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十年前,亞妮是浙江衛(wèi)視最紅的主持人。除此之外,她還是國務(wù)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曾擔任央視國際頻道的主持人,后進入浙江衛(wèi)視,主持過多檔熱播節(jié)目,并先后榮獲“金話筒獎金獎”、“全國最佳主持人獎”等幾十個重量級獎項。因為表現(xiàn)出色,2000年浙江衛(wèi)視為她開辦了一檔訪談節(jié)目《亞妮專訪》,這檔節(jié)目后來成為浙江衛(wèi)視的黃金欄目,收視率名列前茅。
然而,就在人生最閃耀的時刻,這位當家花旦卻從熒屏上“消失”了,只為去記錄一段人們聞所未聞的傳奇。
太行深處,邂逅“沒眼歌王”
相傳,“二戰(zhàn)”期間,太行山深處有一支為中國抗日軍隊服務(wù)的特殊情報隊伍,其成員都是瞎子,太行人管他們叫“沒眼人”。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沒眼人”隊伍開始四處流浪和賣唱,只要不餓肚子,他們就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娛自樂,把自編的民歌唱得百轉(zhuǎn)千回。
2000年,亞妮和音樂家田青一起主持“中國首屆原生態(tài)南北民歌擂臺賽”,一個年輕的羊倌引起了她的注意。羊倌名叫石占明,他是穿著羊皮襖拿著羊鞭上場的,引起了選手們的嗤笑。當他吼起家鄉(xiāng)左權(quán)縣的民歌時,全場一下子鴉雀無聲,大家都被那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唱腔征服了。石占明獲得了這場擂臺賽的冠軍——歌王獎。
正在主持《亞妮專訪》的亞妮,決定去歌王的家鄉(xiāng)走一趟,采訪其背后的故事。她帶上一名攝影師,跟著羊倌從杭州擠上了去北京的火車,又從北京倒了一天的汽車到太原,從太原坐車到左權(quán)縣,經(jīng)過長途跋涉,終于來到了太行山深處的紅都村。
亞妮原本以為石占明獲得了歌王獎,整個紅都村都會為之驕傲。但是,村子里的人并不把這個國家級獎項當回事,石占明的老爹更是口出狂言:“他要是歌王,一村的人都是歌王!”幾天拍攝下來,亞妮發(fā)現(xiàn)石老爹所言不虛:紅都村的人真的是招之即歌,歌之驚天。于是,亞妮決定拍攝一村的歌王。
就在拍完片子往村外走的時候,亞妮的耳朵又一次受到歌聲的洗禮。這一次,不是一個人在唱歌,而是一群人在唱歌。在村里祠堂的古戲臺上,11個男人席地而坐,吹打著各種樂器向天而歌。歌聲深情綿長卻又肆無忌憚,清爽醉人又不失山高地闊,宛若神曲般不摻半點雜質(zhì)。雖然聽不懂歌詞,但亞妮的眼淚落下。她心知,這一次遇上的,是比歌王更會唱歌的歌王們。
激動中的亞妮,連忙向老鄉(xiāng)們打聽11個男人的背景。有人說,他們是沒眼人,都是光棍;有人說,他們是八路。這些神秘歌者和他們的歌,燃起了亞妮尋找新聞的欲望。她多方打聽,零星捕捉到一些有關(guān)沒眼人抗日的傳說。
在跟音樂家田青深入交流后,亞妮才知道中國西部民歌中最具生命色彩的遼州小調(diào),其最原生的狀態(tài)和最完整的曲目,就保存在這群常年在太行山區(qū)流浪賣唱的沒眼人隊伍里。
因為這次相遇,亞妮決定拍攝這群沒眼人的故事。
傾盡所有,只為記錄遺落山間的傳奇
2002年5月,亞妮和她的搭檔們拍攝了一部有關(guān)沒眼人的紀錄片《向天而歌》,不久后又籌拍了續(xù)集《兄弟》。
在同沒眼人相處的過程中,亞妮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內(nèi)心非常干凈。雖然他們的日子過得困苦不堪,但每個人看上去都那么快活,只要能有一口吃食就特別知足,吃飽了就會對著天空自由地歌唱,高興也唱,傷心也唱,沒有人旁觀。他們只為自己而唱,聲聲嘶吼直擊人的肺腑。他們待人真誠,因為看不到世界,他們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懂爾虞我詐,也不會為職稱、榮譽、金錢而兩面三刀。他們沒有假面具,所有的笑容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沒眼人的單純讓亞妮感動,他們身上的生命力也讓亞妮羨慕。她發(fā)現(xiàn)這群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他們生命中的愛恨情仇比普通人更加戲劇化,幾乎每個人的故事都能拍成一部精彩的電影。
