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葵》是我?!疤N萃文學社”的社報,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已經(jīng)成為泰興師范附屬小學(以下簡稱“附小”)校園內(nèi)具有廣泛影響力且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校園小報。將《青葵》辦成一份面向附小全體孩子并促進他們自主學習、快樂表達、自由生長的校本刊物,是我們不變的追求和目標;而基于孩子自主學習、主動表達、持久發(fā)展的辦刊理念,更是伴隨著《青葵》的發(fā)展一路前行。
一、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讓他們成為《青葵》的主人
我以為,教育的根本任務(wù)是讓孩子學會生活,掌握獨立生活的本領(lǐng);教學的根本任務(wù)是讓孩子學會學習,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我校所有的活動都是基于這一認識而開展,??肚嗫芬膊焕狻R驗?,讓學生成為《青葵》的主人,與《青葵》一同成長,對附小的孩子來說,就是一件幸??鞓返氖虑?。
1.自發(fā)命名
《青葵》的前身是我?!疤N萃文學社”的社刊《文海泛舟》,以校本雜志的形式呈現(xiàn),每學期兩期,深受孩子們喜歡。由于印刷成本高,學校只能印刷部分贈閱。決定將雜志改成報紙,源于我與兩位家長的一次對話。
一次散學,在校門外有兩位家長攔住了我。其中一位家長問:“周校長,你們學校的《文海泛舟》能不能多印一些,保證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我笑答:“因為經(jīng)費有限,印刷雜志的成本較高,所以每次只能印刷部分,保證學生的閱讀需要就行了?!绷硪晃患议L立即搭腔:“我們買還不行嗎?孩子愛看呢!他們更希望在雜志上看到自己的文章。”
“孩子愛看呢!”表明了這本校本刊物的價值,“他們更希望看到自己的文章”則表達了孩子們希望發(fā)表的迫切心理。一學期兩期且每期只能刊登幾十篇習作的《文海泛舟》顯然不能滿足孩子們閱讀和發(fā)表的需求。于是,我們果斷改版,將每學期兩期的雜志《文海泛舟》改成每月一期的報刊,也就是現(xiàn)在的《青葵》。校刊變成了校報,發(fā)表的文章增多了,印刷成本卻降低了,印刷數(shù)量也增加了,就可以面向全體學生發(fā)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閱讀和發(fā)表需求了。
“我的陣地我做主”是附小開展各項活動的宗旨。既然是孩子們的報刊,刊名當然是發(fā)動全體學生自發(fā)命名。在廣泛初選的基礎(chǔ)上,我們從孩子們眾多的創(chuàng)意中挑選了十個名稱供全體學生投票。經(jīng)過評選,六年級學生王嘉琪的“青葵”創(chuàng)意脫穎而出?!扒嗲鄨@中葵,朝露待日晞”,帶有美好象征和深刻寓意的《青葵》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多好的創(chuàng)意呀!于是,每月的二十號,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青葵》就成了孩子們的最愛,陪伴著他們在附小的學習和生活。
2.自由投稿
《青葵》從改版之日起,就不僅僅是文學社孩子的專利了,她已成為面向附小所有孩子的校本刊物。鼓勵孩子自由投稿,是《青葵》不變的宗旨。我們認為,《青葵》就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平臺,學生的習作能否發(fā)表,靠的是自己的實力。因為版面限制,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能一投就中,所以孩子們在投稿中學會等待、學會面對挫折。我經(jīng)常鼓勵孩子們:“投稿猶如登山,中途一定會有許多挫折和困難,但是不要氣餒,因為,堅持就是勝利。就如你爬到頂峰是建立在一次次的摔倒和爬起的基礎(chǔ)上一樣,你的文章如果能夠發(fā)表,一定是在一次次不能發(fā)表的基礎(chǔ)上獲得的。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后?!彼裕谖铱磥?,自由投稿本身對孩子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經(jīng)歷。要知道,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文章獲得發(fā)表后的愉悅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當然,我們會讓孩子們明白,自由投稿不等于隨便投稿,更不是什么樣的文章都可以投。我們對投稿設(shè)置了準入標準,就是自己的習作要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才能修改、潤色、謄寫、投稿。為了引導孩子們多角度寫作,拓展他們表達的寬度和廣度,展示最優(yōu)美的文字,《青葵》開辟有“魅力附小”“印象人物”“書苑拾趣”“詩情畫意”“奇思妙想”“心靈驛站”“七色生活”“如畫四季”等八個固定欄目,每個欄目都有固定的投稿箱和電子郵箱,方便了學生投稿。
3.自主編輯
以前《文海泛舟》的編輯都是我校中高年級語文老師,繁瑣的編輯工作和大量的閱讀批改占據(jù)了他們很大的精力。改版為報刊后,我們感覺,既然是孩子們的《青葵》,就應(yīng)把編輯的主動權(quán)還給他們。因為,信任是最好的老師。于是,我們著力培養(yǎng)文學社的社員做編輯工作。眾所周知,編輯是一項繁雜的工作,需要閱讀稿件、選擇稿件、安排版面、校對打印、審閱定稿,對于小學生的確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當我們放手讓孩子們?nèi)プ龅臅r候,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潛能無限,他們的責任心超越了我們的想象。學會欣賞、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品鑒是他們參加編輯工作的最大收獲,而公平地對待每一份稿件更是對他們誠信品質(zhì)的考驗,在閱讀了大量的來自同伴的稿件后,他們自身的欣賞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高。可以說,這些對孩子們的鍛煉價值是巨大的。在編輯隊伍的確定上,我們注意了梯隊建設(shè),以高年級學生為主,兼顧中年級孩子,這樣形成了穩(wěn)定的編輯隊伍,確保《青葵》編輯人員的持續(xù)化和常態(tài)化。
