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苗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
污水重金屬離子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
何 苗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水中重金屬污染對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針對不同的重金屬離子已經(jīng)發(fā)展出許多處理技術。本文介紹了污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危害,并綜述了物理化學法、吸附法、微生物法和膜分離法的機理和研究進展。對上述處理方法在應用中的主要優(yōu)點及存在的局限性進行了評述,同時闡述了未來污水重金屬離子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污水;重金屬;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重金屬離子污染具有毒效時間長,生物不可降解的特點。常見的水處理技術不能有效處理重金屬離子的,而只能將它們的位置轉(zhuǎn)移或?qū)⑺鼈兊奈锢砘瘜W狀態(tài)轉(zhuǎn)化成另一種狀態(tài)。因此,如何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綜述了近年來污水重金屬離子處理技術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工業(yè)文明的飛速發(fā)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隨之帶來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其中水資源的重金屬污染已給人體健康、植物生長等造成了嚴重損害。重金屬污染損害人體健康的報道有很多,其中日本水俁灣的“水俁病”是由汞中毒導致的,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是由鎘中毒引起的。受重金屬離子污染的污水排入土壤中會阻礙種子的萌發(fā)[1],還會影響植物根系發(fā)揮其生理功能,進而影響整個植株的生長[2]。
目前,水中重金屬離子處理技術主要分為四大類:物理化學法、吸附法、微生物法以及膜分離技術。根據(jù)重金屬離子濃度的不同、種類的不同、來源的不同以及形態(tài)的不同來選擇適當?shù)奶幚砑夹g,并結(jié)合多種技術優(yōu)化處理效果。
2.1 物理化學法
2.1.1 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的原理是將水中重金屬離子通過化學反應轉(zhuǎn)變成低溶解度的重金屬化合物,再采用過濾法將水溶液中的重金屬化合物去除。傳統(tǒng)的方法包括中和法沉淀和硫化物法沉淀。鄭雅杰等[3]采用石灰與氫氧化鈉二段中和沉淀法處理酸性礦山廢水,當廢水pH為10.20,反應時間為20 min時,廢水中鐵、錳、鋅去除率分別從14.14%,5.94%和13.91%提高到99.7%以上。何緒文等[4]采用硫化物沉淀化處理含鉛廢水,最佳的反應初始pH為6~9。在最佳操作條件下,Pb2+的平均去除率為99.60%,硫化鉛的平均粒徑為2.62 μm,沉淀性能優(yōu)良。硫化物沉淀法也是一種去除重金屬離子的有效方法。目前,化學沉淀法發(fā)展時間長,工藝成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為了使重金屬離子濃度降低到所期望的污水排放標準,會注入大劑量的化學藥品,而且處理化學沉淀產(chǎn)生的污泥會增加處理成本[5]。
2.1.2 電解法
直流電作用后,重金屬化合物在陽極電離成金屬離子,在陰極還原成金屬是電解法的基本原理。因耗電大、成本高,電解法通常不單獨使用,可以與離子交換法[6]和吸附法[7]等聯(lián)合使用以回收重金屬離子。王剛等[8]通過電解-強化微電解耦合法處理模擬含銅廢水,最佳電解電壓12 V,pH=4,鐵炭質(zhì)量比為3:1,還原反應后水溶液中Cu2+殘留濃度僅為4 μg/L,出水水質(zhì)遠優(yōu)于單獨微電解法和單獨電解法的。同時,外電場的存在使得活性炭表面電沉積的銅晶體顯著細化。
2.1.3 離子交換樹脂
離子交換樹脂具有的功能基團各不相同,主要分為陽離子功能基團、陰離子功能基團和螯合的功能基團[9]。目前,許多學者針對不同工藝合成的新型離子交換樹脂進行研究。Micha等[10]利用新合成的一種包含希夫堿的大孔螯合樹脂, 研究其吸附水溶液中Cu2+、Cd2+、Cr3+、 Ni2+和Co2+的特性, 結(jié)果表明該螯合樹脂的吸收量在29.95~157.25 mg/g,與其它離子相比, 該螯合樹脂對Cr3+的去除能力最強。
2.2 吸附法
2.2.1 活性炭吸附劑
