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鋒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人們對兒童的健康也將更加關注,兒童食品預計也會迎來熱銷。市場上的兒童食品多種多樣,很多都宣稱添加了保健成分,吃了能促進大腦發(fā)育、長高;但有的人說兒童食品中含有十幾種添加劑,會導致兒童多動癥、有害健康……很多家長被這些說法弄得云里霧里,兒童食品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
兒童正處身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家長們自然希望給孩子的食品安全提供最好的保障,兒童食品往往外形設計好看,還都有各種各樣的健康功效,自然受到家長們的歡迎。但實際上,兒童食品跟成人食品并沒有本質區(qū)別,它并不是保證兒童健康的天使。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委員會的《〈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標準〉(GB14880- 2012)問答》第29條對兒童的定義有明確解釋,兒童就是已滿36個月但不滿15歲的孩子。由于36個月齡前的嬰幼兒的生理機能(尤其是消化機能)處于逐步完善階段,從營養(yǎng)需求來講,3歲以后所吃的食品與普通成年人的食品并沒有明顯差別,也沒有特殊的規(guī)定。只有嬰幼兒食品是與成人食品有所區(qū)別,如嬰幼兒配方乳粉等嬰幼兒食品有不同的標準。
很多“兒童食品”都會宣稱自己添加了“保健成分”,宣稱有各種各樣的“健康功效”,然后就賣出高價。不過,絕大多數“保健成分”的“健康功效”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都是營銷噱頭,還不如多樣化的常規(guī)飲食經濟實惠。所以,家長們在給孩子選購食品時最好也不要過分迷信所謂的“兒童食品”的健康功效。
至于兒童食品里的添加劑,也不是魔鬼,只要合理使用并不會對兒童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食品添加劑本身可能具有一定毒性,但離開“量”談毒性是不科學的,只要按照標準規(guī)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圍在食品生產經營中使用,對人體健康是無影響的。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歸根結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種數量沒有必然聯系。只要符合標準的要求,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出于對兒童健康的謹慎考慮,食品企業(yè)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時,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相關標準,確保食品安全;政府也應加強對兒童食品的監(jiān)管,加大對兒童健康的保護。
作為家長,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以顏色、味道、造型和包裝等選擇食品的不良習慣。為了吸引兒童和父母,市售絕大多數兒童食品都會在風味和口感上大做文章,但這樣做的一個后果就是會以增加“不健康”的成分為代價。比如說,“增加甜味”是吸引孩子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手段,就要大量使用糖,孩子多吃會增加肥胖和齲齒的風險;“酥脆”是孩子們喜歡的口感,這就需要增加脂肪的使用,也會增加孩子的能量攝入。如果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對他成年以后的生活和健康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家長們要以身作則,不要被兒童食品眼花繚亂的“功效”迷花了眼,認真地看看營養(yǎng)標簽和成分表,了解它真正的營養(yǎng)價值,幫助孩子挑選合適的食品。
兒童食品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家長們應該從小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給孩子們購買那些口味重、顏色鮮艷和外觀好看的“兒童食品”,同時盡量使孩子的飲食豐富起來,養(yǎng)成合理營養(yǎng)、均衡飲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