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夏爾·亨利·桑松的家在巴黎,卻在少年時被送去魯昂上學,其中自有原因。14歲那年,他被迫退學,因為他的父親到學校來看他,卻被另一個學生家長認出來了。據(jù)說那個學生家長面色慘變,聲稱如果桑松繼續(xù)待在這學校,他孩子就必須走。
“他的爸爸是桑松!劊子手桑松!!”
實際上,不只是他爸爸。桑松一家從17世紀開始,便在巴黎當劊子手,傳了六代,殺人如麻。每一代的家長都想讓孩子轉(zhuǎn)行,每一代的孩子——包括夏爾·亨利·桑松自己——都厭惡過這行。但最后,命運使然,他們總會回到這行來。
夏爾自己是學醫(yī)藥的,但到成年時,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讓他踏上了行刑臺。1757年,十八歲的他幫著叔叔,處決了企圖謀殺國王的刺客達米安。這次之后,他叔叔退休,據(jù)說他贊美自己的侄子,“干脆利落,沒讓那家伙吃苦頭,天生是干這個的料!”
他入了這一行,開始發(fā)揮自己的天賦。他依然不愛殺人,但處決犯人有個好處:他有權(quán)處置部分尸體,而他以前是學醫(yī)藥的。他的業(yè)余愛好之一,是解剖那些他可以處置的尸體;除此之外,他是個辛勤的園丁,花園被他布置得繽紛多彩,他酷愛調(diào)弄草藥。他熱愛小提琴和大提琴,他的至交好友托比亞斯·施密特,一個德國樂器匠,會時不時給他提供新的樂器。年將四十歲時,桑松成為巴黎頭號劊子手,穿上了象征榮耀的血色斗篷。他為路易十六國王處置了無數(shù)犯人,而且面不改色。許多人相信,當醫(yī)生的經(jīng)驗對他有利:對其他劊子手而言,殺人畢竟是殺人;但他是個業(yè)余醫(yī)生,對他而言,處決犯人和解剖尸體,差不多。
五十歲那年,命運給他帶來了生涯大轉(zhuǎn)折。1789年法國大革命后,王室被推翻,人民需要鮮血來確認自由的安全。之前為路易十六國王殺人的桑松,必須處決王室成員了——以及路易十六自己。
在處決路易十六時,傳奇的劊子手的感情復雜得前所未有。他為王室殺人,但從不支持王室,只是,1793年1月21日,當他走到路易十六身后時,忍不住說了句:“您知道我將終結(jié)八百年的歷史嗎?”
路易十六,留下了一句符合國王尊嚴的遺言:“閉嘴!執(zhí)行你的工作!”
桑松將王后安托瓦內(nèi)特留給了他的兒子小亨利:就像三十六年前,他叔叔讓他當助手似的。
此前一年,桑松號召過:“我們需要斷頭臺?!彼鳛闃I(yè)內(nèi)精英,認真陳述了理由:老式斬首太累人了,養(yǎng)護斧子和刀具也很麻煩,犯人一掙扎就容易出意外。相比而言,斷頭臺簡潔、高效又準確,還能讓犯人少受痛苦。他推薦了一個制作斷頭臺的大師:他的好朋友,樂器制作匠人托比亞斯·施密特。
于是我們熟悉的,“法國大革命,遍地斷頭臺”時代到來。桑松親手干掉了路易十六,然后用斷頭臺解決了丹東、羅伯斯庇爾這些非凡的名字。一般認為,1789年7月14日到1796年10月21日之間,他前后砍下了2918個人頭。1795年他五十六歲那年,兒子亨利繼承了他;他又給兒子當了一年多助理,確認兒子可以盡職盡責后,才正式退休。
“你晚上睡得著嗎?”拿破侖如此問夏爾·亨利·桑松。
當時已經(jīng)退休的老桑松,看著皇帝拿破侖。他砍下過的人頭數(shù)以千計,他親手終結(jié)過八百年的王朝,他砍下的頭顱本身就是歷史書。所有人都畏懼他,背地里詛咒他。而他,只是如此回答拿破侖:
“如果皇帝、國王和獨裁者們晚上都能睡踏實,一個劊子手又怎么會睡不著呢?”
(姜海濤薦自《看天下》)
責編: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