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
編者按:10月中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連續(xù)多日報道了晴隆縣原縣委書記姜仕坤的先進事跡,全面、深度呈現(xiàn)了姜仕坤“點亮”二十道拐、帶頭脫貧攻堅的創(chuàng)新舉措,展現(xiàn)了他努力踐行“四有縣委書記”要求、用滿腔赤誠書寫為民情懷的感人故事,在全國干部群眾中產(chǎn)生強烈反響。為銘記這位“貴州榜樣·時代先鋒”,繼長篇通訊《用生命撐起為民的晴空——追記晴隆縣原縣委書記姜仕坤(見《當代貴州》周刊2016年第22期)》之后,當代貴州雜志再次推出專題報道,謹以紀念,敬請關注。
明代武舉鄧子龍花甲之年受命兵駐安南衛(wèi)時,在安南城外“莫忙亭”題聯(lián)曰:“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喝一杯茶去;因公苦,因私苦,苦中作樂,再上四兩酒來?!?/p>
“絕頂現(xiàn)孤城”之安南,便是有“三月未曾晴”之稱的晴隆。
400多年后,一位內(nèi)斂、沉穩(wěn)、“坐在農(nóng)民當中看不出是官”的縣委書記,不顧“莫忙”之勸,時常捂著疼痛的胸口、瘸著痛風的雙腿,“踏破青山路一條”,大步奔走在晴隆山間的脫貧攻堅路途上?!皬姆排M蕹砷L為縣委書記”,病痛卻悄然奪走他46歲的壯年之軀。他生時的“名利公私”,已然成為晴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一段悲愴的歷史回響。
他念茲在茲的二十四道拐旅游開發(fā),已經(jīng)聲名鵲起,惠及一方百姓。2016年深秋,晴隆山下,二十四道拐旁熊熊燃燒的篝火,是晴隆百姓的節(jié)日狂歡,更是在紀念這位在晴隆耕耘六載的“農(nóng)民縣委書記”。
姜仕坤,原晴隆縣縣委書記,因心臟病突發(fā),生命止于2016年4月12日。
雄奇的晴隆山頂,從此再無姜仕坤的身影。
“去買口鍋回來,先把年過了”
脫貧攻堅,這個時代重任,時刻考驗著貴州各級黨員干部。貴州400多萬尚未擺脫貧困的百姓,全面小康的路在何方?哪些人能帶好這條路?
姜仕坤希望找到這條路、帶好這條路。他來到脫貧攻堅的最前線,扎根基層,“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 苦思苦戰(zhàn),摸索小康路。
在貧困的晴隆縣,姜仕坤曾經(jīng)面臨的嚴峻現(xiàn)實是,33萬多人口中,接近三分之一超過1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即使到2015年底,也還有將近8萬人沒有脫貧。
山高、坡陡、谷深且產(chǎn)業(yè)基礎薄弱的晴隆,要在2018年實現(xiàn)所有貧困鄉(xiāng)鎮(zhèn)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xiàn)同步全面小康,談何容易!
說晴隆是貴州脫貧攻堅的一個主戰(zhàn)場,顯然所言非虛。因此,在晴隆做縣委書記,必須具備“巨大勇氣和情懷”。
這種“勇氣和情懷”,蘊含著夜不能寐的艱辛。在晴隆縣委三樓一間大約15平方米的辦公室,姜仕坤經(jīng)常在此燒姜開水泡腳,熬夜苦思發(fā)展之策。
人非鋼鐵之軀。在同事面前,姜仕坤曾吐露過到晴隆工作后的感受:“非常累!”
初到晴隆的姜仕坤,眼見這塊土地上令人心痛的“惰性與貧困”,時而蒼然哀嘆!