意識到有一天這些人可能會默默地消失在歷史的洪流里,亞妮產(chǎn)生了拍一部以沒眼人為主題的電影的想法,希望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生命軌跡。2006年,亞妮啟動了拍攝項目,這一拍,就是十年。
最初,亞妮將電影命名為《桃花紅杏花白》,采用紀實手法拍攝,她在國家影視局為電影立了項,又請來一流的攝影和創(chuàng)作團隊。剛完成初期的籌備工作,政府撥來的36萬元經(jīng)費和亞妮自己的180萬元存款已所剩無幾,而后續(xù)的拍攝資金還沒有著落。
亞妮的前半生幾乎沒有為錢發(fā)過愁,眼看著電影項目就要擱淺,她急得吃不下飯,一遍遍打電話找朋友,飛北京飛上海,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講沒眼人的故事,可是沒人愿意掏錢拍“要飯的瞎子”。她去省里找宣傳部幫忙,可對方認為沒眼人代表不了革命老區(qū)的形象,無法為其申請資金。最后,亞妮抵押了自己的房子,還跟朋友借了一筆錢,繼續(xù)回山區(qū)拍電影。
亞妮跟隨沒眼人走街串巷,有時不得不和他們住在一起。這些沒眼人長年不洗澡,身上的氣味令人窒息,而亞妮原本是個有潔癖的人,剛到山區(qū)時連廁所都上不了,可是她默默忍了下來。習慣了黑暗的沒眼人每晚都會為她留一盞燈,這讓亞妮感到溫暖。
為了完成拍攝,《亞妮專訪》停了。亞妮除了在山區(qū)跟拍,就是四處找錢。她本是個有原則的主持人,從來不跑“堂會”,但為了籌錢也開始四處表演。房子的抵押到期后,她又狠心賣掉了三亞度假區(qū)的房子,500萬元的房子賣了300多萬元,只為盡快拿到現(xiàn)金繼續(xù)拍電影。
因為拍攝環(huán)境太艱苦,劇組里的攝影師總是來了又走。8年間,亞妮換了8個攝影師,找不到人的時候,她就自己站在齊胸深的河水中掌鏡,一拍就是兩小時。
同歌同哭,只為追尋最純粹的快樂
11個沒眼人,有人是先天失明,有人是后來失明。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音樂天賦極高,個個能拉會唱。亞妮在同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不單單是個記錄者,還跟他們交上了朋友,她也因此走進了沒眼人的悲喜生活。
每一個沒眼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那些故事令亞妮驚心,也讓她流淚。
77歲的老屎蛋因為唱酸曲在文革時期被打成了“反革命”,只能靠給別人當保爹(當?shù)厝苏J為給孩子找個保爹能保命)維生。后來他愛上了寡婦二梅,沒想到二梅又瘋了,老屎蛋惦念了她一輩子。
女沒眼人念念,一心想生個有眼的兒子。生下沒眼孩子七天后,她曾試圖悶死兒子,最終卻下不了狠心。
肉三的姐姐喜籽,一個人養(yǎng)活一家6個瞎子卻沒有任何怨言,默默承受著家庭重擔……
亞妮和沒眼人們?nèi)杖障喟?,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她認了念念為干娘,還帶著大伙兒去北京“聽”升旗。雖然多次陷于經(jīng)濟困境,可她不敢停止拍攝,怕的是辜負這群沒眼人的信任。
不止亞妮對自己的電影充滿期待,沒眼人更是如此。但在漫長的拍攝過程中,有三個沒眼人先后去世了,他們分別是最老的屎蛋、亞妮的干娘念念,還有鼓打得最好的肉三。肉三死前,萬分遺憾地對亞妮說:“我是等不到你的電影了。”亞妮無比傷感,而她能做的就是努力拍好這部戲,才不辜負這些沒有眼但心卻比誰都亮的人。
亞妮的堅持曾被圈內(nèi)人視為瘋狂,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資源和尊重。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的音樂家蘇聰,免費為《沒眼人》的電影制作了音樂;演員王剛參演了電影卻分文不?。粚?dǎo)演賈樟柯?lián)瘟擞捌乃囆g(shù)指導(dǎo)……
亞妮出版了紀實小說《沒眼人》,她的電影也將與觀眾見面。亞妮說:“我寫沒眼人、拍沒眼人,不是為了讓人們可憐他們,而是為了讓人們感受這群人在他們的世界里快樂自由的狀態(tài)?!睅е@樣的信念,她記下了沒眼人的故事,連帶他們的生活和已經(jīng)成功申請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曲調(diào)。這段鄉(xiāng)間傳奇,也因此而永存。
編輯 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