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在清華大學,賈樟柯、李安和馮小剛就《比利·林恩》進行了“我們的第一次”對談活動。有觀眾提問李安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失望,那位觀眾說:“用120幀的技術拍攝球賽中場秀,我有點失望,我希望120幀3D4K的技術能夠用來拍攝像《星際穿越》這樣的電影,什么樣原因讓您覺得120幀對于這個主題最合適”?我們先把李安的回答放在一邊,從這些場景的觀感來看,《比利·林恩》值得你為120幀4K3D的高票價買單。
影片伊始是一個類似手機拍下來的模糊鏡頭:偶然拍下來的伊拉克戰(zhàn)場中的片段,這個片段讓男主角成名,變革成一個英雄,隨后影片進入到3D、4K、120幀影像超清晰的影像世界里。該片從一開始就用視效的對比沖擊來構造了獨特的電影語言,戰(zhàn)爭是模糊的,高清的現(xiàn)實世界又是否真實的?
在3D、4K、120幀的技術下,槍的振動、炮灰、人在動作里面的表情、各種細節(jié)都看得很清楚,在清晰的視效震撼感之外,該片的文戲戲劇性在于,那些在亂世狀況下,一個班里面第一次打仗的男孩子們怎么樣變成真的士兵,如何懂得成長,將訓練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以及直視自己的內心。細膩人物動態(tài)的表現(xiàn)力沖擊力,通過視效清晰的震撼感與文戲戲劇性的反差完好呈現(xiàn)。
3D、4K、120幀的高清沖擊技術,也讓攝影機的焦點移動變得極具思考性,有一個鏡頭,在發(fā)言臺上,比利·林恩和戰(zhàn)友們的前后景深焦點切換,就帶來了該技術上的視覺沖擊,真實與虛幻、滿足大眾想象和實際內心需求,通過這種視笑的對比,讓電影語言帶來的思考力度也變強。 3D、4K、120幀讓演員功能性的目光變得很震撼,演員表演功力呈現(xiàn)出的那種粘稠的情感, 3D、4K、120幀技術無疑能錦上添花,當然這種技術對演員的表演功力要求也非常高,能看到汗毛都是小事,皮膚層次、氣色、內在的感情,腦里的思緒都可以從放大的眼睛眼神里面看得很清楚。在3D、4K、120幀技術下,李安用了很多特寫鏡頭,不是呈現(xiàn)動作,而是呈現(xiàn)文戲中人臉的立體感,超強的逼真性,人臉的內心戲又能跟內容非常好結合到一起,當觀眾那么逼真地面對那些主觀鏡頭,面對戰(zhàn)場的世界、秀的世界的時候,好像觀眾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個角色。
戰(zhàn)爭場面不是動作,對我來講是一場戲劇性表達。3D這種東西最好看的是戲劇性的東西,場面還是其次,沒有什么場面是非做不可,3D最好拍的應該是臉部,臉部比任何人體都豐富。其實3D技術下的銀幕非常小,我覺得3D比2D更窄小,除非我們的銀幕再放大,不然做再多動作也拍不到。
在《比利·林恩》中,現(xiàn)實中的煙花秀以及伊拉克戰(zhàn)場中的炮彈硝煙,構成了120幀+3D+4K技術重場戲的呈現(xiàn)。煙花綻放的燦爛繁華讓人感覺身臨其境;戰(zhàn)場中槍擊中人噴射產(chǎn)生出粉色血霧,這種死亡瞬間的細膩感呈現(xiàn),足以讓人出現(xiàn)生理不適感;比利·林恩與敵人近身赤膊時,他在敵人脖子上劃出了致命一刀,鮮血從敵人體內一點點流出,這組人物讓人感覺近在咫尺。而實際時間并不長的這場戰(zhàn)場博弈,被李安糅進了一場人間百態(tài)的中場秀中。從大老板到一般平民,都是美國很有人性的顯示,娛樂煙火秀和戰(zhàn)場硝煙,在高清的視效上轉換,也是一種赤裸裸繁華戲謔和殘酷寫實的轉換。李安用高清的技術帶出一種極具沖擊感的精神方式,比如表現(xiàn)搏殺,是一種很清楚的視覺感,在殺人的瞬間,男主角的心理狀態(tài)也受到影響,李安的120幀3D4K技術不是主打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英勇、或是動作場面,而是用來表現(xiàn)殺人瞬間內心的體驗。
最后當美國大兵被表演完了以后,被之前發(fā)生口角場內工作人員打了一頓,又被送回戰(zhàn)場去,陪伴他們的只有彼此互相說的那句我愛你,咄咄逼人的視效之下,在感情上是讓人很痛心的一件事。李安正是通過逼真的節(jié)奏感,成功進行了一種思想性的侵入:這個電影講的軍人的戰(zhàn)爭其實并不是場面上的戰(zhàn)爭,而是美國人內心的一個戰(zhàn)爭,所有老百姓、社會各個階級形形色色的人心里面的戰(zhàn)爭。
用中場秀滿足大家對戰(zhàn)場的想象,這種中場秀不僅是娛樂,有的時候是大眾精神上的寄托,所以不愿意也要演給他們看??墒窍胂筌娙擞⒂抡驹谀莻€地方,腦子里想什么東西是另外一回事,他的回憶以及真實經(jīng)驗是怎么回事,這里面很有意思。這場中場秀,看到各形各色的個人,也對社會做了一場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