活性炭吸附劑的應用很廣泛,也是最早被應用的吸附劑,一般由煤、木材、果殼、椰殼等富含炭的材料經(jīng)高溫炭化和活化而成,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其內(nèi)部呈相互連通的網(wǎng)狀空間結(jié)構(gòu)[11],比表面積大,有利于重金屬離子的吸附?;钚蕴康脑偕悄壳把芯炕钚蕴课降闹饕矫?,張志輝等[12]對吸附飽和后的活性炭用微波進行再生,微波功率420 W,時間6 min,再生效率98.0%,損失率約5.2%。適當條件下,活性炭用微波技術進行再生,活性炭損失較少,再生效果較好,利用微波再生技術五次后效率仍然可以達到約75%。微波再生可以改變活性炭的孔徑結(jié)構(gòu)[13-14],在脫附的同時活化活性炭,提高吸附性。今后的研究應進一步優(yōu)化再生條件,提高微波再生技術的經(jīng)濟適用性。
2.2.2 天然礦物材料吸附劑
蒙脫石、膨潤土[15]、硅藻土、蛭石[16]、磷灰石[17]等天然礦物是優(yōu)良的吸附劑, 能對重金屬離子產(chǎn)生吸附、離子交換、沉淀、表面絡合等作用, 可用于治理污水。張金利等[19]對重金屬Pb(II)在膨潤土上去除特性進行研究,膨潤土吸附Pb(II)的性能優(yōu)良,15 min去除率50%,120 min平衡。由于天然礦物材料來源廣泛,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開發(fā)新型優(yōu)質(zhì)的礦物材料對重金屬離子吸附技術有著重大的經(jīng)濟意義。
2.2.3 工農(nóng)業(yè)廢棄物吸附劑
工業(yè)、農(nóng)業(yè)的廢棄物種類繁多,利用工農(nóng)業(yè)廢棄物吸附劑能以廢治廢,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價格低廉的工業(yè)廢棄物主要有鋼渣、粉煤灰、赤泥、污泥、橡膠輪胎等[20]。Rui M.Novais等[21]對含有地質(zhì)聚合物的新型多孔粉煤灰對鉛的吸收量進行了研究,該粉煤灰對鉛的最大吸附容量為6.34 mg/g。農(nóng)業(yè)廢棄物主要有木屑、米糠、玉米秸桿、稻殼、麩皮等。戴靜等[22]以木屑、米糠、稻稈、玉米秸桿為原料,在700 ℃下熱解制成生物炭,其中稻桿生物炭(700 ℃)吸附容量最高,對Pb2+和Cd2+分別為126.58 mg/g和60.61 mg/g。當pH≥3時去除率穩(wěn)定在98%以上。以上吸附材料成本低、種類多,工業(yè)廢棄物有滲出有害元素的可能性,農(nóng)業(yè)廢棄物在使用前需要經(jīng)過適當?shù)奶幚?,否則吸附效果差[23]。如果廣泛使用農(nóng)業(yè)廢棄物吸附劑,還需對前期處理條件及方法深入研究,平衡成本和處理效果。
2.3 微生物法
微生物處理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細菌、真菌、藻類等的生理代謝功能固定重金屬離子,降低污水中重金屬離子濃度。微生物種類多樣、結(jié)構(gòu)復雜以及某些微生物對特定金屬的親和性導致微生物吸附機理非常復雜[24]。
2.3.1 胞外吸附
胞外吸附的主要功能基團是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間稱EPS), EPS 是指附著在菌絲體的表面或者圍繞在菌絲體周圍的多聚糖類等物質(zhì)[25]。張江水等[26]利用傅立葉紅外光譜和三維熒光光譜對提取的EPS進行了測定,結(jié)果表明EPS含有大量疏水和親水性基團,對重金屬起主要吸附作用的是存在于EPS蛋白質(zhì)組分中的-COOH,-NH2,-CH2-,-OH 及-C=O 官能團。EPS通過離子交換和絡合作用吸附Pb2+,通過絡合作用吸附Cd2+。
2.3.2 細胞表面吸附
重金屬離子被細胞表面吸附的機理包括表面絡合、離子交換、靜電吸附、氧化還原和無機微沉淀等。表面絡合是指微生物細胞壁多糖上含有巰基、羧基、羥基等活性基團,在細胞表面形成絡合物或螯合物,吸附污水中重金屬[27]。Brady等[28]研究了非活性少根根霉的吸附性能,發(fā)現(xiàn)非活性少根根霉對Ca2+、Mg2+和H+吸附量越大,釋放出來離子的總量也越大,存在離子交換。金霉素鏈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ces)對Au3+離子[29],藤黃微球菌對Cu2+離子[30], 魯氏毛霉(Mucor rouxii)對Pb2+離子[31]都存在離子交換作用。Galli E等[32]研究了毛木耳菌絲體對銅的吸附,pH=3~5時Cu轉(zhuǎn)化為Cu2+,菌絲體表面負電荷與Cu2+發(fā)生靜電作用。氧化還原和無機微沉淀近期也有一些研究,例如啤酒酵母廢菌體吸附Au3+并將其還原成不同形狀和大小的Au晶體[33]。
2.3.3 胞內(nèi)吸附