4.自能閱讀
《青葵》分中年級版和高年級版,每期8個版面,可以刊登約80篇文章。這就意味著每月一期的《青葵》一學期可以刊登大約320篇優(yōu)秀習作,一學年可以刊登大約640篇優(yōu)秀習作。對于附小的孩子來說,閱讀如此多的來自自己的、同伴的文章,是一件特別快樂、特別享受的事情??梢哉f,每一期《青葵》都是一份校本教材,是一部附小孩子生動講述他們的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好讀本。孩子們閱讀《青葵》時,眼前一定浮現(xiàn)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圖書漂流”“我愛種植”“走進特?!薄白哌M楊根思”“蘊萃大舞臺”“陽光體育節(jié)”“數(shù)學文化節(jié)”“校園讀書節(jié)”“校園合唱節(jié)”等場景立時鮮活、親切,因為他們都是活動的參與者。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用文字講述童年生活”會逐步成為孩子們的習慣,而他們在文章中展示出的有趣的故事、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和獨到的見解,也為眾多的小讀者打開了一扇窗,孩子們在閱讀的同時也一定會獲得許多人生的啟迪和寫作的感悟。
二、基于學生的快樂表達,讓《青葵》成為主動習作的助力endprint
《青葵》只是一個載體,如何用好她,使之成為激發(fā)學生主動表達、快樂表達的有效助力,則是我們思考的重點。我以為,從學校的層面應(yīng)整體反思我們的習作教學,改革我們的教學方式,促進孩子們樂寫、會寫,讓表達不再困難、不再望而生畏,才是迅速提升他們習作水平的關(guān)鍵。
1.喚醒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從根本上喚醒他們的表達欲望。為了讓《青葵》稿件“必須得到老師和同伴認可”的準入制度落到實處,《繽紛童年》接力練筆應(yīng)運而生?!独_紛童年》接力練筆其實就是一本面向全體孩子、促進他們平時主動練筆的校本作業(yè)。我們專門印制了具有附小文化特色的接力練筆本,要求各班根據(jù)學生的習作水平合理分組,每組4到6人,任命習作較好的孩子做組長,大家輪流習作,以接力的方式進行。如此一來,學生的習作欲望迅速被喚醒,他們一定會認真對待每一次練筆,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習作能得到同伴和老師的肯定,進而獲得推薦投稿的機會。為了提升《繽紛童年》接力練筆的質(zhì)量,我們還組織了班級、年級和學校三級評選,并將向《青葵》投稿情況作為評比的重要標準之一,以此督促語文老師重視《繽紛童年》接力練筆的日常管理,整體提高每一本《繽紛童年》接力練筆的質(zhì)量,讓孩子們在《繽紛童年》接力練筆中放飛他們的快樂童年。
2.打開表達之門
習作課堂是孩子學習寫作的主要陣地。針對以往習作課堂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現(xiàn)象,我們開展了以“微型習作”為主要形式的課題研究。所謂“微型習作”,就是取消專門的習作課,將習作訓練分散到語文學習過程中,進行經(jīng)常性的、即席式的、小型化的,且與閱讀教學緊密結(jié)合的課堂練筆,以此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不經(jīng)意時習作,在情緒興奮處表達,是“微型習作”最顯著的特點,所以,我們的研究重點是孩子的習作興趣和習作心理,強調(diào)在課堂上“精指導、快表達、樂修改”,即少作前指導,多自由表達,多當堂評改,以此來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實踐證明,“先習作、后評改”的習作教學更能讓孩子減少表達的束縛,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有效的評改則能讓他們很好地反思、回顧自己的習作,真正做到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而這樣的文章也正是《青葵》最喜歡的,于是,我們的課堂習作理所當然地成為《青葵》稿件的重要來源地。
3.促進生命拔節(jié)
如果我們將幾年來的《青葵》放在一起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特點,許多文章都似曾相識,講述的好像都是附小校園里相同的故事。而我們認為,《青葵》的生命力恰恰就在于她仿佛是一部附小的辦學史,里面的許多文章都屬于“校園敘事”,都是孩子們講述發(fā)生在附小校園的精彩生活和有趣故事,只是每次的主角不同而已。就拿我們的特色活動“圖書漂流”來說,雖然有許多文章都在重復(fù)著這段他們親自參與過的校園生活,但這無疑是一種生動的重復(fù),因為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思考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語言風格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文字表述也會不一樣;每個人的情感體驗也是不一樣的,他們的體會收獲也一定不一樣。我經(jīng)常思考,附小的校園文化最重要的意蘊是什么?我想,應(yīng)該是堅持正確的方向,開展豐富的活動,促進孩子的生命拔節(jié),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每年的六月,當我們送別一屆又一屆對學校、對老師、對伙伴充滿留戀、充滿感恩、充滿情誼的畢業(yè)生的時候,真情和淚水會成為校園的主旋律,我想,這恐怕就是附小校園文化最重要最深刻的意蘊吧!
