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薇+馬春靜+蘇珊
【摘要】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輸注血小板的白血病患者196例為研究對象,比較白血病患者輸注冰凍血小板和單采新鮮血小板之后24 h的血小板計數(shù)值變化,掌握白血病患者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和冰凍血小板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數(shù)的療效差異。數(shù)據(jù)顯示,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療效優(yōu)于輸注冰凍血小板療效。
【關鍵詞】白血病,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冰凍血小板
【中圖分類號】R7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3..02
出血性疾病大部分是由于血小板減少或者功能性障礙所引起的。輸注血小板是預防和治療這種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適用于治療和防止血小板功能缺損或血小板減少癥病人的出血,特別是由于血小板減少而有急性出血風險的危急病人,必須立即輸注血小板以挽救生命。為了掌握白血病患者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和冰凍血小板的臨床療效差異,本文對我院輸注血小板的血液科白血病患者196例的病案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和比較,旨在通過分析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和冰凍血小板后24 h的外周血血小板計數(shù)的差異,掌握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和冰凍血小板的療效,以指導臨床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輸注血小板的白血病患者19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患者110例,輸注冰凍血小板患者86例。所有患者經(jīng)過臨床實驗室骨穿檢查確診后,依臨床主治醫(yī)師申請,上級醫(yī)師批準,給予血小板輸注。
1.2 方法
1.2.1 采集單采血小板
單采新鮮血小板和冰凍血小板均由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紅十字中心血站提供。所有獻血者年齡18~55歲,體重>50 kg,經(jīng)問卷調(diào)查和體檢均符合《健康獻血者檢查標準》,應用多功能血細胞分離機,使用一次性血小板采集管路,按相關要求和標準采集單采血小板。
1.2.2 新鮮血小板的制備和使用
單采血小板是用血細胞分離機從單一獻血者身上采集來自一個獻血者的血小板懸液。每袋血小板含量>250×109/L。儲存的溫度為20~24℃,保存條件為震蕩保存,保存期為5天。同型,以患者可以耐受的速度盡快輸注。
1.2.3 冰凍血小板的制備
將血細胞分離機單采的新鮮血小板放置于振蕩器上,勻速加入二甲基亞砜(DMSO),迅速置于-80°以下低溫冰箱保存,保存期為一年。
1.2.4 冰凍血小板的解凍復蘇
冰凍血小板從-80°冰箱取出,室溫稍作停留,置于37°循環(huán)式水浴箱內(nèi),邊溶邊輕搖動,至完全融化后,肉眼觀察無凝塊和絮狀物現(xiàn)象后,發(fā)放給患者,同型,以患者可以耐受的速度盡快輸注。
1.3 觀察指標
分別統(tǒng)計白血病患者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和冰凍血小板前和輸注后24 h的血小板計數(shù)。
1.4 血小板的輸注及用法
1.4.1 劑量
血小板輸注的劑量和頻率取決于個體情況,視病情而定。成年人在預防性輸注血小板時,一般使用一個治療量,即250×109/L,這將使體內(nèi)血小板水平增加20×109/L。當血小板用于治療活動性出血,則需要更大劑量;年齡較小的兒童(<20 Kg)輸注血小板時,要遵循10~15 ml/kg的量,直至最多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若患者存在脾腫大、感染。DIC等導致血小板減少的非免疫因素,輸注劑量要適當加大。
1.4.2 用法
血小板輸注要求:(1)ABO血型系統(tǒng):要求ABO血型完全相同;(2)Rh血型系統(tǒng):Rh陰性血型的患者需要輸注Rh陰性血小板;(3)血小板輸注應用過濾器(濾網(wǎng)直徑170微米):(4)嚴禁向血小板中添加任何溶液和藥物:(5)輸注前要輕搖血袋、混勻,以患者可以耐受的速度盡快輸注。(6)因故未能及時輸注的血小板不能放置于冰箱,可在室溫下短暫放置,最好置于血小板震蕩箱保存。
1.5 血小板輸注利弊
益處:減少微小出血的發(fā)病率:降低大量出血的發(fā)病率/死亡率。
風險:同種異體免疫反應,輸血感染,過敏反應,輸血相關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2 結 果
兩組輸注單采新鮮血小板和冰凍血小板之后24 h的血小板計數(shù)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結果數(shù)據(jù)顯示輸注新鮮血小板后外周血的血小板計數(shù)明顯高于輸注冰凍血小板。但應排除血小板輸注無效等個例。血小板輸注無效是指患者在輸注血小板后臨床出血癥狀未見改善,血小板計數(shù)未見有效提高。引起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類:分別為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大多數(shù)血小板輸注無效是由非免疫因素引起,如血小板成份制品的質(zhì)量、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脾亢、抗生素應用、發(fā)熱感染等。免疫性因素則包括ABO血型不合、HPA抗體、抗HLA、藥物抗體、自身抗體等。
目前,在白血病的治療方法中,化療比重越來越大,強度也越來越大。化療后,伴隨著骨髓抑制的加重,臨床對支持治療的依賴性增加。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數(shù)量降低,而血小板減少會誘發(fā)出血,導致死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的骨髓抑制,病情變化快,可突然出現(xiàn)危及生命的出血,因此常常需要緊急輸注血小板。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輸注外源性血小板作為白血病患者的支持治療具有藥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輸注新鮮血小板后外周血的血小板計數(shù)明顯優(yōu)于輸注冰凍解凍血小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在制備冰凍血小板的過程中必然會造成血小板的保存損傷,在解凍過程中也可能由于纖維蛋白的析出等原因而影響其質(zhì)量,所以對于白血病患者應盡可能的選擇使用機采新鮮血小板。但在緊急或血小板來源缺乏的情況下,應及時輸注冰凍血小板來控制病情,讓患者轉(zhuǎn)危為安。
此項研究得到了本院病例檔案室同事們的大力幫助,謹此表示謝意。
參考文獻
[1] 戴 芳,李建武,黃 毅,等.機采新鮮血小板和冰凍血小板制劑臨床輸注比較[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1,19(1):19-20.
[2] 叢培芳,趙 林,溫振科,等.機采血小板保存期內(nèi)活化分析及臨床意義[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1):40.
[3] 張秀英.不同制劑血小板的臨床應用療效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2(6):644.
[4] 趙樹銘,成曉玲,李書武,等.冰凍和常規(guī)保存機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應用評價[J].重慶醫(yī)學,2003,32(3):289.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