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漫話土地”之七】溥天率土劃九州

2016-12-01 08:28:15景志剛
資源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政區(qū)九州山川

◎ 景志剛

【“漫話土地”之七】溥天率土劃九州

◎ 景志剛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蓖恋厥敲裆?、立國之基,更是政權和國力的象征。自古以來,擁有八方土地,贏得萬民歸心,乃歷代建政者之夙愿。

面對廣袤的國土,如何劃分政區(qū)、分級治理,是建政之初必經的頭等大事?!拔┩踅▏娣秸?,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體現(xiàn)著中華傳統(tǒng)的治國理念和政治智慧。

芒芒禹跡,劃為九州

在古人的觀念里,只有“天下”,而無現(xiàn)代意義的國家。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國”乃諸侯封國,“天下”才是天子“王土”。天下九州之說,最早見于《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毕鄠鞔笥碇嗡畷r,將天下分為九大區(qū)域: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盡管后世對《禹貢》成文時間以及各州名稱說法各異,但九州一詞已成中國代稱。

依《禹貢》所載,冀州起自黃河壺口,現(xiàn)今的山西、冀西北和豫北;濟水與黃河之間是兗州,今日之豫東、魯西、冀南;渤海與泰山之間是青州,主要是山東半島;黃海、泰山及淮河之間是徐州,包括魯東南、蘇北;淮河與黃海之間是揚州,概指蘇皖淮河以南,兼有浙贛之地;荊山與衡山南面是荊州,大致為湖廣、貴州;荊山、黃河之間是豫州,含有河南、魯西、皖北;華山南部到黑水之間是梁州,包括陜南、四川、甘肅、青海;黑水到西河之間是雍州,涉及陜西中北部、甘肅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及寧夏一帶。

九州之分,實為自然區(qū)域,并非行政區(qū)劃。“水中可居曰州”,“州”本指河流環(huán)繞的高地或山丘。古時降雨豐沛,人們多居于近水的高丘上,“州”遂成為居住區(qū)域的名稱。大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土地和人口狀況十分熟悉,以山川劃分地域順理成章,但卻從未有史料證明各“州”有行政機構存在。事實上,以當時原始的生產條件和管理水平,政府尚未形成,政區(qū)從何談起?

地分五服,族列華夷

與九州相比,真正具有行政管理意義的,是《禹貢》所載的“五服”制度:以王都為中心,由近及遠,王都以外五百里為甸服,甸服以外五百里為侯服,侯服以外五百里為綏服,綏服以外五百里為要服,要服以外五百里為荒服。

服,服侍天子也?!拔宸彼w現(xiàn)的,不僅是各地距王都的遠近,更多的是與天子的親疏和行政管理的寬嚴。甸服內為王畿,由天子直接治理并收取賦稅;侯服分封給諸侯,負有納貢、服役等義務;綏服介于中原和外族之間,服從政令,弘揚教化,保衛(wèi)天子;要服居住外族部落,相互約定,和平共處;荒服乃蠻族居所,放任自治,并用以流放犯人。

與五服類似的,還有六服、九服之說。如《周禮》將王畿之外,每隔五百里分為九個層次: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wèi)服、蠻服、夷服、鎮(zhèn)服和藩服。

五服也好,六服、九服也罷,無非秉持“天下一統(tǒng)”的理念,勾勒出一幅中央與地方、四鄰之間理想關系的圖景,按距離遠近和控制力強弱,分門別類,差別管理。這種行政理念延續(xù)數(shù)千年,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漢唐時在西域設立都護府,專司邊疆事務;明清時在京城所在地設立直隸省,拱衛(wèi)帝都安全……直到今天,直轄市、省、自治區(qū)、特別行政區(qū)的體制,計劃單列市、省直管縣(市)的設立,還依稀可見古時“五服”制度的影子。

山川形便,犬牙相入

政區(qū)的劃分,是自然空間和政治空間的交集,更是地理認知與歷史經驗的結合。史載黃帝“方制萬里,畫野分州”,“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其中傳說成分居多。夏商周時地廣人稀,雖建有封國,但城邑之外均是荒野,并無明確的地域邊界。春秋戰(zhàn)國,諸侯間爭奪土地頻啟戰(zhàn)端,邊界才愈顯重要。從歷代實踐看,政區(qū)劃分主要有兩大原則:山川形便和犬牙相入。

山川形便,就是以山川為界,行政區(qū)劃與自然區(qū)域重合。古九州的劃分,黃河、濟水、淮河、黑水、西河,泰山、荊山、衡山、華山,以及渤海、黃海均成邊界。唐太宗李世民“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一曰關內,二曰河南,三曰河東,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隴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劍南,十曰嶺南”,也是最典型的例子。

“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币陨酱▌澖?,不僅簡便易行,且相似的氣候、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有利于管理和生產。然而山川相隔,自成一體,卻極易形成割據(jù)。號稱“天府之國”的巴蜀大地,北有秦嶺大巴山,南有云貴高原,西有青藏高原,東有三峽險地?!疤煜挛磥y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后治”,史上據(jù)險而守的割據(jù)政權不勝枚舉。