特別是轟動一時的“晴隆黃金案”過后,因官商勾結的腐敗窩案影響,消極情緒蔓延,晴隆很多干部思發(fā)展、謀出路的精氣神很差。剛到晴隆工作不久,看到如此情景,心急如焚,姜仕坤私下對同事說了四個字:“真的想哭。”
在領導干部面前,姜仕坤是條硬漢,“想哭”但不會哭。但在群眾面前,姜仕坤確實哭過。
據(jù)晴隆縣委副書記王琴回憶,2010年春節(jié)前,姜仕坤被任命為晴隆縣代理縣長。在大田鄉(xiāng)董箐村調(diào)研時,所走訪人家基本都是家徒四壁,看到一位村民家里除了顯眼的半邊鍋,再沒像樣的家什,姜仕坤流淚了。含著淚,他從褲兜里摸出兩百元錢,遞給主人,輕輕地說:“去買口鍋回來,先把年過了……”
同樣在董箐村,皮膚黝黑、身材瘦小的農(nóng)村婦女陶金翠,與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丈夫,育有三個兒女,其中一個天生智力低下?!凹依镂辶鶄€人,吃穿都是我一個人管。人家吃白米飯,我們吃苞谷面?!币徽f起自家的境況,陶金翠泣不成聲。
一棟大約50平方米的簡陋瓦房,已經(jīng)維修過多次?;璋档奈葑永?,吃飯睡覺同處一室,牛圈與堂屋右側的住屋相連。這便是陶金翠的家。
姜仕坤遍訪貧困戶,訪到陶金翠家。見到一貧如洗的這家人,姜仕坤甚為震驚。他問瘦小的陶金翠,“你會做點什么活路?會不會養(yǎng)豬?”陶金翠說“會”。
后來,姜仕坤協(xié)調(diào)扶貧資金,自己也掏了些錢,給陶金翠家買了一頭母豬和一頭小牛。母豬下崽,賣了3000塊錢,這足以讓陶金翠一家欣喜。
在精準扶貧中,陶金翠家獲得一萬多元的房屋修繕款,她們自己也去借了點錢,在老屋的旁邊修起一座小平房,共花了四五萬元。
不善言辭的陶金翠,說起這些事兒,點頭說:“姜書記對我們百姓好!”
姜仕坤清楚,在晴隆,這樣的人家,肯定不是少數(shù)。他們的出路在哪里?姜仕坤常常陷入沉思。
“這種基礎上發(fā)展產(chǎn)業(yè)、搞扶貧,相當困難?!蓖跚倩貞?,姜仕坤常常感嘆:“脫貧攻堅,我們?nèi)沃氐肋h?。 ?/p>
“像個獸醫(yī)”
今天,從晴隆縣城前往董箐村,雖然已經(jīng)全程瀝青路,直接通達農(nóng)戶家,但道路依然崎嶇。好在村民戀故土,對這一方山水不離不棄,哪怕路途遙遠,也要絕地逢生。
曾經(jīng)的董箐村幾乎“與世隔絕”。村委會副主任李安珍,1989年嫁到這里,當時“看到種什么莊稼都難,一年種只夠半年吃,一年只趕兩次場,年頭一次,年尾一次,這日子怎么過?想想就忍不住哭”。
李安珍養(yǎng)過豬、養(yǎng)過牛,但是養(yǎng)殖周期太長,賺不了什么錢。
2011年底,李安珍覺得董箐這個地方適合養(yǎng)羊。她是一個經(jīng)常讀書看報的人,有股闖勁,就帶著鄉(xiāng)親一起養(yǎng)羊。來年冬天,她們的羊被凍死許多,損失慘重,李安珍灰心了,準備放棄,便四處打聽哪里需要她這樣的工人,打算進城打工。
跟著李安珍養(yǎng)羊的鄰居們一聽說她要走,就找到她,說“你喊我們養(yǎng)羊,你走了我們怎么辦”。李安珍進退兩難。
這個時候的李安珍,似乎明白了剛開始準備養(yǎng)羊時丈夫的勸誡:“你帶頭養(yǎng)羊,自己能不能養(yǎng)好還不好說,怕會讓大家越養(yǎng)越窮?!?/p>
正在此時,村里來了一個人。按李安珍的說法,這個人“像個獸醫(yī)”,總往羊圈里鉆、往羊群中站,羊身上多臟都能用手去摸,還問了李安珍給羊驅蟲、免疫之類的一些獸醫(yī)問題。
“像個獸醫(yī)”的人問:“養(yǎng)羊有什么困難?”
