隊戰(zhàn)爭方面的制度為多,比如朝廷登記全國戶口的制度、按爵位等級給與奴仆的制度、軍隊組織制度等。這兩篇文章的實用性特點不言自明。

(三) 專題論文

專題論文在《商君書》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包括《農戰(zhàn)》、《去強》、《說民》、《算地》、《開塞》、《壹言》、《錯法》、《戰(zhàn)法》、《立本》、《兵守》、《靳令》、《修權》、《徠民》、《賞刑》、《畫策》、《弱民》、《外內》、《君臣》、《禁使》、《慎法》等二十篇。在這二十篇中,《算地》、《錯法》、《徠民》、《賞刑》、《君臣》、《禁使》、《慎法》七篇明顯是作者獻給秦王的書奏,這與《商君書》作者的政治實踐緊密相連。這二十篇專題論文在論述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并且有的篇章在論述中很有層次,首尾連貫,屬于成熟的專題論文。

三、 《商君書》中專題論文之論證方法

所謂專題論文的論證方法,其實即作者行文論述過程中獲取話語權力的機制。《商君書》中的專題論文既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先秦其它文獻中使用的論證方法,如史事征引,同時又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的論證特色,如經驗論證這種論證方法的大量運用。當我們再將《商君書》與其以后的論文進行對比研究,我們可以將《商君書》定位在過渡狀態(tài),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話語權力的轉移,限于篇幅,這一問題本文不做具體論述。下面茲從史事征引、經驗論證兩方面對《商君書》專題論文的論證方法進行分析。

(一) 史事征引

《商君書》中的專題論文在有些地方是通過征引歷史事跡來論證命題的合理性的。比如在論述實行法治和重戰(zhàn)政策的合理性時,作者就是通過歷史的變遷來論述的:

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殺獸,人民少而木獸多。黃帝之世,不麛不卵,官無供備之民,死不得用槨。事不同,皆王者,時異也。神農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故黃帝作為君臣上下之義,父子兄弟之禮,夫婦妃匹之合;內行刀鋸,外用甲兵,故時變也。由此觀之,神農非高于黃帝也,然其名尊者,以適于時也。故以戰(zhàn)去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以刑去刑,雖重刑可也。(《畫策篇》)[8]

征引史事這種論證方法之所以會賦予自己論述的命題以極大的合理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征引的內容與史官緊密相連,與“原史”根據過常寶先生《原始文化及文獻研究》,原史指的是司馬遷(包括司馬遷)以前的歷代史官。文化傳統(tǒng)密切相關?!吧瞎盼资凡环郑饭賹嶋H上是巫師中從事載錄和文獻保存的人員,因此,史官同樣具有宗教背景,并隨著文獻的累積,漸漸由天命神意的見證者、闡釋者而擁有了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力,并且得到社會的認可。”[9]史官掌握著歷史的記錄和文獻的傳承,從而史官的宗教文化背景也賦予了歷史和文獻一種神圣性;而這種神圣性使其在征引時就附有一種話語權威。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隨著宗教文化的退化以及人們理性思維的發(fā)展,史職式微,但是原史文化傳統(tǒng)并沒有中斷,歷史和文獻的權威性也依舊存在(雖然較以前已經削弱)。因此歷史本身依舊具有一定的神圣性與權威性。再者,隨著社會發(fā)展,春秋史官的載錄行為逐漸脫離儀式本身,開始介入社會事務。史官不再僅僅滿足于呈告,而是要發(fā)揮自己的話語權力,對統(tǒng)治者的社會行為進行價值判斷,從而促使理性思維迅速發(fā)展。這種趨勢到了戰(zhàn)國時代更加明顯。理性思維的發(fā)展使人們對于歷史的認識不斷加深,人們開始試著對歷史事件進行解釋,《左傳》的出現(xiàn)就是一個例證。在這個解釋的過程中,人們逐漸開始從歷史中尋找經驗,吸取教訓,從而使歷史經驗本身具有了很大的權威性。

但作為一種論證方法,史事征引并不是當時某一家某一派的獨創(chuàng),因為原史文化是諸子共同的話語資源。在先秦文獻中,史事征引這種論證方法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此茲將《商君書》與《孟子》進行對比,以管窺《商君書》運用史事征引這種論證方法時的獨特性?!睹献印ち夯萃跎稀份d: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浭检`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10]

