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小戎
美國斯坦福大學學者喬蒂·阿徹和馬修·喬克爾使用電腦分析了5000部小說,破解出了暢銷書的密碼:要寫家庭、工作和親密關(guān)系,不要寫性、毒品和搖滾樂。
剛上映的電影《但丁密碼》改編自丹·布朗的暢銷書《地獄》。許多學者都對丹·布朗嗤之以鼻。英國作家安東尼·霍洛維茨曾經(jīng)說,丹·布朗一次次地證明,一個人不需要能夠優(yōu)雅甚至有意義地串起一個句子,就能寫出一部暢銷書。
美國斯坦福大學學者喬蒂·阿徹和馬修·喬克爾使用電腦分析了5000部小說,寫出了《暢銷書的密碼》一書。他們的發(fā)現(xiàn)有些出人意料,比如描寫家庭、工作、親密關(guān)系的書比寫性的書更容易暢銷。好的、流行的主題有:婚姻、死亡、稅收,還有技術(shù)、葬禮、槍、醫(yī)生、工作、學校、報紙、孩子、媽媽、媒體。不流行的有性、毒品和搖滾樂。讀者更喜歡看到作者描寫股市而非人臉,更喜歡實驗室而非教堂,更喜歡狗而非貓。至于場所,最好固守于普通的家庭,沙漠、大海、叢林、農(nóng)場都不行。許多暢銷書都有一個神秘、黑暗、渴望救贖的女主角——如《龍紋身的女孩》和《消失的女孩》,而且她們都是28歲。
他們提示道,要描寫真實的人,不要去寫侏儒、貴族、戰(zhàn)士、女祭司、中士、公爵、巫師(只能有一個哈利·波特)、獨角獸。
二位作者說,他們對一份書稿能否暢銷做預測,準確率達80%以上。
《連線》雜志說,計算機算法破解了暢銷書的密碼,此舉能夠拯救出版業(yè),卻會毀掉小說——對小說的主題和人物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期待的了。但人們有時候需要讀點輕松的東西。
喬治奧威爾在《李爾王、托爾斯泰及弄臣》一文中說:“現(xiàn)實中你沒有任何證據(jù)或論據(jù)能證明莎士比亞或者任何別的作家是好的,也沒有任何辦法能確切地證明例如華維克畢平是差的。歸根結(jié)底,文學是否優(yōu)秀只有用是否傳世來檢驗,而傳世本身就是一個多數(shù)意見指數(shù)?!?/p>
暢銷書除了娛樂功能,還有一個功能是幫助人們了解社會,貼近他人的內(nèi)心,至少提供一個共同的話題,提供一點社會凝聚力。美國達特茅斯學院一位女學生撰文說:“假如過去幾年間,你滯留在了一個荒島上,剛剛回到文明社會。這段時間里發(fā)生了很多大事,戰(zhàn)爭、新總統(tǒng)、新的文化運動和流行文化。這個時候,要想迅速跟上時代,最好的辦法是看看《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因為我們選擇沉浸于什么樣的想象中的世界最好地表現(xiàn)了我們的集體心態(tài)。”
懸疑作家詹姆斯豪爾在《熱門文學:破解20世紀暢銷書的密碼》中概括了暢銷書的12個特征:幾乎所有的暢銷書都涉及它那個時代的社會問題,《飄》和《殺死一只知更鳥》寫到了種族問題,表達了“國民意識中廣泛、深刻、難以解決的沖突”。
暢銷書中反復出現(xiàn)破碎的家庭和格格不入的主人公,不論是杰克雷恩、米奇麥克迪爾還是羅伯特蘭登教授。暢銷書中還充斥著地下幫派,比如《教父》和《黑色豪門企業(yè)》,以及《達芬奇密碼》。豪爾認為,這表達了美國人對機構(gòu)、對公共事務的懷疑,擔心他們會破壞個人自由。
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前總編邁克爾柯達2001年出了一部關(guān)于暢銷書歷史的書《上榜》,他在書中說,一些書為何會成暢銷書,他們的出版商也不明白。暢銷書之所以沒有一定之規(guī),是因為小說要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把握住人們的集體心態(tài)才能暢銷,而這些東西是變動不居的、難以捉摸的。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