李安珍回答說:“羊總是生病,損失太大?!?/p>
李安珍說不想養(yǎng)羊了,要去城里找工作?!矮F醫(yī)”說“不要放棄,有什么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
沒過多久,這個“獸醫(yī)”又來了。李安珍說這個地方發(fā)展太慢,還是想出去打工。于是,“獸醫(yī)”給李安珍算起了經(jīng)濟賬,認為她在家養(yǎng)羊還是比進城打工劃算。
直到不久后第三次到來,李安珍才知道這個“獸醫(yī)”是縣委書記姜仕坤。
第三次來時,他問李安珍:“你的羊賣了沒有?”
李安珍說:“沒有賣?!?/p>
姜仕坤問:“為什么沒賣?”
李安珍說:“人家不要。”
姜仕坤問:“人家為什么會不要?”
李安珍說:“我也不知道?!?/p>
聊著聊著,姜仕坤來到羊群邊,說:“我知道了,你的羊個頭太小,不達標?!?/p>
李安珍更沒了信心,說“還是去打工”, 要搬到城里住。
姜仕坤知道,在這個小山村,李安珍是個文化人,她走了,養(yǎng)羊脫貧的事情就可能半途而廢。見李安珍堅持要進城打工,極少生氣的姜仕坤急了,用手指著她,大聲說:“你不能走!”
緩過神來的姜仕坤,對李安珍說:“你要堅持,要有毅力,你是養(yǎng)羊的帶頭人、實踐者,你走了其他人心里更沒底了。有什么問題我們幫助解決,你放心帶領大家養(yǎng)羊?!?/p>
李安珍很珍惜與姜仕坤這位“像個獸醫(yī)”的縣委書記之間的情誼。如今談起姜仕坤,李安珍常會嗚咽。
她說,姜仕坤知道山上哪些中草藥能治羊的什么病。姜仕坤所講的那些“秘方”,她都會記錄下來。
“我會按照姜書記的愿望,把羊養(yǎng)好!”李安珍說。
把姜仕坤當成“獸醫(yī)”,其實也正確。
2012年、2013年,晴隆的冬天很冷。姜仕坤很關心養(yǎng)羊戶如何讓羊群過冬,總有人反映說羊被凍死。姜仕坤通過走訪發(fā)現(xiàn),羊不是被凍死的,而是被餓死的。
回來后,姜仕坤就召集全縣鄉(xiāng)鎮(zhèn)干部開會,自己就像一個養(yǎng)殖技術員,在臺上給大家“上課”,讓大家備足羊群過冬的草料,隨時注意羊的消化情況。
養(yǎng)羊是姜仕坤的大事業(yè)。在姜仕坤的茶幾上,擺著一本《羊生產(chǎn)學》。
在扶貧領域著名的“晴隆模式”,便是以養(yǎng)羊為主要途徑的脫貧致富之路。
“晴隆模式”起初是一種較為粗放的養(yǎng)殖模式,晴隆縣草地中心與農(nóng)戶“產(chǎn)權共享,利潤分成”。姜仕坤經(jīng)過與農(nóng)戶、企業(yè)負責人、政府職能部門進行廣泛溝通后,認為只有把產(chǎn)權完全下放給農(nóng)戶,才能激發(fā)更大的養(yǎng)殖積極性。
于是,便有了現(xiàn)在的“晴隆模式升級版”。其主要內(nèi)涵有二:一是農(nóng)戶擁有完全產(chǎn)權,縣草地中心只提供服務,二是加大技術投入,繁育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晴隆養(yǎng)”。
晴隆縣縣長查世海說,在晴隆的許多地方,除了種草養(yǎng)羊,沒有別的更好的出路,“姜仕坤書記對這個問題思考頗多,思路也比較成熟”。
“晴隆羊,領頭羊。”在沙子鎮(zhèn)三合村,“晴隆羊繁育中心”規(guī)模甚大,從門前向外望去,養(yǎng)羊的皇竹草郁郁蔥蔥。
附近村民蔣麗一家四口,以前住的是破瓦房,家庭年均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是晴隆縣精準脫貧幫扶對象。而今靠種植皇竹草、薏仁米,收成好的話,一年收入三四萬元。蔣麗一家逐漸接近了“產(chǎn)業(yè)脫貧”目標。
