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重重包圍中的英雄悲歌

2016-11-19 09:56:38趙清林單孝德自永軍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垓下項王趙老師

趙清林 單孝德 自永軍

【課例呈現(xiàn)】

一、導(dǎo)入

課前播放毛阿敏演唱的《歷史的天空》。(板書課題:項羽之死)

師: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我們描寫過這樣一個英雄:他天生屬于戰(zhàn)場,他的生命只有在戰(zhàn)場上才能展現(xiàn)最美的一面,即便是在四面楚歌之時,他依然向我們展示著他叱咤風云的勇猛剛強和訣別美人、坐騎的俠骨柔情,這位英雄,大家都知道是項羽,但無論項羽如何善戰(zhàn),他最終還是失敗了,面對著不可挽回的失敗命運,我們的英雄只能面對蒼穹、面對后世的人們慷慨悲歌……

PPT《垓下歌》:(生齊讀,并板書: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學習《項羽之死》

師: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生1:感覺到項羽很無奈。

生2:讀出了項王在失敗時的悲傷。

(PPT:《史記評林》吳賢齊評價。)

生(齊讀):“一腔怨憤,萬種低回,地厚天高,托身無所,寫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極矣!

師:唱完這首歌,項羽以及他身邊的人都有什么反應(yīng)?請用原文的話回答。

生(齊答):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教師PPT同步顯示)

師:項羽哭、左右哭,這場面真的讓人肝腸寸斷,讓人扼腕痛惜?!俄椨鸨炯o》“鉅鹿之戰(zhàn)”一節(jié),這樣寫道:

“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保≒PT同步顯示)這里的“莫敢仰視”與本文的“莫能仰視”僅一字之別,表現(xiàn)了項羽怎樣不同的情境?

生3:“莫敢仰視”表現(xiàn)了諸侯對項羽的畏懼,也寫出了項羽獲勝之后的聲威和氣勢?!澳苎鲆暋北憩F(xiàn)了左右隨從對項羽的憐憫,不忍心看項羽哭泣,寫出了項羽處于絕境時的凄慘狀況。

師:由“莫敢仰視”到“莫能仰視”,項羽一路走來,一直走到了窮途末路?,F(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垓下歌》,第一句“力拔山兮氣蓋世”(PPT同步顯示)。這句是什么意思?

生4: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可比。

師(追問):這句運用了什么手法?

生4:夸張。(板書:夸張)

師:項羽不是吹牛吧,他真的是力能拔山、氣可蓋世?請大家在文中找找證據(jù)來證明一下吧。

生5:“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馀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師:這是語言描寫(板書:語言)。這點項羽沒有說假話。為了全面了解項羽,我想與大家一起看看《史記·項羽本紀》里的相關(guān)描寫。

PPT展示:

《史記·項羽本紀》:

1.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p>

2.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3.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shù)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

4.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5.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6.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自以精兵三萬人……大破漢軍?!瓪h卒十余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余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師:另外,《史記·淮陰侯列傳》這樣評價項羽,“項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廢?!保≒PT同步顯示)項羽果然是氣可蓋世。還有證據(jù)嗎?

生6:“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p>

師:這是項羽贈馬之后了,項羽在長途跋涉后的重重包圍中數(shù)度沖殺,依然威風不減。還有很多證據(jù),大家再找找看。

生7:“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p>

師(追問):這是什么描寫?

生7:動作描寫。(板書:動作)

師(追問):請同學們注意,本文中的動作描寫還有很多?!八鞌貪h一將”的“遂”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生7:“遂”寫出了項羽斬將的輕而易舉。

師:項羽真的是力能拔山啊,接著找證據(jù)。

生8:“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表椨鸩]有動手,只用眼神和聲音就嚇退了敵兵。

師:孰是追兵,孰為逃將,難以辨別。項羽懾人魂魄的虎虎聲威躍然紙上。這里的描寫方法與前邊“斬漢將”的描寫方法相同嗎?

生9:前邊的描寫是正面描寫,這里則是側(cè)面描寫。(板書:正側(cè))

師:還有證據(jù)嗎?