犬牙相入,便是為去山川之險、革割據(jù)之弊,人為打破天然界線,納山川于政區(qū)內。元代將漢中由四川劃歸陜西行省,破秦嶺險隘;明代跨黃河兩岸置設河南省,廢大河天塹;清代將江南省分設江蘇、安徽,不以江淮南北分界,偏以東西分割,使兩省兼有淮北、淮南、江南之地。打開當今中國地圖,各省區(qū)形狀各異、唇齒相依,千年滄桑、風云激蕩,躍然紙上。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

政區(qū)該劃多大,既與行政能力有關,更取決于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密度。秦漢時有“百里之縣”“千里之郡”“萬里之州”之說,即一縣約方圓百里,一郡約領十縣,一州約領十郡。實際上,由于各地開發(fā)程度和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差異,僅以土地面積來劃分政區(qū)并不合理,更多需考慮人口因素。“民稠則減,稀則曠”,人口稠密之地,政區(qū)面積適當減小,反之則增大,這一原則為歷代所遵奉。

秦漢時,黃河流域開發(fā)早,土地利用程度高,人口眾多,而長江以南尚未充分開發(fā),人口稀少,故南方州郡面積遠大于北方。唐宋之后,經濟重心南移,江南富庶繁華,南北之勢互易,而內地與邊疆政區(qū)的差距則更加凸顯。時至今日,中國轄區(qū)最大的縣——新疆的若羌縣,面積20.23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于兩個浙江省;而轄區(qū)最小的縣——山東的長島縣,僅56平方公里。兩者人口數(shù)量相差無幾,地域面積卻有天壤之別。

州府郡縣,劃區(qū)建制

伴隨王朝興替,政區(qū)分分合合,幾經變遷,沿襲至今。

邦與國。先秦時,“邦”“國”均指封國,“大曰邦,小曰國”。天子作為天下共主,除直接統(tǒng)治王都附近的土地外,將其余土地分封給王族、貴族和功臣。但當時封國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邑,城邑之間的土地既未開發(fā),更無權屬。

郡與縣。“天子畿內,縣也?!?“縣”最初指王畿附近之地,春秋時,楚、晉、秦等國也始設縣?!翱ぁ逼鹪从诖呵锬┢冢敃r僅設在邊遠地帶,郡大而地位低,縣小而地位高,相互并無隸屬。秦滅六國后,廢除分封,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自此,縣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穩(wěn)定的基層政區(qū)。

州與府。除古九州外,“州”作為監(jiān)察區(qū)和政區(qū)始于西漢。漢武帝劉徹將京畿外的土地劃為十三州:兗、豫、青、徐、并、冀、幽、荊、揚、益、涼、朔方、交趾,以州領郡,郡下設縣?!案背霈F(xiàn)較晚,與州同級,地位略高。唐宋時,京師、陪都和皇帝出生、居住、巡游過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改置為府,以示尊崇。

道與路?!坝行U夷曰道”,西漢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設“道”,與縣同級。唐初分天下為十道,作為州縣之上的監(jiān)察區(qū),其后數(shù)量增加,并逐漸演變?yōu)檎^(qū)。宋時仿唐制,改“道”為“路”,下設府(州)、縣。

省與市。“省”原為中央機構,元初以中書省管理中央直轄區(qū),設10個行中書省分管其他區(qū)域,陜西、河南、江西、云南、四川、甘肅等行省,由機構名演化為政區(qū)名,經明清沿襲至今?!笆小钡谋玖x為市場,作為政區(qū)出現(xiàn)最晚。1921年2月,《廣州市暫行條例》通過,標志著現(xiàn)代城市政區(qū)的誕生。1927年5月,上海特別市設立,成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

“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闭^(qū)的劃分與沿革,猶如銘篆在華夏大地上的歷史長卷,載錄古今風云,鐫刻世事變遷,評述興衰成敗,鏡鑒治國得失,為后世為政者留下積蘊數(shù)千年的經驗傳承。

(作者單位:河南省國土資源廳)

猜你喜歡
政區(qū)九州山川
江蘇省政區(qū)圖
江蘇年鑒(2021年0期)2021-03-09 05:17:42
山川依舊 風味不改
九州狂舞慶豐收
退耕還林還草 再造秀美山川
綠色中國(2019年19期)2019-11-26 07:13:18
退耕還林還草 綠了山川 富了百姓
綠色中國(2019年17期)2019-11-26 07:04:40
九州中華情
江蘇省政區(qū)圖
江蘇年鑒(2018年0期)2019-01-10 05:32:22
山川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48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櫻
大禹治水與“九州”和“十二州”形成考論
青神县| 星子县| 大名县| 拜泉县| 大连市| 承德县| 瑞丽市| 福清市| 兴海县| 邵武市| 肃宁县| 红安县| 古浪县| 常山县| 灵台县| 仪陇县| 江口县| 宁南县| 长治市| 多伦县| 宣武区| 嘉义县| 金堂县| 绥江县| 明溪县| 马公市| 潼关县| 琼海市| 威海市| 孙吴县| 疏勒县| 南京市| 安宁市| 定远县| 建平县| 日喀则市| 崇义县| 德庆县| 孝昌县| 金溪县|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