“晴隆羊繁育中心”是姜仕坤傾注大量心血的地方,中心工作人員都說,“姜書記是半個羊專家”,經(jīng)常在此與工作人員探討技術問題。姜仕坤希望從這里牽出去的“晴隆羊”,能為貧困百姓闖出一條長久的致富之路。
“把二十四道拐推出去”
按姜仕坤的設想,晴隆要想盡早實現(xiàn)脫貧目標,旅游產(chǎn)業(yè)必須搞起來。
“貧困縣搞旅游,困難非常大?!苯死ず芮宄约好媾R的各種障礙和困境,其中包括本縣干部的反對意見。
姜仕坤沒有因為有領導干部反對大搞旅游業(yè)而拍桌子。他以內(nèi)斂溫和的待人之道,以及一貫堅定務實的工作作風,開始謀劃如何用一個“切實有效的活動來統(tǒng)一思想”。
不止一次,姜仕坤站在晴隆山頂,久久注視著二十四道拐;也不止在一次會議上,堅決強調(diào)“要站在更高層面,把二十四道拐推出去”。
作為二戰(zhàn)期間滇緬公路的關鍵路段,晴隆二十四道拐早已名揚天下。但這段“歷史的彎道”,很久以來并未對當?shù)匕傩盏纳钯|量提升產(chǎn)生實質性影響。姜仕坤認定,二十四道拐景點必須深度開發(fā),“旅游業(yè)是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主攻方向”。
晴隆縣委常委、副縣長付明勇說,在旅游業(yè)培育上,姜仕坤真是“費盡心機、想盡辦法”。
為了研究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推廣,姜仕坤對其了解可謂細致入微。在一次旅游分析會上,他向參會領導干部提問:“你們有誰知道‘美軍墻‘公雞墳在第幾拐?”這個問題難住了幾乎所有參會者,僅一位參會干部正確答出。
曾引起廣泛關注的電視劇《二十四道拐》,背后的“主推手”就是姜仕坤。他希望《二十四道拐》能夠“讓更多人更長久地記住晴隆抗戰(zhàn)史,更有效地傳承、傳播晴隆歷史文化,為旅游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姜仕坤的目標,是把以二十四道拐為引領的文化資源,塑造成“國際化”旅游品牌,把二十四道拐打造為“二戰(zhàn)遺址公園”。了解姜仕坤的同事說,這是他的“大手筆”。
而今,根據(jù)姜仕坤的設想,在晴隆山頂,一座集歷史文化展示、體驗、觀景等功能為一體的觀光臺迎風而起。山下,“史迪威小鎮(zhèn)”的異域風格甚是奪目,在此舉辦的汽車拉力賽以及各種民族文化活動,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者。
2015年國慶節(jié),二十四道拐車流如織、游人爆滿。付明勇在現(xiàn)場拍照發(fā)給姜仕坤,姜仕坤回復說:“只要把晴隆旅游搞起來,再苦再累也值得?!?/p>
2016年五一小長假期,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區(qū)接待游客16.7萬人次;國慶節(jié)期間,二十四道拐景區(qū)接待游客22萬人次,旅游收入過億元。
負責二十四道拐景區(qū)開發(fā)運營的巔峰集團副總經(jīng)理陳永益回憶,姜仕坤曾對他講,二十四道拐景區(qū)開發(fā)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在他這個縣委書記面前解決?!扒缏〉穆糜危瑳]有姜仕坤的努力,不可能‘一夜成名。”