生10:“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項羽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而楚軍僅僅損失了兩人而已。

師(追問):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

生10:對比。(板書:對比)

師:在身當絕境的情況下,項羽每戰(zhàn)都能給敵軍以有效的打擊,絲毫沒有兵敗的萎靡和絕望,確實表現(xiàn)了他的驍勇善戰(zhàn)。項羽左沖右突,潰重圍、斬漢將、刈敵旗,是為了追求戰(zhàn)爭的勝利結(jié)果嗎?

(生沉默……)

師:請大家注意這樣兩句話“今日固決死”“ 愿為諸君快戰(zhàn)”。

生11:“今日固決死”表明項羽帶領(lǐng)的楚軍已經(jīng)面臨絕境,項羽也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愿為諸君快戰(zhàn)”,表明項羽最后的戰(zhàn)斗并不是為了戰(zhàn)爭的結(jié)果,而是為了暢快地、盡情地展現(xiàn)他的勇猛無敵,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為結(jié)束。

師:我們看第二句詩,“時不利兮騅不逝?!保≒PT同步顯示)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生12:可是天時對我不利,我的烏騅馬再也跑不起來了。

師:項羽除了在《垓下歌》中說自己“時不利”,課文還有其他地方說到“時不利”嗎?

生13:“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生14:“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生15:“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師:項羽為何反復(fù)這樣說?(板書:反復(fù))

學生討論……

生16:項羽反復(fù)說,說明他不甘心失敗。

生17:說明項羽面子上掛不住,故意以此作為借口。

“認輸而不服氣,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保ㄥX鐘書《管錐編》,PPT同步顯示)

師:項羽戰(zhàn)敗真的是因為“時不利”,是“天”要亡他嗎?

(生沉默……)

師:孟子在《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怎么說的?

生18: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四面楚歌之時,項羽沒有了“天時”,沒有了“地利”,但更重要的是他沒有了“人和”這一關(guān)鍵因素。

師:作為一個反對暴秦的領(lǐng)袖,項羽怎么失去“人和”的,誰來說說?

(生沉默……)

師:我們先看看這樣一句話,“項羽所過殘滅,民大失望”(洪邁《容齋隨筆》,PPT同步顯示)洪邁這樣評價有什么根據(jù)嗎,有沒有讀過《項羽本紀》全文的?

(生依然沉默……)

師:好,老師來展示一下

PPT《項羽本紀》:

1.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阬之。

2.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

3.于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余萬人新安城南。

4.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5.趣義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師:項羽攻城略地之后,均是以屠城來打掃戰(zhàn)場的,正是他的殘暴讓他失去了人心。本文有個細節(jié)說明項羽已經(jīng)失去了“人和”這個重要的因素,是哪個細節(jié)?

生19:“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p>

師:快戰(zhàn)之前,司馬遷設(shè)計了陰陵迷道這個極富表現(xiàn)力的細節(jié)(板書:細節(jié)),田父把項羽指向絕路,看似偶然,其實必然。這是他喪失人心的結(jié)果。這個細節(jié)還說明當時軍情怎么樣?

生20:軍情緊急。

師:這里兩個“左”字獨字成句,節(jié)奏短促,紙上猶聞其聲,顯示出當時形勢嚴峻緊張,仿佛那五千騎追兵已從滾滾征塵中風馳雨驟而至,迫促感、速度感、力量感盡蓄筆端。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項羽怎樣的性格?

生21:這個細節(jié)說明項羽有勇無謀:人家騙他,指向左邊,他便不加思索地馳向左邊,他不相信別人敢騙他,這是一種直率、粗獷的性格。

師:看來,項羽敗亡,并非他所說的那樣是“天”要亡他,而是他失去了人心。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這樣評價,請齊讀。

生(齊讀):“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PPT同步顯示)

師:“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的意思是“烏騅馬不跑了”,項羽的言下之意是如果馬還能繼續(xù)跑的話,他不會失敗的,換句話說,項羽認為除“時不利”外,“騅不逝”也是導(dǎo)致自己失敗的重要因素,“騅不逝”為什么會引起那樣嚴重的后果?