4.助力持久發(fā)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興趣往往呈現(xiàn)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如何讓孩子持久地保持習作興趣,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了促進孩子的持久發(fā)展、主動發(fā)展,我校自2012年起實行了以校友、著名作家黃蓓佳女士冠名的“蓓佳之星”評價制度改革,旨在喚醒每個孩子的生命成長意識,在自己喜歡的領(lǐng)域認真學習、主動探究,從而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快樂發(fā)展、持久發(fā)展?!拜砑阎恰痹u選自然少不了“蓓佳習作之星”的參與,而我們確定的“蓓佳習作之星”也有具體的評選標準,其中之一就是要求申請者一學年內(nèi)在《青葵》發(fā)表文章不少于兩篇。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準入制度,極大地調(diào)動了那些習作優(yōu)秀且想獲得“蓓佳習作之星”的孩子格外注重向《青葵》投稿,格外注重平時的習作,也相應(yīng)地促進了他們習作水平的提高。因為想要獲得《青葵》編輯部的青睞,就必須寫出更高質(zhì)量、更具特色的習作。我想,有了更高的目標,一定能促進這些熱愛寫作的孩子更加勤奮、更加刻苦地去實現(xiàn)目標,享受成功的樂趣,進而獲得持久發(fā)展的動力。從另一個角度看,“蓓佳習作之星”的評選對其他的孩子又何嘗不是一種召喚、一種激勵。
三、基于學生的自由生長,讓《青葵》成為他們的最愛
教育即生長。讓一份看似平常的校園小報在孩子們的眼里變得不平常,甚至產(chǎn)生促進他們自由生長的力量,成為他們生命成長中最重要的“伙伴”,是我們不變的追求。教育即生活。讓一份校園刊物成為記錄孩子童年生活的重要承載,保存他們的純真童年和積極情感,促進他們的健康生長,這份有情有愛的校園小報就會成為他們的最愛。
1.珍藏稿件
為了便于學生投稿,《青葵》在學校的醒目位置,根據(jù)固定的欄目設(shè)置了八個室外投稿箱;為了方便編輯約稿、審稿,學校專門印制了投稿專用紙,在開學初就發(fā)給語文老師,讓他們提供給學生謄寫稿件,而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則是便于學校保存學生的稿件。自《青葵》改版的那一刻,我們就告訴附小的孩子,我們的投稿只接受手寫稿,不接受打印稿,因為你們的每一份投稿學校都會永久保存。為此,編輯部會根據(jù)八個欄目整理稿件,按期分類裝訂成冊,成為《青葵》的珍藏本。一個小小的舉動,卻產(chǎn)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因為,《青葵》珍藏本就是對每個投稿的附小孩子的信任和尊重,無論是發(fā)表的,還是沒有發(fā)表的,所有的投稿都收在其中,學校會永久珍藏他們的“真跡”。若干年后,如果他們回到母校,只要曾經(jīng)向《青葵》投過稿的,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當年的文字。試想,被母校長久地“記得”,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一期又一期的《青葵》珍藏本逐步豐厚,就積淀成了附小的校園文化,就匯聚成了附小的辦學歷史。若干年后,誰又能保證,美麗的附小不會出現(xiàn)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的黃蓓佳呢。endprint
2.免費贈閱
從我與兩位家長對話決定改版《青葵》的那一刻起,我就提醒自己,無論學校的公用經(jīng)費多么緊張,都不允許將《青葵》變成商品向?qū)W生收費。因為,《青葵》是學校對于孩子們的愛,而她的身上也寄托了孩子們太多太多的美好情感。如果收費了,違反上級規(guī)定不說,《青葵》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地位就大打折扣了。我以為,《青葵》就應(yīng)刊如其名,樸實無華,純潔無瑕。現(xiàn)在的《青葵》一學期正常出版四期,每期分中年級版和高年級版,面向全體、免費贈閱。在美麗的附小校園,校刊《青葵》在家長和孩子心目中有著無比巨大的影響力,這是那些正式出版的刊物無法比擬的。每期《青葵》一出版,就會在附小家長微信朋友圈掀起巨大的熱潮。因為許多家長會把自己孩子的文章拍成照片,上傳到微信朋友圈,鼓勵也好,“炫耀”也罷,對孩子來說,總歸是一種肯定。對于沒有發(fā)表文章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激勵和喚醒,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出現(xiàn)在《青葵》上。家長在乎,他們更在乎。