發(fā)展旅游業(yè),城市必須整潔干凈,這是形象問題。姜仕坤剛到晴隆時,便找來城建局局長姜文新“開小會”。姜仕坤說,現(xiàn)在這個晴隆縣城又亂又臟又小,要下決心把城市建設搞起來。
在晴隆縣委縣政府院子里,找不到一間能容納二三百人的會議室,為了與數(shù)量眾多的拆遷戶商討拆遷安置事宜,最后在縣武裝部食堂里,臨時布置會場。會場沒有布置主席臺,姜仕坤坐在人群中,和大家慢慢商討補償、安置等各種細節(jié)問題。
讓姜文新記憶猶新的是,姜仕坤要求拆遷安置方案必須讓群眾滿意,拆遷戶拆遷后不能負債,否則拆遷方案不予批準,“他把自己當成一名拆遷戶了”。
初到晴隆的姜仕坤,誓言“五年之內(nèi)要讓晴隆城市面貌打個翻身仗”。而今,姜仕坤的誓言基本變成現(xiàn)實。盡管縣城街道依然較窄,但干凈整潔、秩序井然,一座新城正在建設當中,拔地而起的新高樓,昭示著這個山區(qū)小縣城未來的方向。
離新城不遠的地方,晴隆“民族風情街”初見雛形。這里的商戶,大多都是附近村莊的拆遷戶。李國良是附近五里村農(nóng)民,通過土地置換,他得到了“民族風情街”黃金地段大約150平方米的一塊地,蓋起了三層小洋樓。
李國良是最早在“民族風情街”建房子的拆遷戶。而今,他們?nèi)值芏及徇M來了,都成了城里人,房子緊緊挨著。他們的房子,都經(jīng)過統(tǒng)一規(guī)劃,門面用于出租,預計每年租金將近3萬元,等到這個地方的旅游業(yè)發(fā)展起來了,租金還有上漲空間。
姜仕坤曾經(jīng)講過,晴隆必須圍繞二十四道拐“玩車子”、圍繞“晴隆模式”養(yǎng)羊子、圍繞茶馬古道玩茶子。道理不深奧,卻是姜仕坤在晴隆奮戰(zhàn)的思考所得。對亟需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的晴隆來說,“三個圍繞”彌足珍貴。
“不給老百姓辦實事,將來會后悔的”
長流鄉(xiāng),晴隆縣最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離晴隆縣城100多公里。早前,這里的干部“只需要維護社會穩(wěn)定,談不上有什么發(fā)展思路”。
長流一位鄉(xiāng)干部,十年沒去過晴隆縣城。在這里,“一年能見到三位處級干部,就已經(jīng)很幸運了”。人們常說,長流的干部,“從星期一睡到星期五就行”。
太偏遠太窮,很多干部不愿去。
長流鄉(xiāng)黨委書記李秀松,原是晴隆縣委辦副主任,是姜仕坤的得力助手。姜仕坤希望李秀松去長流,把長流從貧困泥潭中拉出來。
對那個“很多干部把惰性當常態(tài)”的地方,李秀松當初也不情愿去。帶著幾分憂慮,他還是把這個責任頂了起來,調(diào)任長流鄉(xiāng)黨委書記。
既然來了,就不能辜負組織的重托,不能讓姜書記失望。李秀松記住了姜仕坤的囑咐:只要把干部激情點燃了,就有信心打一場脫貧翻身仗。
姜仕坤并沒有把長流的事情丟給李秀松就不管了。為了鼓舞長流干部群眾的士氣,只要在工作上有亮點,姜仕坤就會在各種場合給予表揚。
“我知道姜書記的良苦用心,他希望長流不要再被當成可有可無的地方?!崩钚闼烧f。
脫貧需要產(chǎn)業(yè),這是李秀松關心的問題,更是姜仕坤時刻不忘的事情。“我也是農(nóng)民的兒子,我們做產(chǎn)業(yè),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老百姓,不能搞空架子。”姜仕坤總是站在農(nóng)民的角度思考問題。