(生沉默……)

師:《史記·高祖本紀》劉邦有一句話,“(張良、蕭何、韓信)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PPT同步顯示)這是說項羽不善于用人,大家知道項羽如何不善用人嗎?

生22:原來陳平、韓信等都是項羽的部下,但項羽沒有重用他們,導(dǎo)致自己失去左膀右臂。

師:對,項羽起事以來,幾乎是單人獨騎地打天下的,至于別人,對他的事業(yè)所起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強大使得任何人對他的幫助都沒有多大意義,沒有一個人配作他的主要戰(zhàn)友!韓信、陳平離開他了,原來跟著他的諸侯兵也跟著劉邦一起來圍困他了,范增也在陳平使用反間計后被迫離開了他,《史記·淮陰侯列傳》這樣說,“項王……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保≒PT同步顯示)最后,馬成了項羽唯一可以信賴和依靠的戰(zhàn)友了,項羽自己也說這匹馬“所當無敵,嘗一日千里”。所以,無論他如何英勇無敵,舉世無雙,一旦天時不利,除了滅亡以外,他就沒有別的選擇。我們來看第三句“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PPT同步顯示)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生23:騅啊騅,我該拿你怎么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拿你怎么辦?

師:這句詩和前邊的一句連起來也是一種修辭手法,叫頂真。(板書:頂真)項羽怎么處理“騅”的?

生24:贈給了烏江亭長。

師:“虞姬”的命運呢?

生25:自殺而死。

師(追問):有什么證據(jù)或推理依據(jù)?

生25:為了避免被俘后慘遭蹂躪,她應(yīng)該自殺。

師:虞姬生卒年月籍貫等不詳,她是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的一位美女,自古美女配英雄嘛。據(jù)后來的文藝作品看,虞姬自殺了。這應(yīng)當是可信的,作為項羽唯一的一位美姬,毫無疑問,在項羽死后,馬的命運未可知,虞的命運也將會十分悲慘,她為保全節(jié)操應(yīng)該會先自殺的,項羽的這句話也應(yīng)該是暗示她自殺的。項羽反復(fù)喟嘆(板書:反復(fù)喟嘆)“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內(nèi)心世界?

生26:迷惘、無奈、悲傷。

師:作為一代英雄,連自己的馬、自己的寵姬都不能保護,被迫演出了霸王別姬的故事,這是何等的悲傷!“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嗚咽悲歌,寫盡了一派英雄末路的境界!后世的李隆基面對楊玉環(huán)、崇禎面對周皇后又何嘗不是如此?有人據(jù)《垓下歌》最后兩句說項羽失天下的最后時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寶馬,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生27:不同意。項羽失天下的時候所心疼的不僅僅是女人和寶馬,還有和他一起過江戰(zhàn)死疆場的八千江東子弟。烏江岸邊,當亭長勸項羽趕快登船,來日尚可東山再起時,項羽說,“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正是因為心疼那些追隨自己征戰(zhàn)、如今有去無回的江東子弟,他才覺得有愧于江東父老,他才放棄了活下去的機會。

師:既然想到了江東子弟,只要渡江就行,他不想渡江嗎?

生28:他很想渡江。

師(追問):有什么證據(jù)證明他想渡江而東?

生28:“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師:在屠咸陽后,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一路而東,才被漢軍及諸侯兵圍追堵截到垓下的,即便四面楚歌之時,項王還是“欲東渡烏江”的。

師:項羽為什么最后不愿渡江了呢?

(生沉默……)

師:請注意亭長說的話:“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生29:“小”“千里”“數(shù)十萬人”,與西楚霸王的名號難以相稱,“亦足王也”說的是在江東稱王有點勉強,簡直是對西楚霸王的侮辱,“急渡”實在狼狽,以項羽的個性,聽了亭長的這段話后,他斷然不會渡江的了,寧愿烏江自刎,也不茍活于世。

師:這說明項羽知恥重義,所以李清照贊道:“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椨鹱载囟乐笥职l(fā)生的事兒,大家知道嗎?