將《商君書·畫策》與《孟子·梁惠王上》兩者所引內容進行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商君書》作者以動態(tài)的眼光看待歷史,關注的是不同歷史階段之間的差異(也就是變化之處),從而賦予自己改變舊制、推行新規(guī)以合理性、必然性;而孟子則基本上是以一種靜止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并且對夏商周三代及其以前的歷史都存在一種美化的傾向。兩者之所以會存在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他們核心價值觀念的不同。儒家堅持禮教,講求仁義禮智信,他們征引史事是為了給自己的道德、政治理想尋找一個歷史原型,從而確立自己的話語權;而《商君書》征引史事則是為了論證自己“因時而變”的歷史發(fā)展觀念,從而為自己的變法奠定思想基礎。當然,諸子百家著述中的史事征引均有失真現(xiàn)象,這與各家立足自己的價值理念對歷史進行自由選擇有關。

在《商君書》以后的法家著作中,史事征引作為一種論證方法仍在使用,但已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拿《韓非子》來說,韓非在行文中征引的史事已經脫離了三代及其以前的歷史,而是將眼光聚焦于當時,聚焦于春秋戰(zhàn)國;對于三代及其以前則存在著一種懷疑傾向。這說明韓非更加注意從歷史中探求經驗教訓,從而賦予需論證命題以合理性,歷史本身的神圣性已經基本消失?;诖耍覀兛梢詫ⅰ渡叹龝范ㄎ辉谶^渡位置,隨后法家在話語資源的掘取與使用上越來越具有自己的特色。

(二) 經驗論證

經驗論證在此指的是運用現(xiàn)實經驗對命題進行論證?,F(xiàn)實經驗是獨立于原史文化之外的又一種話語資源,并且由于其直接源于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能夠賦予命題一種天然的合理性,因此經驗論證是一種很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經驗論證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為通過現(xiàn)實經驗直接來論證自己的命題;一為以經驗為基礎推論實踐效果進而論證自己的命題。這兩方面均建立在理性思維之上,并且后者是理性思維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

通過現(xiàn)實經驗直接來論證自己的命題在先秦文獻中比較常見。作者既可以運用現(xiàn)實經驗從正面直接論證自己命題的合理性,如孟子以“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的現(xiàn)實經驗來論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1];也可以運用現(xiàn)實經驗從反面來論證自己的命題的合理性,如墨家從不修身的結果來說明修身的重要性。[12]《商君書》中通過現(xiàn)實經驗直接來論證自己命題的方式也不外乎此。但《孟子》、《墨子》等先秦文獻(與《商君書》同時或者比它早)很少以經驗為基礎推論實踐效果進而論證自己的命題。在這一點上,《商君書》與《孟子》、《墨子》等先秦文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商君書》中,以經驗為基礎進行推論有時會從正反兩方面同時進行,使正、反兩方面形成巨大的反差,從而使作者主張的合理性顯而易見。如《商君書·開塞篇》云:

立民之所樂,則民傷其所惡。立民之所惡,則民安其所樂。何以知其然也?夫民憂則思,思則出度;樂則淫,淫則生佚。故以刑治則民威,民威則無奸,無奸則民安其所樂。以義教則民縱,民縱則亂,亂則民傷其所惡。吾所謂刑者,義之本也;而世所謂義者,暴之道也。夫正民者:以其所惡,必終其所好;以其所好,必敗其所惡。[13]

在此段中,針對“立民之所樂”、“立民之所惡”兩種治民方式,作者以“民憂則思,思則出度;樂則淫,淫則生佚”的現(xiàn)實經驗為基礎進行推論,以合乎邏輯的方式得出了“以其所惡,必終其所好;以其所好,必敗其所惡”的結論,從而論證了自己以刑法治國主張的合理性。

《商君書》之所以經常以現(xiàn)實經驗為基礎推論實踐效果進而論證自己的命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為理性思維(包括邏輯思維)的發(fā)展,這是進行推論的前提和基礎,即為推論提供了可能性;一為“商學派”比較極端的思想觀念。商鞅及其學派大力主張農戰(zhàn)。在他們的思想體系中,整個國家基本都在圍繞著農戰(zhàn)這兩個方面展開。與此抵觸的所有東西基本上都處于被排斥的狀態(tài)。這種極端的思想與現(xiàn)實經驗之間存在著很大距離。正是基于這種特殊狀況,“商學派”以現(xiàn)實經驗為基礎,以邏輯推理的方式在現(xiàn)實經驗與自己的思想主張之間構建了一座橋梁,從而間接地論證了自己的命題的合理性,獲得了話語權力。

當然,《商君書》作者不會孤立地運用某一種方法論證自己提出的命題,而是通過史事征引與現(xiàn)實經驗的結合來說明自己主張的合理性的。不管是歷史事實,還是現(xiàn)實經驗,都會經過作者的提煉加工,經過作者思想的過濾,從而使一切話語資源更加適于論證自己命題的合理性,從而使文章前后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更加連貫一致。這一切都說明了《商君書》中的專題論文已經是成熟的專題論文。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到這兩種論證方法在《商君書》中所占的比重有很大不同:經驗論證所占比重很大,而史事征引所占比重很小。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理性思維在戰(zhàn)國時期的發(fā)展以及話語權力的再次轉移。