貧困戶家里幾口人、養(yǎng)了牛還是養(yǎng)了羊、牛羊吃的草量有多大差別、對農(nóng)戶收入的影響有多大,姜仕坤都細細掌握。
李秀松說,在姜仕坤口中,“沒有大而不當?shù)拇筇自?、大道理,都是如何謀發(fā)展的大實話、方法論”。他常常要忍著痛風引發(fā)的劇痛,步行一兩個小時,進村走訪調(diào)研。
因為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jīng)驗,姜仕坤也算見多識廣,對一些騙取政府資金和農(nóng)民錢財?shù)牡乃^“產(chǎn)業(yè)”十分警惕。在聽說長流鄉(xiāng)要與一位“大老板”聯(lián)合大規(guī)模種植辣木后,姜仕坤仔細詢問了相關情況,并提醒李秀松,一定要搞清楚這個“老板”的意圖,搞清楚他僅僅是來出售苗木的,還是真心實意謀產(chǎn)業(yè)長遠發(fā)展的,不要讓老百姓失望,對黨和政府失去信心。
“這種決策方式,來源于姜書記豐富的基層工作經(jīng)驗,他知道有很多所謂老板,就是想短期利益,拿到錢就走人?!崩钚闼烧f。
在脫貧攻堅中,姜仕坤不盲目、不跟風。他經(jīng)常晚上打電話給李秀松,商討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以及探討老百姓能否從中獲得實際利益。
2015年,在晴隆縣對鄉(xiāng)鎮(zhèn)第三、四季度黨建約談考評中,長流鄉(xiāng)綜合排名連續(xù)位列最后一名。剛到長流不久的李秀松,沒有因為是“從縣委辦下到鄉(xiāng)鎮(zhèn)”的一把手,就得到偏袒,同樣被“召回管理”,并被責令在全縣干部大會上作表態(tài)發(fā)言,要把長流的工作抓上去。
“如果不給老百姓辦點實事,將來你會后悔的。”姜仕坤對李秀松說。
這也是姜仕坤對全縣干部的要求。在一次全縣組織工作會議上,姜仕坤說:“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干部只有干事,人生才有價值。而現(xiàn)在我們有的干部存在懶散慢浮拖等消極應付的思想,這就錯過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最好時機,如果再過十年二十年那時都快退休了,想干事都沒有機會了?!?/p>
姜仕坤考慮到晴隆干部多年來地處偏遠深山,思想觀念、視野等容易受阻,2015年,分兩批組派干部到清華大學和蘇州干部培訓基地學習。
“我這幾天確實太累了”
在姜仕坤的日常工作中,扶貧是一以貫之的關鍵詞。他生長在農(nóng)村,長期工作在基層,很清楚底層百姓的所思所慮,在他內(nèi)心深處,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是一份真誠的責任。
“不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就不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就不能在其位謀其政。實際上家里已經(jīng)習慣了姜書記經(jīng)常不回家。千千萬萬的基層干部都在這樣干。姜仕坤同志是基層干部的一個縮影。”查世海動情地說。
2012年剛任縣長時,有一次姜仕坤去花貢鎮(zhèn)大寨村調(diào)研,行至途中,天降大雨,道路泥濘,車上不了山。姜仕坤下車挽起褲管就往前走。因為他個子大,步子邁得也大,隨行同事總是跟不上。
跟他一起下鄉(xiāng)的年輕干部,經(jīng)常累得氣喘吁吁。姜仕坤說:“年輕人,加強鍛煉??!”