PPT《史記·項羽本紀》:

王翳取其頭,馀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shù)十人。最其后,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

師:項羽死后,王翳搶得頭顱,其他漢軍將士也一擁而上,爭相縱馬踐踏,爭奪項羽的尸體,以至于互相殘殺,死數(shù)十人。最后,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如愿得到了劉邦的封賞,而我們的英雄,曾經(jīng)讓這些人聞風喪膽、不敢仰視的英雄,卻在他們卑劣的爭奪下不得全尸而終。這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我們的英雄傳奇就這樣落幕了,項羽沒有成就霸業(yè),但他卻活在了廣大民間百姓心中。人民沒有按照“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傳統(tǒng)眼光看待他,而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將他“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的氣概、“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悲壯一代一代地傳頌下去。項羽給我們留下的無盡的遺憾和無奈,是歷史長河中曾經(jīng)“卷起千堆雪”的浪花,是群山萬壑中殷殷不絕的回響,是兩千年來無數(shù)讀者掩卷而思的長聲嘆息。

PPT《垓下歌》(師生再讀):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師:本文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一單元里,我們看項羽吟唱的詩歌《垓下歌》與司馬遷的敘事散文《項羽之死》在創(chuàng)造“項羽”這一形象時,是如何“有別”的?先說說表現(xiàn)手法方面。

生30:《垓下歌》運用了夸張、頂真、反復(fù)喟嘆的手法,語言比較簡練;(板書:語言簡練)《項羽之死》運用了對比、反復(fù)、細節(jié)描寫、正側(cè)結(jié)合等手法,語言比較細致。(板書:語言細致)

師:再看看《垓下歌》《項羽之死》中項羽的形象方面有什么特點?

生31:《垓下歌》所創(chuàng)造的項羽形象是孔武有力的、自負的,同時在面對失敗時他也是無奈的、凄慘的。而《項羽之死》所表現(xiàn)的除了以上特點,還有項羽的叱咤風云、有勇無謀、俠骨柔情、知恥重義等方面的特點。

師:《垓下歌》里項羽的形象比較概括(板書:形象概括),《項羽之死》里項羽的形象比較豐滿(板書:形象豐滿)。

師(指示板書):總體來說,由于使用的手法有所不同,所以在創(chuàng)造項羽形象時(板書:創(chuàng)造形象),詩歌《垓下歌》和散文《項羽之死》是有別的。(板書:詩、文、有別)

三、布置作業(yè)

“荷花”是詩文中的傳統(tǒng)意象,請同學們思考,在創(chuàng)造這一形象時周邦彥《蘇幕遮》與朱自清《荷塘月色》有什么不同?

四、板書設(shè)計

創(chuàng) 造 形 象

垓 下 歌

詩 夸張、頂真、反復(fù)喟嘆 有

語言簡練 形象概括

項 羽 之 死

文 言行 細節(jié) 反復(fù) 對比 別

語言細致 形象豐滿

[作者通聯(lián):安徽淮北市濉溪中學]

【課例品評一】

縱觀時下,許多老師對待選修課和必修課別無二樣,更有甚者認為選修課就是“選過來必修”。如是這樣,選修課還有什么意義?豈不違背了編者的意圖?筆者認為,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chǔ)上的拓展與提高,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和必修課比起來,選修課的學習應(yīng)該更加開放思路,開闊視野,應(yīng)該更側(cè)重于學生主動和個性化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過程中應(yīng)對兩者區(qū)別對待。

日前,觀摩了安徽省濉溪中學趙清林老師執(zhí)教的一堂選修課——《項羽之死》,不禁濁眼頓亮,心明竅通。我想趙老師的這堂課給許多老師提供了思考和借鑒的空間,那就是選修課不能僅就節(jié)選的部分孤立地鑒賞學習,應(yīng)該從整部作品的角度宏觀構(gòu)建;要想對選文有精到的閱讀和分析,就應(yīng)先跳出選文之外,從外圍突破,也就是從整部作品甚至是專家的文藝評論出發(fā),然后再關(guān)照選文。