四、 商學派行為及思想方式對文獻語體的影響

“商學派”的行為及其思想方式不但影響了《商君書》中文章的體制,而且在語體方面也對《商君書》產生了重要影響。

目前很多學者對《商君書》的語體做過研究,并對其特點進行了總結。鄭良樹先生認為《商君書》中文章存在“簡峻樸質”、“淺白流暢”兩種不同的風格。 [14]而《商君書》之所以會在語體上呈現(xiàn)出嚴峻質樸、淺白流暢的特點,不僅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更與商鞅及其學派的行為及其思想方式緊密相聯(lián)。

商鞅及其學派的主要活動是政治實踐,他們的文章也主要產生于政治實踐活動之中,即他們的文章是非常講求實用性的,故而他們追求的并不是儒家所謂的“文質彬彬”,而是法令的淺顯易懂從而得到全面貫徹落實以及書奏的明白曉暢從而得到諸侯的理解、認可。商鞅及其學派是實踐者,他們思想行為的出發(fā)點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他們文章語體上淺白、質樸的特點。

再者,商鞅及其學派都重刑罰,重農戰(zhàn),抑制工商,追求富國強兵。在戰(zhàn)國那種紛擾的時代背景之下,“商學派”不像儒家那樣追求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價值,他們幾乎完全拋棄了道德理想,具有濃厚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傾向。他們力求全國的力量都集中于農戰(zhàn),從而富國強兵,除此之外,所有的一切幾乎都處于刑罰的范圍之內。這樣的思想主張必然會讓他們彰顯出刻薄寡恩之氣,從而影響到他們的人格構建。錢鐘書先生有言:“‘心畫心聲,本為成事之說,實尟先見之明。然所言之物,可以飾偽:巨奸為憂國語,熱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調,則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風,不能盡變?yōu)槌五?,豪邁人之筆性,不能盡變?yōu)橹攪馈N娜缙淙?,在此不在彼也?!盵15]正因如此,商學派在那種極端的思想觀念影響下形成的刻薄寡恩的人格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的文章總體上顯現(xiàn)出一種嚴峻峭拔的風格。

五、 結 語

綜上,受“商學派”行為及思想方式的影響,《商君書》中文章絕大部分均為用性文體,其中專題論文占了很大比重,這些都與“商學派”的政治實踐密切相關?!渡叹龝分袑n}論文主要運用了史事征引、經驗論證兩種論證方法,其中現(xiàn)實經驗論證所占比重很大,成為了《商君書》中文章的特色,以此我們可以管窺當時理性思維的發(fā)展及話語權力的轉移。此外,“商學派”之行為及思想方式也是《商君書》嚴峻、質樸、淺白、流暢的語體特點形成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3:2227.

[2](唐)孔穎達.尚書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36.

[3]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1462.

[4](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3:202.

[5](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3:202.

[6](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3:2228.

[7]高亨.商君書注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32.

[8]高亨.商君書注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45.

[9]過常寶.原始文化及文獻研究:緒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0]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44-50.

[11]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232-233.

[12]孫詒讓.墨子間詁[M].北京:中華書局,2001:10-11.

[13]高亨.商君書注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88.

[14]鄭良樹.商鞅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195-196.

[15]錢鐘書.談藝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426.

(責任編輯:馬勝利)

Abstract: Li Kuis and Wu Qis political reforms and the political tradition of State Wei constructed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Lord Shang. But State Qins speci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made the thought of Lord Shang gradually tend to extreme. He even thought that the country should use all its armed might to indulge in wars of aggression. Lord Shang established the thought foundation of Shang School. Because of Shang Schools special behavior and way of thinking, the Book of Lord Shang mainly used practical writing, and most of this books essays are disquisitions, and it is plain, simple and vigorous in language. Authors of the book mainly used two reasoning methods to prove their points of view: the historical citation and the use of experienc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reasoning methods mak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rgu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it marks that the disquisition has become a mature literary style.

Key words: Shang Yang; pragmatism; disquisition; inference

猜你喜歡
實用主義商鞅
淺析日本國民性之實用主義
商鞅取信秦孝公
現(xiàn)實與虛擬
商鞅: 史上酬勞最高的搬運工
商鞅取信秦孝公
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用主義思想應用瓶頸分析
勢:一個實用主義社會學概念
以《折獄龜鑒》為視角淺談中國古代法律傳統(tǒng)
論中國協(xié)商性司法的理論基礎
樹敵太多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