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楠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
習近平總書記論學習系列重要講話有感
——依靠學習 走向未來
白 楠
通過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從概念的角度分析什么是學習,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于追求深度的幸福,如何追求得到,需要進化修煉,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角度出發(fā),分析了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就是把學來的外在標準不斷投入到生活實踐當中,進而轉(zhuǎn)化為自己行為習慣的實踐過程。
學習 進化 深度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學習是不是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講?學習是不是大量的真題操練?學習是不是閱讀提問?學習是不是思考比較總結(jié)?學習是一個合成詞,學是在閱讀思考提問總結(jié)基礎(chǔ)上的模仿和認同;習是實踐和操練;學習就是把學來的外在標準不斷投入到生活實踐當中,進而轉(zhuǎn)化為自己行為習慣的實踐過程。所以,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富有探索精神的。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要通過學習增強工作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學習對于個體而言是為了完善自己,培養(yǎng)其終生的競爭力,最終獲得一種深度的幸福。每個人都擁有各種的快樂,但缺乏深度的幸福,何謂深度幸福呢?這與每個人心靈進化的高度有關(guān)。進化需要學習領(lǐng)悟反省升華。有的人靠自己來進化,從動物性的人開始,即從原始社會開始,還沒有來得及走出原始社會,他的生命就已經(jīng)終結(jié)了;而那些偉人追求的好像與普通大眾追求的東西截然不同,比如馬克思同樣也在17歲中學畢業(yè)論文中就立志:“我們在選擇職業(yè)時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绻酥皇菫榱俗约憾鴦趧?,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shù)穆斆魅恕⒊錾脑娙?,但他絕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fā)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彼哉f人類進化的程度越高,越能感受得到深度的幸福,理想和目標也就越高遠。因為我們沒有進化到如此的境界,所以就無法透徹理解偉人的理想信念,也無法達到共鳴了。有一個故事就很好體現(xiàn)了這種戰(zhàn)略思維,一天爸爸帶著自己的胖兒子去爬西山,結(jié)果爬了兩小時終于爬到了山頂,爸爸指著山下美麗的風景說:“兒子,快看,山下的美景!”兒子卻不屑地說:“爸爸山下的景色美,為什么我們不在山下看,還大老遠地爬上山來呢?”孩子不懂得“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學道理,只有站到一定的高度,才能領(lǐng)略到另類的整體的全局的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戰(zhàn)略思維能力,戰(zhàn)略思維能力就是高瞻遠矚、統(tǒng)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fā)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善于從全局角度、以長遠眼光看問題,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發(fā)展趨勢和方向,體現(xiàn)恢宏的戰(zhàn)略思維。
其實學校進行了兩方面的進化,一種是學習專業(yè)知識,把學生培訓成技術(shù)性人才,作為謀生的手段,柏拉圖把這類人比喻為批發(fā)和零售精神食糧的商人。而另一種知識是直逼人自身的,它從不計較功名利祿,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斷地前進,堅持不懈,為了追求真理,永不放棄。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人類在不斷學習和進化的,每個人到生命的末期,心靈進化的高度和生命的初期是有很大差別。其實每一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的人都是幸運的,因為擁有了進化的機會,能夠在學校學習古往今來圣賢哲人思想的精華,能夠?qū)W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來塑造自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親民樂民、剛?cè)岵?、民主開明、敢于擔當、自信篤定、穩(wěn)健厚重和務(wù)實靈活等來完善自己,挖掘各自內(nèi)在的潛力,進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遠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彼哉f學習是我們?nèi)祟愡M步的階梯。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個體成長發(fā)展的內(nèi)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zhì)的不同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后順序也有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fā)展的境界或程度。人類的需要是分不同層次的,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fā)展。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方面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與自我實現(xiàn)。從生理需求不斷走向自我實現(xiàn),越往下走越與經(jīng)濟關(guān)系密切,越往上層走越與經(jīng)濟關(guān)系脫離,當然了并非拋棄了經(jīng)濟,只有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之后才能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有句話說得好,幸福是個比較級,要有東西墊底才能感覺得到,所以馬斯洛告訴我們當生存需求滿足了時,精神方面的需求就上升了,只有心靈進化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偉人,理解馬克思的人生目標的精髓所在,有了那種理想信念我們的生命才會與永恒的東西相聯(lián)系,才能擁有深層次的幸福,才不會迷茫不知所措,才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空虛和抑郁,這些負面的東西將從人類的心靈深處剔除掉。但是如果生存條件還沒有達到,追求的就是物質(zhì)層面,當金錢的欲望滿足了之后,又會追求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比如權(quán)利、社會地位等,比如歷史上的呂不韋曾經(jīng)是一個富豪,后期棄商輔佐君主,就是向權(quán)力過度的典型了,擁有權(quán)利之后要有名望,而名望與個人的能力有關(guān),名望本質(zhì)上就是要得到社會的認同,名望之后就是要追求一種深度的幸福,西方人稱自我實現(xiàn),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導方法更是我們的看家本領(lǐng)。事實上馬克思本人的人格魅力,堅忍不拔的理想追求,艱苦卓絕的理論創(chuàng)造,弘揚理性的批判精神,擔當?shù)懒x的實踐作風,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批判歷史—以史為鑒,批判現(xiàn)實—展望未來;批判權(quán)威—摒棄迷信;批判自我—健全人格。學習過程其實是思維模式轉(zhuǎn)變的過程,最根本轉(zhuǎn)變是思想上的、理念上的更是精神層面的,一個人的思想沒變,人就沒有變,一個人的思想變了觀念變了,思維模式也就變了,這是一個質(zhì)量互變規(guī)律完美體現(xiàn)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學習就是要把學來的外在標準不斷投入到生活實踐當中,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行為習慣的實踐過程。外在的知識或者理論想要真正掌握并正確運用,需要不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認識運動是一個辯證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由不知到知,由淺入深,充滿矛盾的運動過程。理論只有與實踐結(jié)合,在實踐中運用,才能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正確的理論才能得到證實,錯誤的理論才能被發(fā)現(xiàn)、糾正或推翻,并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使自身得到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并且是更為重要的學習。”要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要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既部署過河的任務(wù),又指導解決“橋和船”的問題,貫徹了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鑰匙。所以說學習需要良好的心態(tài),不急不躁,能夠靜下心來,沉得下去,能悟得出來。學習如同心靈的旅程,很艱辛但總有一天量的積累會達到質(zhì)的飛躍,即自我超越。
為了更好地追求我們各自深層次的幸福,為了人類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我們一定要做到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學習是一個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深入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學習永遠都是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學習永無止境,實踐永無止境。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
[3]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3(12).
[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5]馬斯洛.人的動機理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白楠(1980-),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