趙清林老師的教學設(shè)計總體上遵循了“出其外,入其內(nèi)”的原則,整堂課有整體感、厚重感和張弛感。

一是整體感。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并沒有單從節(jié)選的文本出發(fā),而是把人物形象和“項羽之死”的情節(jié)放置于《史記》里與本文相關(guān)的章節(jié)當中?!妒酚洝ろ椨鸨炯o》《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高祖本紀》中的部分句段,趙老師信手拈來,運用得得心應(yīng)手。在《項羽之死》之外,又增加了那么多課外內(nèi)容,難免會造成千頭萬緒難以理清的局面,但是,趙清林老師巧妙地以《垓下歌》里的四句詩來構(gòu)建整堂課,使得層次清晰,老師教起來目標明確,學生學起來簡單輕松?!傲Π紊劫鈿馍w世”一句,分析了項羽英勇善戰(zhàn)、豪氣沖天、無人可擋的一面;“時不利兮騅不逝”一句,分析了項羽不能知人善用,“目中無人”和失去“人和”后歸于“天意”的自負一面;“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句解決了項羽的因美人和寶馬無以寄托的無奈悲傷,烏江拒渡的知恥重義等性格。這樣以來,學生能夠“于一斑而窺全豹”,整體上感知了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霸王為何如今卻只能于重重包圍之中慷慨悲歌。通過選文以外的章節(jié)和句段來聯(lián)系比較鑒賞,這比單純講“項羽之死”更能凸顯英雄的悲劇性,學生在蕩氣回腸的文字中,會對項羽悲之嘆之,愛之憐之。

二是厚重感。語文的課堂教學不能是單薄無力的,語文課堂除了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之外,還應(yīng)給學生美的體驗和人格的提升。講古代散文不能按照小說那樣去講“三要素”,否則一篇佳作被強行粗暴地改變,哪還有美感而言?這無異于用咖啡來解渴,拿鮑魚來充饑,一道美食由于做法和品法不同,味覺感受也不盡相同,教學設(shè)計何嘗不是這樣!趙老師在引導(dǎo)學生分析項羽的慷慨悲歌時,引用《史記評林》中吳賢齊的評價“一腔怨憤,萬種低回,地厚天高,托身無所,寫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極矣”;在分析“天之亡我”時引用了錢鐘書《管錐編》中的“認輸而不服氣,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在分析烏江拒渡時引用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這些“外來”的名家評價如高超的烹飪技巧,讓學生在文學當中嘗到了美味。學生不會因霸王的哭泣而感到其無能,反而會為英雄感到嘆惋和憐惜;學生會在英雄末路時體會到“天之亡我”中透漏的無奈和不服氣;學生更會在項羽可渡江而不渡時,感受到其把尊嚴看得比性命更可貴的精神。在與名家的思想碰撞當中,學生們不再苑囿于教參書對人物形象“中庸”的評價,不再按照“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傳統(tǒng)眼光看待項羽,而是以“悲壯”的情感去審視,從而達到美的享受,學生的審美能力自然得以提升。

三是張弛感。課堂內(nèi)的節(jié)奏要張弛有度。課堂內(nèi)學生跟隨著趙老師的節(jié)奏而變化著,比如,當問到“作為一個反對暴秦的領(lǐng)袖,項羽怎么失去人和”這一問題時,節(jié)奏舒緩下來,學生陷入沉思,思路受阻,趙老師面對這種情況,不失時宜地給出洪邁《容齋隨筆》中的評論和《項羽本紀》中的大量的句段來印證,這時課堂節(jié)奏又急促起來,學生“連滾帶爬”地快速閱讀材料,唯恐遺漏任何信息,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正是來自這些課外的材料,使得課堂節(jié)奏錯落有致,張弛有度。

評價一堂選修課成功與否,個人認為要做到如下三點:一是學生在課后應(yīng)對整部作品有個通盤大致的了解,比如:成書體例,價值地位,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創(chuàng)作意圖及作家生平等。 二是學習節(jié)選文本后,學生激發(fā)了閱讀欲望,生成了對全書、某個人物或某個情節(jié)想去自發(fā)了解的沖動。在緊張枯燥的高中生活學習中,學生如能在題海中擠出一點時間去閱讀,精神得以充實,情感得以完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這不是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么? 三是學生能有個性化的解讀。選修課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在課堂內(nèi)乃至課外有更為廣闊的空間,依照自己的需求,結(jié)合社會和生活,能有個性化的思考。趙老師的這節(jié)課完美地實現(xiàn)了這三點,值得語文同仁借鑒和學習。

