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但你要吐葡萄籽。如果葡萄沒有籽呢?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小視頻,一位種葡萄的農民給出了他的答案:無籽葡萄涂了避孕藥,孩子吃了會絕育!
民間關于避孕藥的傳說挺多,比如黃瓜涂避孕藥、葡萄噴避孕藥、黃鱔和螃蟹喂避孕藥,敢情這避孕藥是動物、植物通吃?讓人好奇的是,為啥不造謠是“殺精劑”呢?我們一步一步來解析這個問題。
植物的果實怎么來的
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中學生物課吧!
植物的雌蕊經過授粉(受精)之后,胚珠變成種子,子房變成果肉,子房的外壁就變成了果皮。這是大多數(shù)植物果實形成的過程。
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有些植物不經過受精,子房就能發(fā)育起來。這樣長成的果實就沒有籽,或者只有一些發(fā)育不良的籽。這類果實中,最常見的有香蕉、蜜桔、西瓜、葡萄、西紅柿等。
無籽的果實怎么來
有些是利用“三倍體技術”培育的。比如野生香蕉是二倍體,其實是有籽的,而且很硬,而且多到無法下嘴。后來通過雜交和不斷選育,得到了變異的無籽香蕉品種。再后來,人們又引入三倍體技術,到目前為止,我們吃到的香蕉已經都是三倍體了,類似的還有三倍體無籽西瓜、三倍體無籽葡萄等。
有些水果可以通過篩選天然的變異植株獲得,比如蜜桔、獼猴桃、葡萄、石榴、蜜柚等,它們都是常見的有籽水果,而經過篩選、雜交、選育,已經培育出天然的無籽品種。
有些水果要特殊處理,讓它覺得自己受精了,然后它就開始發(fā)育果實。比如用土豆花粉欺騙番茄(兩者都是茄科植物),可以得到無籽番茄;用赤霉素處理有籽葡萄,可以得到無籽葡萄等。
無籽果實的優(yōu)點
種子的形成和發(fā)育需要消耗營養(yǎng),因此無籽果實通常營養(yǎng)更多,糖分更多。
花授粉需要借助風、蟲媒、溫濕度等條件,萬一條件不合適,授粉受到影響,果實就結不出來。無籽果實不依賴授粉,因此產量也更穩(wěn)定。
種子在果實里要呼吸和消耗營養(yǎng),因此同一種植物,有籽的果實更容易腐壞,比如無籽西瓜就比有籽西瓜更耐儲存。
無籽果實怎么繁殖
無籽水果無法通過種子繁殖,但它們自有辦法。
比如香蕉可以通過側芽扦插的方式繁殖,無籽葡萄、無籽蜜桔也可以通過扦插、嫁接繁殖。
有一些無籽水果需要專門育種才能種植,比如無籽西瓜。由于西瓜是一年生的植物,因此無法嫁接、扦插。它是用秋水仙素或除草劑誘導獲得四倍體西瓜,然后用二倍體西瓜和它雜交,得到三倍體西瓜。用三倍體西瓜的籽播種,再用二倍體西瓜的花粉刺激,就能得到無籽西瓜了。
赤霉素的作用
赤霉素是天然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約有60多種,至今已經有60多年的農業(yè)應用歷史。它最早是在赤霉菌的分泌物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在人們仍然用赤霉菌發(fā)酵獲得赤霉素。
受精的種子在發(fā)育的程中自己就可以合成赤霉素,它可以促進種子的發(fā)育,同時又刺激果實的生長發(fā)育。未受精果實的種子不發(fā)育,因此不能合成赤霉素,就需要外源性的刺激。
以葡萄為例,中國80%以上的葡萄品種是巨峰,正常情況下這個品種座果率不高,而且一串葡萄大小不一。經過赤霉素處理,單顆葡萄的重量可以增加30%左右,而且座果率提升,大小更均勻。
植物激素對人不起作用
“植物激素”又叫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是在農業(yè)中應用非常廣的物質。它們曾被廣泛用于無根豆芽的發(fā)制。實際上它們的安全性挺高的,歐美日均在使用,只不過允許使用的品種和使用量各有不同。
植物激素的作用很奇妙,用多了會有相反的效果,因此果農不會多用,這叫“自限性”。而且這些植物激素主要是用在開花前和剛開花后的一段時間,等到收獲時,殘留已經幾乎檢測不到。
植物激素和人的激素沒什么關系,你對花兒笑,花兒不知道。植物激素用在人身上可謂“對牛彈琴”,同樣,人的避孕藥用在植物上也是風馬牛不相及。
總之,無籽葡萄既有可能是人工培育的品種,也有可能是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后得到,但無論哪一種情況都用不著避孕藥幫倒忙。眼下正是葡萄大上市的季節(jié),造一個謠很輕松,但這樣傷害辛勤勞作的農民,你好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