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詠
太努力也有錯
◎侯文詠
我的老板合并了一家新公司,指派我去當(dāng)總經(jīng)理,希望我能重整這家公司,根植公司的文化。盡管這家新公司和我過去從事的行業(yè)不同,但與我過去的經(jīng)驗多少有些相關(guān)性,因此,我感覺應(yīng)該有能力把新工作做好。
我到新公司上任,沒有帶任何自己的班底。員工很歡迎我,我也熱情地向大家發(fā)表了我對公司同事新的期許、新的愿景。從同事們的表情來看,大家似乎都?xì)g迎也支持這樣的改變。
我是事必躬親型的人。和公司一級主管開會時,我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的問題,并給予糾正。我甚至?xí)谧约哼^去跨領(lǐng)域工作的經(jīng)驗,提出一些全新的點子和想法。這些想法只要一提出,通常很快就會得到同事們的好評,因此推進起來特別有效率。到任三個月之后,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可以愉快地勝任這個工作。
誰知到了第三個季度,我發(fā)現(xiàn)整個公司變得非常被動,所有的決策都得我來做不可。我感覺自己在拖著大家往前跑,越跑越覺得心力交瘁。
有一天,我遇到一個朋友。他聽了我的問題,對我說:“或許正是因為你太努力了?!?/p>
“我太努力了?”
“你要不暫時讓自己‘隱形’起來,看看同事會有什么反應(yīng)?”
我的朋友給我的建議是這樣的:從第二天開始,我提出的任何點子,先不說這是我的想法,而是“這是昨天碰到的一個朋友提的建議,我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想請大家評估一下,聽聽大家的意見”。
出乎意料,過去同事們“真是太有創(chuàng)意了”“總經(jīng)理這樣的想法實在太英明了”的反應(yīng),立刻變成了“這根本是異想天開”“這樣的做法過去早有人做過,但被證明是失敗的”……
我恍然大悟。不是同事太被動,也不是同事沒有想法,而是總經(jīng)理這個角色(不是我)一直都太英明了,因此這個公司才欲振乏力。
原來阻礙這個公司進步的最大阻力就是我自己。
(摘自《我就是忍不住笑了》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