[作者通聯(lián):單孝德,安徽淮北市第十二中學]

【課例品評二】

語文教學,教師應(yīng)該教會學生什么?當學生不愿意“披文入情”時,語文教師該如何“倒逼”學生回到文本?對同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詩和文有著怎樣的區(qū)別?對這些問題,趙清林老師執(zhí)教的《項羽之死》一課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一、以詩解文,相互佐證

“以詩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說的一大特點,以四大名著為代表。其實,司馬遷《史記》中也有類似特點,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項羽之死》是膾炙人口的傳統(tǒng)名篇,教學該文時,趙老師選擇《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作為教學切入點,非常恰當?!钝蛳赂琛饭?8個字,一曲英雄悲歌,讓后人“笑談”不盡。

趙老師用“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起動課堂教學,將問題設(shè)計建立在學生聽說讀寫的常態(tài)上,讀一首詩或一篇文章,讀后總會有第一感受。有了第一問,學生自然打開話匣,“感覺到項羽很無奈?!薄白x出了項王在失敗時的悲傷”,課堂的列車滾滾出發(fā),課堂的精彩也就隨之而來。

以詩解文,以文解詩是語文教學的好方法。趙老師很好地運用“詩文互佐”的方法。趙老師說:“唱完這首歌,項羽以及他身邊的人都有什么反應(yīng)?請用原文的話回答?!睂W生自然只有老老實實地回到文本中去尋找答案,“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p>

學生不愿親近文字,文本解讀容易泛語文化,容易跑向人文探討,即喜歡去探尋“非語文”問題,運用“倒逼”法,好多“非語文”問題就可以避免了。課例中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力拔山兮氣蓋世這句是什么意思?”“他真的是力能拔山、氣可蓋世?請大家在文中找找證據(jù)來證明一下吧。”“項羽除了在《垓下歌》中說自己‘時不利,課文還有其它地方說到‘時不利嗎?”

其實,關(guān)于古代文言小說的教學,可以學習章回小說家那樣,編回目,寫短詩,在詩文中寄寓作者或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師生完全可以作詩切入,為了寫詩,必須深入預(yù)習,基本讀懂文章;有了詩,而且是自己作的詩,自然會進一步帶動或者“倒逼”學生“披文入情”。

二、素材鏈接,嚴謹求實

都說要讓一節(jié)課厚實,都說語文課需要旁征博引。如何將文本讀厚讀深,特別是那些經(jīng)典篇目,很考老師的學養(yǎng)。趙老師教學《項羽之死》時步步引用,素材鏈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語文的“推理”過程嚴謹求實。

要把一篇文章教透徹,需要老師有深厚學養(yǎng)!

尤其是對古代人物形象的分析,學生容易“以今度古”,用今天的眼光和要求來評價歷史人物,對人物形象分析容易極端化、片面化,教師應(yīng)注意引導(dǎo)學生,“用材料證明材料”,還原“當時情境”方能讓學生全面深刻地分析人物。

趙老師適時出示相關(guān)鏈接素材,比如,課堂開始時展示“《史記評林》吳賢齊評價”,講到項羽“力能拔山、氣可蓋世”時,趙老師說:“為了全面了解項羽,我想與大家一起看看《史記·項羽本紀》里的相關(guān)描寫”;當學生說項羽“不甘心失敗”時,出示錢鐘書《管錐編》中相關(guān)句子;講到項羽失去“人和”時,PPT展示洪邁《容齋隨筆》的評價和《項羽本紀》中的部分摘錄……

通過教師的素材鏈接,讓每一點分析,每一步推理,都有根有據(jù),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探究精神。越是經(jīng)典篇章,越是考驗教師。正如馬克·吐溫說:“經(jīng)典是人人希望讀,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讀的東西?!薄敖處熞軓囊阎兄v出未知”,必須首先擁有強大的素材庫,這也逼著我們語文教師去老老實實讀書。