細胞內(nèi)吸附是一種需要消耗能量過程, 這一過程只發(fā)生在活體微生物細胞內(nèi)部,活細胞的新陳代謝會產(chǎn)生能量,這些能量可以幫助輸送金屬離子到細胞內(nèi)部然后沉積或轉(zhuǎn)化[34]。劉文群等[35]對比了不同培養(yǎng)基和相同培養(yǎng)基中,F(xiàn)e、Zn等金屬離子的富集作用與菌種的關系,實驗表明:培養(yǎng)基的成分、微量元素的濃度以及菌種類別能夠影響金屬離子的生物富集作用。提高培養(yǎng)基中蛋白質(zhì)、脂肪和Fe、Zn等金屬離子的濃度, 有利于它們對Fe、Zn等金屬離子的富集, 較高濃度的Fe、Zn、Se鹽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
2.3.4 沉淀作用
有的微生物能分泌特異的氧化還原酶,有的微生物通過自身代謝產(chǎn)生硫離子、磷酸根離子等。這些微生物能催化一些變價金屬元素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或者發(fā)生沉淀反應,使有毒有害的金屬元素轉(zhuǎn)化為無毒或低毒金屬沉淀物。彭書傳等[36]以硫酸鹽還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簡稱SBR)為試驗菌株,探討了SBR對Cd2+的去除作用.固態(tài)樣品的SEM-EDS表征結(jié)果顯示 Cd2+與H2S生成CdS沉淀從而達到了固定Cd2+的作用。反應結(jié)束后Cd2+的去除率可以達到99%。
2.4 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具有操作簡單,占地面積小,選擇透過性好,分離過程中無相態(tài)變化,能在常溫下進行等優(yōu)點,在國內(nèi)外廣泛應用。根據(jù)分離的粒子半徑的大小,膜分離可分為微濾膜技術(MF),超濾膜技術(UF),納濾膜技術(NF),反滲透技術(RO)。單獨使用膜分離法,而忽略與其他處理方法相結(jié)合,效果有限,成本較高。彭玉梅等[37]介紹了一種新型的廢水處理器—生物膜-膜生物反應器(BMBR),生物膜膜生物反應器中微生物主要以附著方式生長于填料上,可以延緩膜的污染;反應器中填料的移動可對膜表面進行有效清洗,減輕膜污染;同時該類反應器具有較高的有機物的去除率、脫氮除磷效率,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通過不斷改良和優(yōu)化,生物膜膜生物反應器將具有很好應用前景。
化學沉淀法實際應用時間長,容易操作和控制,處理系統(tǒng)需要的安裝費用低也不需要很大的空間。然而,化學沉淀法需要高的污泥操作費用,找到高效低廉的污泥處理方法是未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電解法通常與其它水處理方法相結(jié)合使用。離子交換樹脂法,樹脂可以再生,操作簡單、工藝成熟。但樹脂抵抗水中有機物污染的性能低和抗氧化性能較差,易形成“二次污染”等問題。
吸附法的操作簡單,價格低廉,吸附法在處理重金屬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提高吸附劑的吸附性能。但對于各種重金屬離子混合的污水,吸附劑可能會由于各種陰陽離子相互影響,降低吸附效率。
微生物法的大量研究結(jié)果表明,微生物法具有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微生物對重金屬的吸附、沉淀機理非常復雜,目前尚不明確。該項技術處于實驗室階段, 大規(guī)模利用微生物處理水中重金屬的情況很少。
膜分離法優(yōu)點很多,單獨使用膜分離法,而忽略與其他處理方法相結(jié)合,效果有限,成本較高。應該不斷拓展物理化學法、吸附法、微生物法以及膜分離技術相結(jié)合,才能使水中重金屬處理技術得到更廣闊、迅速的發(fā)展。
[1] 陳偉,張苗苗,宋陽陽,等.重金屬脅迫對4種草坪草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草地學報,2013, 21(3):556-563.
[2] 陳偉,張苗苗,宋陽陽,等.重金屬離子對2種草坪草熒光特性及根系形態(tài)的影響[J].草業(yè)學報,2014,23(3): 333-342.
[3] 鄭雅杰,彭映林,李長虹.二段中和法處理酸性礦山廢水[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2(5):1215-1219.
[4] 何緒文,胡建龍,李靜文,等.硫化物沉淀法處理含鉛廢水[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3,7(4): 1394-1398.
[5] 付豐連.物理化學法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10,37(4):115-117.
[7] Barron-Zambrano J, Laborie S, et al.Mercury removal and recovery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coupled complexation-ultrafiltration and electrolysis [J].J.Membr.Sci., 2004,229(1-2):179-186.
