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綃 微
舊日淚痕在,鎖卻妝樓春
◎綃 微
圖/敏 依
還未到花甲,王彥泓便覺得自己老了。他早冷了求名之心,忘了仕宦之途,唯獨忘不掉的是纏綿相思意。
王彥泓繼六朝詞風,他的《疑雨集》里寫盡相思離愁,綺麗濃艷。后來他想,真是報應(yīng),從前不知相思時寫盡相思;而今嘗遍相思苦,才知從前那些詞句太過輕佻。他讀到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庭有芭蕉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忽覺無端羨慕,即便相隔黃泉,歸有光卻可以聽得芭蕉雨聲,想起如許往事—可他什么都沒有。
他是有名的風流才子,詞風幾乎為世不容。那些視他不端的人絕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也會懂得失去的滋味,也會嘗到相思的苦楚。那時他以為,相思是枕上香衾冷,是思人樓頭望,而今才知,思而不見,肝腸寸斷。
寒夜里就著一根殘燭,他翻出一沓古舊的宣紙,紙上是他的筆跡:“嬌羞不肯下妝臺,侍女環(huán)將九子釵。寄語倦妝人說道,輕施朱粉學慵來……”
這是他寫在新婚那日的《催妝詩》—依舊俗,新娘戀家不忍歸,夫家需遞上催妝詩,敦促新婦梳妝換衣。他才思敏捷,一蹴而就,詞風婉轉(zhuǎn),用典自如,是他慣用的手筆。他記得這幾張宣紙被賀氏珍重地攏在袖間帶入王家,而后她喜服換舊衣,新婦變主母,卻依舊珍之藏之。
賀氏病逝于崇禎初年,她于萬歷四十三年嫁入王家,與他相守十二年。十二年,不過是地支的一個輪回,說不上長,也很難說短,可對有情人來說,覆雪白頭都不夠相守,何況短短十二年。
十二年前的那個秋日,他穿了喜服,心里還惦記著昨日酒宴上行的酒令。但婚事卻因一場秋雨誤了時辰,花轎到時已是黃昏。暮雨沉陽,云層里透出亮亮的一線光,有人上前打開轎簾,賀氏肅然端坐,周身喜服為她籠上一抹艷艷的光華。
賀氏不是容貌傾城的人,也沒有錦心繡口的才情,可世上的緣分,哪里是一分一厘斟酌敲定的,不過是那一眼—每個少年都有那樣一眼,都有一次相望,望見的姑娘低眉一笑,便是一段佳話;望見的姑娘折柳候歸人,就是少年心事畫樓中,一腔愁思賦新詞。
從前他以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最是消磨人心,世上癡男怨女求的是轟轟烈烈如膠似漆。后來才明白,尋常的午后,他守著藥爐細細煎一味藥,隔著屏風,聽賀氏低吟一首詩詞,竟是最安樂的時光。
賀氏身子柔弱,一向纏綿病榻,他的詩詞里也常??M繞藥香。
“病眠常自斷炊煙,曠廢蘋蘩十二年?!彼麑憣こI睿粣塾玫?,也不工技巧,永遠是娓娓道來,與平日詞作對比鮮明。寫下這些句子時,他忘卻所有繁華,酒宴也好功名也罷,他眼前只剩下纏綿病榻的妻子,只看到她皺起細眉,一點點喝下苦澀的湯藥。
那悲苦入喉,于他如冷箭穿心。他想,若是可以,他愿付出一切救她,他可以做荀奉倩,不辭冰雪為卿熱??傻阶詈螅瑓s只能看她一碗碗咽下濃苦藥汁,聽她笑說身子大好,即便如此,他仍以一個詞人的敏感和細心,感知到她命不長久。
他記得賀氏離世時的掙扎和不甘,她那樣年輕,她曾許他白頭,她的幼子幼女都未成人。她該是何等惦念,怕長女尋不到好人家,怕幼子讀不好詩書,怕他傷心無依。那般絕望,非是親身經(jīng)歷,不知刻骨之痛。
