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利 畢軍 史桂芳 朱國梁 牟小翎 董浩 譚德水
摘要:以高產中筋冬小麥品種濟麥22為材料,應用普通尿素和腐植酸尿素,采用單獨或混合按一定比例分層施用方式,探討其對小麥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效果。結果表明,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OPT)相比,氮肥分層施用處理OPT1、OPT2的小麥產量分別增加5.3%和4.4%,產量差異主要來自有效穗數和穗粒數;同時,小麥各生育時期干物質積累量和氮素含量也有所增加,氮素利用率分別提高6.4和4.2個百分點。
關鍵詞:分層施肥;冬小麥;產量;氮素效應
中圖分類號:S512.1+10.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4-0072-04
氮素是小麥生長發(fā)育必需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在提高小麥產質效益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關氮素調控對小麥生長發(fā)育及產量品質的影響研究較多,但是,鑒于氮素在小麥生長發(fā)育中的重要地位,近幾年關于氮素合理應用問題一直是作物營養(yǎng)領域的研究熱點。有研究表明,氮肥深施能夠明顯提高小麥氮素利用效率,但是這些研究大都集中于單層深施氮肥,分層施用氮肥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以小麥為供試作物,應用普通尿素和腐植酸尿素,采用單獨或混合按一定比例分層施用方式,探討其對小麥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效果,以期為小麥生產施用氮肥新方法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3~2015年在山東省泰安市肥城良種試驗場進行。小麥品種為濟麥22。供試肥料包括尿素(含N46.4%)、腐植酸尿素(含N28.0%、K2O7.0%)、重過磷酸鈣(含P2O544.0%)、氯化鉀(含K2O60.0%)。供試土壤為砂姜黑土,土壤基礎肥力為堿解氮76.6mg/kg,速效磷37.3mg/kg,速效鉀106.0mg/kg。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5個處理,具體處理內容見表1。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42.0m2。重復間留1.0m隔離區(qū),試驗區(qū)四周設置保護行。
1.3 調查分析項目
在小麥三葉期,各處理小區(qū)確定代表性觀測點0.5m2,分別調查冬前分蘗、最大分蘗、有效穗數。分別在冬前、返青期、拔節(jié)期、開花期、成熟期,各處理小區(qū)取1.0m長樣段,測定干物質量及氮素含量。各處理小區(qū)選擇長勢均勻地段,收取6.3m2樣方,測定籽粒產量及千粒重。采集的樣品烘干粉碎后,用H2SO4-H2O2消解,然后用K9860全自動定氮儀測定氮含量。氮素利用率(%)=植株中肥料氮積累量/施氮量×100。
1.4 數據處理
應用Microsoft 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作圖。應用DPS數據處理系統LSD法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與CK相比,各施肥處理小麥增產5.5%~21.6%,其中,除PK處理外,其他處理增產均達顯著水平。與PK處理相比,OPT、OPT1、OPT2處理分別增產9.4%、15.2%、14.2%,產量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各施氮處理問相比,OPT1、OPT2處理分別比OPT處理增產5.3%、4.4%,盡管產量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但是也表現出一定的增產效果??梢姡适┯梦恢脤π←溩蚜.a量能夠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與PK處理相比,OPT1處理有效分蘗和穗粒數分別增加22.8萬/hm2和4.6粒,OVF2處理分別增加55.8萬/hm2和3.2粒,穗粒數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OPT2處理有效分蘗數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梢姡┯玫誓軌蛟黾有←溣行Х痔Y數和穗粒數,特別是氮肥深施影響作用更為明顯,有效穗數和穗粒數是導致各處理籽粒產量產生差異的主要因素。
2.2 不同處理對小麥不同生育時期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干物質生產是形成經濟產量的基礎。從圖1可以看出,各處理小麥干物質積累均隨生育時期的延長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但處理問增加的幅度有所差異。在小麥返青期以前,由于植株營養(yǎng)體較小,干物質積累量較低,處理問差異相對較小。自拔節(jié)期開始,施氮處理與不施氮處理問差異逐漸加大,至開花期差異達到最大,OPT、OPT1、OPT2處理分別比CK干物質積累量增加25.2%、32.6%、39.9%;OPT1、OPT2處理分別比OPT處理增加6.0%、11.8%。成熟期OPT、OPT1、OPT2處理分別比CK干物質積累量增加8.3%、8.2%、9.2%。
2.3 不同處理對小麥不同生育期氮素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見,小麥植株中的氮素含量在返青期和拔節(jié)期較高,之后伴隨植株的不斷生長發(fā)育,由于稀釋效應植株氮素含量逐漸降低,至成熟期因植株氮素向籽粒運轉而降至最低。小麥整個生育期內,不同的施肥方式使植株的氮素含量不斷發(fā)生變化。3個施氮處理在小麥返青期以前,處理問差異相對較小。在拔節(jié)期,OPT1、OPT2處理植株氮素含量比OPT處理分別增加3.12、4.29g/kg;開花期OPT處理氮素含量升高,這可能與OPT處理在返青一拔節(jié)期施用氮肥有關。在小麥生育后期,秸稈中的氮素開始向籽粒大量轉移,秸稈含氮量顯著下降,籽粒含氮量急劇增加,尤其是OPT1、OPT2處理籽粒含氮量比OPT處理分別增加2.34、0.97g/kg。說明分層施用氮肥能夠提高小麥氮素運轉率。
2.4 不同處理對氮素利用率的影響
從表3中可以看出,施氮方式能夠不同程度地影響小麥地上部總吸氮量,氮肥分層施用提高了總吸氮量,OPT1、OPT2處理分別比OPT處理總吸氮量增加14.4、9.4kg/hm2,其中OPT1處理增加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本試驗CK總吸氮量達到231.3kg/hm2,可能與試驗區(qū)土壤為砂姜黑土,保肥、供肥、保水能力較強有關。氮素利用率變化與總吸氮量變化趨勢一致,與OPT處理相比,OPT1、OPT2處理氮素利用率分別提高6.4和4.2個百分點。
3 小結與討論
閆素紅等通過根鉆取土、掃描儀掃描等方法研究指出,0~30cm冬小麥根系占總根量的60%左右。本試驗將氮肥分為10、25cm兩層施用,相對于單層施用,氮素養(yǎng)分更加合理地分布于0~30cm土層內,無疑會提高根系吸收利用氮素的能力,最終達到增加作物經濟產量的目的。喬玉輝等研究認為,在一定范圍內,干物質積累量與籽粒產量呈顯著正相關,因此提高干物質生產能力是提高小麥籽粒產量的重要途徑。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相比,氮肥分層施用處理OPT1、OPT2的小麥干物質積累量較高,產量分別增加5.3%和4.4%,產量差異主要來自有效穗數和穗粒數。小麥拔節(jié)期OPT1、OPT2處理植株氮素含量比OPT處理分別增加3.12、4.29g/kg;收獲期氮素利用率分別提高6.4、4.2個百分點。前人研究證明,應用腐植酸包膜尿素能夠提高氮素利用率,在本試驗中,腐植酸尿素處理氮素利用率略低于普通尿素處理,可能與試驗誤差有關,今后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論證。本試驗土壤類型為砂姜黑土,具有較強的保肥、供肥、保水能力,山東省砂姜黑土面積約占耕地面積的4.5%,棕壤、褐土、潮土約占70%,有關在這些主要土壤類型上的試驗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