[8] 王剛,徐曉軍,楊津津,等.電解-強化微電解耦合法處理含銅廢水[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3,23(10):2936-2941.
[9] 魯雪梅,熊鷹,張廣之.樹脂在重金屬水處理中的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48(6): 1030-1038.
[11]孟范平,易懷昌.各種吸附材料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材料導報:綜述篇,2009, 23(7): 69-73.
[12]張志輝,鄭天龍,王孝強,等.活性炭吸附處理鋰電池廠含酯廢水及微波再生實驗[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4,34(3): 644-649.
[13]Ania C, Menendez J, Parra J.Microwave-induced regener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polluted with phenol.A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thermal regeneration [J].Carbon, 2004,42(7):1383-1387.
[14]Valente Nabais J M, Carrott P J M, Ribeiro Carrott M M L.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ibres by microwave heating [J].Carbon, 2004,42(7):1315-1320.
[15]李媛媛,劉文華,陳福強.巰基化改性膨潤土對重金屬的吸附性能[J].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3,7(8): 3013-3018.
[16]劉云,吳平霄,黨志.柱撐蛭石吸附去除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的試驗研究[J].礦物巖石, 2006,26(4): 8-13.
[17]劉羽,彭明生.磷灰石在廢水治理中的應用[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1,21(1): 9-12.
[18]王澤紅,陶士杰,于福家.天然沸石的改性及其吸附Pb2+,Cu2+的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11): 1637-1640.
[19]張金利,張林林,谷鑫.重金屬Pb(II)在膨潤土上去除特性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3,35(1): 117-123.
[20]王秀莉,尚玉俊,宋丹丹.新型吸附劑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14, 34(7): 5-9.
[21]Rui M Novais, L H Buruberri, M P Seabra, et al.Novel porous fly-ash containing geopolymer monoliths for lead adsorption from wastewater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6,318: 631-640.
[22]戴靜,劉陽生.四種原料熱解產(chǎn)生的生物炭對Pb2+和Cd2+的吸附特性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9(6): 1075-1082.
[23]鄧景衡,余侃萍,肖國光,等.吸附法處理重金屬廢水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14, 34(11): 4-7.
[24]張玉剛,龍新憲,陳雪梅.微生物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8, 31(6): 58-63.
[25]朱萌,李維煥,程顯好,等.真菌對重金屬生物吸附機理的研究進展[J].工業(yè)用水與廢水, 2012,43(6): 7-10.
[26]張江水,劉文,孫衛(wèi)玲,等.胞外聚合物對Pb2+和Cd2+吸附行為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9(3): 514-522.
[27]張秀麗,劉月英.貴、重金屬的生物吸附[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2,8(6):668-671.
[28]Brady J M, Tobin J M.Binding of hard and soft metal ions to Rhizopus arrhizus biomass[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1995,17(9): 791-796.
[29]Liu Y Y, Fu J K, Hu H B.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u3+-adsorption by mycelial waste of Streptomyces aureofacience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1,46(20):1709-1712.
[30]劉瑞霞,潘建華,湯鴻霄.Cu2+離子在Micrococcus luteus 細菌上的吸附機理[J].環(huán)境化學,2002,21(1): 50-55.
[31]Waihung Lo, Hong Chua, Kim-Hung Lam.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biosorption of lead by filamentous fungal biomass [J].Chemosphere, 1999, 39(15): 2723-2736.
[32]Galli E, Mario F D, Rapana P.Copper biosorption by Auricularia polytricha[J].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3,37(7): 133-137.
[33]Liu Y, Fu J, Chen P.Studies on biosorption of Au3+by Bacillus megaterium[J].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2000, 40(4):425-429.
[34]王建龍,陳燦.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屬離子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 30(4):673-701.
[35]劉文群,徐爾尼,李曼,等.真菌對微量元素鐵、鋅、硒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J].環(huán)境與開發(fā),2000,15(3): 3-4.
[36]彭書傳,虞艷云,萬正強,等.硫酸鹽還原菌胞外聚合物(EPS)去除重金屬離子Cd2+過程中的交互作用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3,49(6): 718-724.
[37]彭玉梅,吳歆悅,施金豆,等.生物膜-膜生物反應器廢水處理技術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3,36(s1): 217-222.
Research Progress on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Water
HEMiao
(Ningxia University, Ningxia Yinchuan 750021, China)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wastewater can cause serious health issues and damages to ecosystem, man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different heavy metals.The harm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briefly discusse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the principles of four heavy met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ere reviewed: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 adsorption treatment, microbial treatment, membrane treatment.Their mai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n application were evaluated, meanwhil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eavy metal treatment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wastewater; heavy metal; treat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何苗(1985-),女,助教,主要從事水處理研究。
X75
A
1001-9677(2016)019-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