高中階段的好篇章,如果僅是就文講文,只能淺嘗輒止。比如,一首曹操的《短歌行》需要教師補充好幾處:①背景知識: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jù)勢力,控制了朝政。準備渡江消滅孫權(quán)和劉備,進而統(tǒng)一全國。②古詩文中感嘆人生苦短的詩詞。③《詩經(jīng)·鄭風·子衿》和《詩經(jīng)·小雅·鹿鳴》。④周公“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

語文教師應(yīng)該奉行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先占有,再篩選,手中的素材越豐富,越能讓學生對文本學習更深入透徹。從這個角度說,語文教師讀書一輩子,教書一輩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用一輩子準備一節(jié)課”。

趙老師的課例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

三、立足課程,大膽創(chuàng)新

每個語文老師心中都應(yīng)該有個“譜”,這個“譜”就是課程意識。教課程的語文的老師,是清醒的,是對學生負責的。

趙老師在課堂的后部分,這樣聚焦:“本文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一單元里,我們看項羽吟唱的詩歌《垓下歌》與司馬遷的敘事散文《項羽之死》在創(chuàng)造‘項羽這一形象時,是如何‘有別的?”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選修與必修的區(qū)別,很好地領(lǐng)會了教材意圖。

語文老師需要經(jīng)常思考以下問題:①我教的是什么課?②通過我的語文課要給學生什么?③一篇課文為什么放在這個學段來學?④課文來自選修還是必修教材?⑤一篇課文這什么放在這一冊、這一單元來學?⑥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到了什么語文知識?獲得了什么語文能力?⑦如何讓學生在訓(xùn)練中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趙老師有著很強的課程意識,且看課后作業(yè):“‘荷花是詩文中的傳統(tǒng)意象,請同學們思考,在創(chuàng)造這一形象時周邦彥《蘇幕遮》與朱自清《荷塘月色》有什么不同?”

趙老師的目的是把課內(nèi)學過的“同一形象,詩文有別”知識,遷移運用到作業(yè)中,通過扎扎實實地訓(xùn)練,“用教材教語文”,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是語言文字運用。如此教學,“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就不是一句空話。就語文的學科特點而言,“比理解更重要的是運用”“比熱鬧更重要的是安靜”“比思考更重要的是讀書”。

從常規(guī)角度看,《項羽之死》是一篇情節(jié)性很強的文言文,一般做法是按照小說三要素的方式來教學,引領(lǐng)學生分析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主題,逐字逐句翻譯,講了實詞講虛詞。常規(guī)方法未嘗不可,而對那些教學自覺者來說,唯有突破才能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尋找語文的另一番風景,這樣的語文人是幸福的。

總之,任何課堂都是不完美的,趙老師的課,亮點突出,值得學習。但我們也要思考,學生基礎(chǔ)不一樣,如果學生文言字詞不過關(guān),小說閱讀基礎(chǔ)知識不扎實,是否又會有另外的效果呢?學習他人,不忘自己,結(jié)合自身,揚長避短方是智者。

[作者通聯(lián):自永軍,云南大理州彌渡一中]

猜你喜歡
垓下項王趙老師
為趙老師點贊
我的 “蠟燭”老師
小主人報(2022年17期)2022-11-21 21:14:26
成語名場面
楚漢之爭最后四個月大致情節(jié)梳理(上)
名作欣賞(2021年5期)2021-05-17 14:16:02
超級難寫的字
垓 下
中國詩歌(2018年5期)2018-11-14 20:52:30
《史記·項羽本紀》(節(jié)選)
四面楚歌
自勉
參花(下)(2014年3期)2014-12-12 06:43:56
文明禮貌
山阳县| 水富县| 北宁市| 平原县| 洮南市| 石林| 天峨县| 双城市| 上虞市| 泸水县| 东宁县| 呈贡县| 吉木萨尔县| 巴青县| 长海县| 株洲市| 承德县| 阿荣旗| 五寨县| 故城县| 新竹县| 延边| 玉门市| 万全县| 修文县| 西林县| 昆山市| 汽车| 旬阳县| 秭归县| 民勤县| 福州市| 治多县| 江津市| 阳城县| 高淳县| 新乐市| 梁山县| 南雄市| 上林县|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