他翻檢自己的詞作,紅樓袖招,章臺宴罷,花前對酒月下行令。那些放浪形骸的風流往事,以一場婚事為終結(jié),又以喪妻之悲為開始。
賀氏下葬時,他典賣琴書,才為她換來一副棺槨—從前那樣珍惜的焦尾絕本都失去意義。他仕途艱難,家底也薄,為籌措喪儀近乎窮盡家財。
這讓他記起婚后的第七年,他在古玩行里看上一盞舊香爐,然而手頭拮據(jù),只能割愛,是賀氏典賣釵環(huán),將那盞香爐捧到他眼前—她付出過的點點滴滴,他都記在心頭。他愛讀古籍,最喜研究古人筆記里獵奇的小法子,賀氏永遠笑吟吟地看著他,興致勃勃為他援手;他心思不在功名科舉,她從不強勸;他生計落魄,甚至要寫詩詞來換衣食,她從無怨言。
這些深情的話,本該在花前月下,斟一杯淡酒,由他親自講給她聽;或者,鋪一張雅致的薛濤箋,以瀟灑的小楷寫成詞篇讀與她聽。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他只能在悼亡詩里說,一句句徹骨痛,悔盡從前,淚灑青衫。
“手調(diào)姜橘奠夫文,曾向秋燈讀與君。今日是夫先設(shè)奠,一盂新茗薦青芹?!?/p>
“典君釵玦換香焚,賣我琴書為買墳。愁事促人朝夕去,更憂荒略不如君?!?/p>
王彥泓為賀氏寫的詩詞其實并不多。他慣用隱晦的筆法,將滿腔抱負隱在香艷的詞句后。他為謀生計,筵席間也常寫些應(yīng)景之作,那些文字給他帶來數(shù)十年不墜的才名,卻將他的心事埋得更深。而這幾首直白如話的詩,才是他柔情的吐露。
賀氏病歿后,他親自去賀家報喪。
以前每年歲末,他都陪她回賀家歸寧。離開賀家時,他們一起將閣樓的門貼上封條—賀家一直為她保留著閨房,她不回來絕不許別人打開。賀氏說,每次合上門扉貼封條,就像將美好往事封在里面。
他望著那座樓,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地望著—那曾是她長大的地方。那年她歸寧結(jié)束,是他陪著她在閣樓門上貼上封條,封條上的年歲時辰,還是她央他親手寫下。
“若是下次你不陪我歸寧,我開門時,便如與你同歸?!?/p>
她說這話的神情,他還記得清清楚楚,可如今,再也沒人開啟這扇門了。她的死將他體內(nèi)某種東西凍結(jié),他愛的人已經(jīng)離開,他只能在文字間尋找,直到生命結(jié)束,而相思早成頑疾,無法治愈。
“歸寧去日淚痕濃,鎖卻妝樓第二重??帐R恍羞z墨在,丙寅十月十三封?!?/p>
他向來用筆濃艷,這首悼亡詩卻偏偏清淡枯寡毫無技巧。他熟悉的那些筆法典故都不愿再用,古人詩詞太久遠,平日寫慣的詞句太輕浮,怎配得上她?他想,悼亡詩真是最無趣的文字,他盼著讀詩的人已不在,還有什么技巧值得用呢?所謂驚人之句,不過是嘔心之痛,滴下的幾點殘血罷了。
后來,他將女兒教養(yǎng)成滿腹詩書的詞人,他的外孫秦松齡憑借“高鳴常向月,善舞不迎人”高中進士;后來,一位復(fù)姓納蘭的公子與秦松齡結(jié)交,服膺于他的詩詞,化《疑雨》入《飲水》,又是百年才名。
生前身后,他都已不在乎。他的滿腔才學已融入她留下的血脈里,而她為他留下不盡相思—這已足夠,世人盼不來的恩愛美滿,他已獨占十二年。他們雖未到白頭,可余生里想起她,他心頭就有一束燦燦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