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耕
佳作賞析 陳志澤 主持
雪 梅(外二章)
李 耕
雪的野梅,是一枝冰雕,一枝火焰,一枝冬國的夢,無有傷口的一瓣瓣從枝柯崩出的血。
冷嗎?
不冷!
梅的內(nèi)內(nèi)外外,火的品格……
坐在飛不起的石上看鳥的自由的飛。
看久了,自己便覺在伴鳥飛去。鳥的翅,能載起我遠飛的夢么?
石,安于石的沉重,
從未想過自己鳥一般飛起來……
有鳥,棲破舊的巢。葉落枝斷時,正是風雨飄搖岌岌乎危及舊巢之時。
鳥,
從不想遷入紅樓的檐下。
耕子語于鳥:樓的檐下,非檐下之鳥籠也!
鳥曰:住自己的破巢,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選自《人民日報》2012年2月15日)
[陳志澤 賞析]
李耕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前輩、散文詩大家,他的散文詩以精短、詩意、哲理,提煉的功夫達到爐火純青、字字珠璣為主要特色。由于身體欠佳的原因,近年來他的散文詩作品較少,我從讀到的李耕先生近作中選出三小則加以賞析,以饗讀者。
《雪梅》中詩人用三個形象來描寫雪的野梅:“一枝冰雕”“一枝火焰”,“一枝冬國的夢”有實有虛,還矛盾,既是“冰雕”,何來“火焰”?這就是多義性的豐富體現(xiàn)了,十分簡短,卻顯出厚重?!盁o有傷口的一瓣瓣從枝柯崩出的血”是直接扣緊“雪的野梅”的意象了,“無有傷口一瓣瓣”而“崩出的血”,也有悖常理,同樣體現(xiàn)奇特和深厚。這些描寫將雪梅的多重性格、多元品質(zhì),“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地凸顯出來,且因為形象鮮明、意象豐滿而富有感染力。
“無有傷口一瓣瓣”而“崩出的血”,這樣來寫梅花,絕了。將雪的野梅經(jīng)歷過深重的磨難而不屈不撓,燃燒著生命的意象飽含詩美地刻畫出來。老詩人的深厚功力可見一斑?!懊返膬?nèi)內(nèi)外外,火的品格”是點題,“內(nèi)內(nèi)外外”的概括十分準確,外在的火,與內(nèi)在的火高度統(tǒng)一,這就是雪梅“不怕冷”的原因。《雪梅》的整體形象具有象征義,象征勇敢進取的人、斗士、革命者,但作品沒有點破,點破就沒有味道了。
《看鳥》是詩人思緒的一縷。詩人借助鳥“自由的飛”與他坐著的石安“于石的沉重”的不飛兩個意象,表達出不同的哲理的思考,看似簡單卻寓有深刻的哲學道理,從字面上看,沒有太多詩的想象與詩意的表達,整體卻浸透著深邃象征的詩的汁液。沉重的石與自由飛翔的鳥都是詩人謳歌的形象,都具有象征性。作品依然惜墨如金,而思想內(nèi)容卻十分深厚、深刻,耐人咀嚼。
《語于鳥》運用戲劇的手法,以鳥與耕子的一段對白完成作品。鳥與耕子是兩個不同的角色,鳥追求自由、高潔,安于清貧、尊嚴,而耕子貌似智者,實則有點迂腐,一問一答,作品的立意就生動而深刻地表達出來了。兩個不同的角色的對比凸顯了鳥的高遠志向。作品中另外的一個對比是:風雨飄搖之際的“破舊的巢”與“樓的檐下”,一個是“岌岌乎”,一個是舒適而不像鳥籠被禁錮,有點小自由。鳥選擇自己的破巢,“住自己的破巢,自己是自己的主人”,這是鳥的回答,是作品的題旨所在,也是全詩的詩眼,精辟、深刻,概括、暗示與贊美出一種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