姜仕坤患有比較嚴重的痛風,常常疼得走不穩(wěn)路。晴隆肥姑素鹽菜廠總經(jīng)理王世莉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她去與姜仕坤商討“特惠貸”的事情,發(fā)現(xiàn)姜仕坤走路一瘸一拐,就問:“書記,你怎么了?”姜仕坤若無其事地說:“哎,痛風犯了,沒辦法?!?/p>
正是對工作的盡職盡責,以及對自己身體這樣的“若無其事”,讓王世莉越發(fā)對姜仕坤敬重有加。
王世莉的工廠廠房剛開始建造時,姜仕坤看了施工現(xiàn)場,就問:“王世莉,你很有錢啊?”王世莉說“沒有”,“那你為什么要這么建?”姜仕坤問。
剛從黔西南州建設局調(diào)到晴隆的姜仕坤,一眼就看出王世莉工廠廠房從設計到施工都存在極大浪費。姜仕坤認為,做企業(yè),錢還是應該用在刀刃上。并非只是說說,他迅速找來兩位專家,為王世莉的工廠重新設計施工方案。僅此一項,就為王世莉的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300多萬元。
“我們作為草根企業(yè),沒有多少錢去投資,政府的扶持很重要。姜書記為我的工廠付出了很大心血。”王世莉說,姜仕坤很嚴肅地告訴她:“你要去闖市場,市場起來了,我們的群眾脫貧才有希望。”
姜仕坤說:“王世莉,我告訴你,我扶植的不是你,是你背后的那些老百姓?!?/p>
而今,王世莉的鹽菜廠已帶動400多戶貧困戶就業(yè)增收。
姜仕坤在開會時,時常會顯得非常疲憊,扛不住了就捂著胸口進到洗手間。一同開會的其他同事問他有什么不舒服,他說“沒事兒,洗洗臉就好了”。
2016年4月9日,付明勇和姜仕坤一道,與一個旅游策劃團隊商討方案。姜仕坤在會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倦意。散會后,付明勇問:“書記,你是對這個方案不滿意,還是身體不舒服?”
姜仕坤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病情的惡化。他沒有正面回答付明勇,只說:“明勇,我這幾天確實太累了!”
沒想到,這一次,竟成為付明勇與姜仕坤的最后一次會面對話。
晴隆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崔戰(zhàn)鵬說,晴隆縣沒有民兵訓練基地,他想找一塊30畝的地,把這個基地建起來。2016年縣“兩會”結束后,他向姜仕坤請假回家探親,姜仕坤說:“你回來后,我們?nèi)タ疵癖柧毣啬菈K地,我已經(jīng)看好了?!钡窃诖迲?zhàn)鵬休假快要結束時,卻接到姜仕坤去世的噩耗。
“這塊地在哪里?只有姜書記知道,他把這個秘密也帶走了?!贝迲?zhàn)鵬說,他失去了一位“好書記、好班長、好兄長”。
苦思苦戰(zhàn)成常態(tài)的姜仕坤,并不是一個全無生活樂趣的人。他會給同事推薦電視劇《北平無戰(zhàn)事》,說其中的道理對公務員很有價值;也會推薦身邊工作人員讀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會講馬云、馬化騰等企業(yè)家的故事;因為痛風,他會和患有相同疾病的同事分享治療心得。
“哥哥其實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骨肉連心。談起哥哥,弟弟姜仕學忍不住流淚。
姜仕坤要到晴隆工作前,叫來在黔西南州公安局工作的弟弟姜仕學,到家里一起吃了一頓飯。姜仕坤邊吃邊說:“你知道我為什么喊你來吃飯不?”姜仕學明白,哥哥的意思,是讓他這個做弟弟的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因為哥哥工作變動有什么非分之想。
這頓飯,讓姜仕學銘記在心。哥哥在晴隆工作期間,他很少來晴隆。直到來為姜仕坤料理后事,姜仕學才逐漸晴隆的認識一些領導干部。
“哥哥其實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普通到我看不出一點縣長縣委書記的影子,他只是一位兄長,他的所作所為,也很普通,大家給了他這么高的贊譽,是我們這個家庭的榮耀。”姜仕學說。
姜仕坤的母親身體不好,但總在地里干農(nóng)活。姜仕坤經(jīng)常勸她“不要那么辛苦了”!