3.面向全體
《青葵》出版一段時間后,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青葵》上每次發(fā)表的都是優(yōu)秀習作,大多是學習優(yōu)秀的孩子獲得機會,那么,《青葵》到底是誰的《青葵》呢?那些習作暫時有困難的孩子還有機會,有可能發(fā)表文章嗎?他們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青葵》嗎?于是,讓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在《青葵》上發(fā)表文章,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豆腐塊”,成了我對編輯部的基本要求。因為,每個孩子都同等重要,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只有讓《青葵》真正成為附小所有孩子的《青葵》,她才能迸發(fā)出巨大的力量,去促進所有的孩子愛閱讀、愛習作。這時,《青葵》這一份校園小報就不僅僅是一份小報了,因為她喚醒了附小所有孩子對閱讀、對習作的熱愛!于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會經(jīng)常性的、“故意”地表揚那些習作較差的孩子,哪怕他習作中的一句話、一段話有進步有閃光點,都有可能被老師發(fā)現(xiàn),進而鼓勵他精心修改、踴躍投稿?!肚嗫访科诘母鱾€欄目都為這些孩子預(yù)留了許多的“豆腐塊”,讓他們的文字和名字出現(xiàn)在《青葵》上。一塊“豆腐塊”或許就能成就一個孩子,已經(jīng)成為附小老師的共識,因為這是他們的真實體會。也正是有了“豆腐塊”,使得更多的孩子有了發(fā)表的機會。所以,我經(jīng)常對老師們說,教育,其實就是一種成全。大家應(yīng)該讓《青葵》成為所有孩子的《青葵》,我們這樣做其實就像在布云,因為附小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美麗的云,天上的云多了,又有誰知道哪一朵會下雨呢?
4.靈活出刊
相比固定在每月二十日出版的《青葵》,我們不定期組織的??⑻乜?、紀念刊就顯得格外靈活,也更有針對性?!肚嗫酚袑W生個人???,如有的學生習作特別優(yōu)秀,優(yōu)秀習作也特別多,我們就會為其專門出一期《青葵》專刊,全部刊登個人習作,這對于他(她)來說是無疑一種莫大的榮譽和鼓勵;《青葵》有班級專刊,某個班級集中編輯了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向編輯部申請,就可以為該班專門出一期《青葵》班級???;《青葵》還有活動特刊,結(jié)合校園重大活動,學校組織學生踴躍投稿,編輯部從各年級的稿件中選擇優(yōu)秀習作,出一期活動特刊,供大家閱讀;而《青葵》畢業(yè)紀念刊更是充滿溫馨、充滿關(guān)愛,紀念刊面向所有即將畢業(yè)的孩子,每年的畢業(yè)季,我們都會鼓勵各班出一期畢業(yè)紀念刊,特別要求班級的每個學生都必須有習作,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在紀念刊設(shè)個人習作專欄。畢業(yè)紀念刊的推出,給了每個畢業(yè)生極大的鼓勵和關(guān)懷,因為這或許就是他們離開母校的最后一篇文章,也許是他們最用心撰寫的文章。我想,《青葵》畢業(yè)紀念刊的推出,不僅給了畢業(yè)班的孩子珍藏記憶的機會。還給了其他年級的孩子努力奮斗的機會,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在畢業(yè)紀念刊上展示自己最優(yōu)美的文字,使之成為生命成長中最重要的珍藏、最美好的回憶。正是靈活自由的出刊思路讓我們的《青葵》精彩紛呈、佳作頻現(xiàn),促進了孩子的自由生長。
講述童年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展示多彩人生,彰顯美好品質(zhì),這就是基于孩子自由生長的《青葵》,一份充滿溫暖、充滿鼓勵、充滿關(guān)愛的校園小報??梢院敛豢鋸埖卣f,經(jīng)歷了不斷成長和承載著校園文化的《青葵》,已經(jīng)成為附小校園最受孩子喜歡的刊物,其影響力將穿越時空,成為附小孩子心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周劍波,泰興師范附屬小學,225400)
責任編輯:趙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