“但奶奶說,我現(xiàn)在還可以動得了,種點莊稼,養(yǎng)幾只雞,喂頭豬,有點收入,也可以減輕點兒你的負擔。”在姜仕坤女兒田姍靈記憶里,常常是“父親勸說不動奶奶,只好順應奶奶”。
田姍靈清楚地記得父親與奶奶的最后一次通話:“4月10日下午,爸爸再次撥打奶奶的電話,勸說奶奶少種點莊稼,并告訴奶奶,他要到廣州出差。想不到,這竟然成了他與奶奶最后的通話!”
在田姍靈眼里,父親姜仕坤“是一個有孝心的人,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是一個敢于擔當?shù)娜??!?/p>
據(jù)田姍靈回憶,2014年5月,她爺爺身體出了狀況,醫(yī)生建議必須做手術,但爺爺害怕上手術臺,不答應做手術,迫不得已,姜仕坤只有在安排好工作后利用周末前往昆明,動員老人動手術。
“后來,聽媽媽說起她到晴隆等爸爸一起前往昆明的過程,我心疼得掉淚?!?/p>
那段時間,姜仕坤痛風病發(fā),腳不能完全落地。開會時,他只能斜靠扶手,把腳搭在沙發(fā)上。田姍靈說:“這實在不禮貌,但參會的各位領導給予了理解,會議一直開到凌晨兩點?!?/p>
田姍靈回憶說:“因為痛風,一個晚上都難以入睡,第二天早上,爸爸才叫駕駛員朱叔叔給他煮了一大碗面條。他把面條吃得干干凈凈。爸爸稍微休息后,吃了速效止痛藥,下午匆忙趕往昆明。怕爺爺看出他生病,爸爸只好硬撐,但還是一瘸一拐的,只好對爺爺說,他在上樓時不小心把腳崴了。好說歹說,勸說了4個小時,爺爺終于答應做手術?!?/p>
“沒陪爺爺多長時間,爸爸又接到電話,有上級部門到晴隆縣檢查工作?!碧飱欖`回憶說,“爸爸只好依依不舍辭別爺爺,不善表達的爺爺看著我爸爸的背影,又把他喊回來說:‘老二,你要注意身體??!說完,爺爺哭了,爸爸也哭了!”
“去年,媽媽舊病復發(fā)住院,爸爸工作太忙,沒多少時間陪伴照顧?!碧飱欖`記得,在一個星期天,一家人好不容易在醫(yī)院相聚,她下午就要回學校,很希望父親陪她去逛街買東西,和他聊會兒天。但是,姜仕坤卻很為難,他對田姍靈說:“我多陪你媽媽一會兒,你自己去買吧?!?/p>
2015年,田姍靈要參加高考??记皫滋?,緊張的氛圍和高強度的壓力,讓她“感到慌張無措”。
高考前,姜仕坤特意打電話告訴田姍靈,他主持召開了晴隆縣高考調(diào)度會。
姜仕坤對田姍靈說,想到這些即將參加高考的孩子,就如同看到自己女兒一樣,他希望這些孩子能有公平的機會去拼搏,去競爭,去奮斗,要盡最大努力為他們的高考創(chuàng)造最好的環(huán)境。
“爸爸說這也是他對我的期望,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機會,相信我一定可以達成自己的理想?!碧飱欖`說。
田姍靈說:“我和媽媽想念爸爸卻很久不能見面的時候,就打開電視,看看新聞里有沒有關于爸爸的報道?!?/p>
“他一路走來,走得辛苦,走得坦然?!碧飱欖`如此評價父親的離去。
“你是誰,為了誰,我的戰(zhàn)友你何時回;你是誰,為了誰,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淚。”2016年深秋,在姜仕坤去過多次的董箐村,這首歌不時會從村民的音響里飄出來,回蕩在湛藍的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