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爾沁短調民歌有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在歷史長河里也存在著很長時間。千百年來,科爾沁人民創(chuàng)造了科爾沁短調民歌原生態(tài)的演唱韻味,演唱韻味也是各地區(qū)文化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結果。
關鍵詞:科爾沁短調 原生演唱 韻味研究
一、引言
科爾沁短調民歌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旋律上還是歌曲風格上都有其獨特性。因為它主要依照自身對審美的角度與表達的習慣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地表現(xiàn)了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與勞作,具有原生態(tài)的延長韻味。所以,要很好地對這種文化進行繼承與保護,需要對科爾沁短調民歌的原生演唱韻味進行研究。
二、韻味的基本內涵
民族歌唱的主要特征是“韻味”。韻味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音樂中對歌詞與曲子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將演唱者內心的真實情感與細膩的感情變化滲透到音樂與表演中便形成了延長的韻味,這是不能用樂譜記錄的。演唱者將對生活與文化的審美意識,通過演唱與表演的方式將“韻味”藝術性地呈現(xiàn)給觀眾。韻味是民族音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學,注重字、聲、情等韻味的協(xié)調,相互滲透、融合,并充分地將民族聲樂中的“韻味”美表現(xiàn)出來。
科爾沁人民通過短調民歌的原生演唱韻味,將自身對音樂的審美意識和情感以藝術的形式表現(xiàn),結合自身方言的發(fā)音特色,充滿了科爾沁獨特的風格,并對短調民歌在唱法上做了修飾,使得科爾沁思想感情充分表現(xiàn)出來。
三、科爾沁短調民歌原生演唱韻味的研究
(一)“字”的韻味
科爾沁短調民歌對傳統(tǒng)的咬字發(fā)音進行了繼承,能找準咬字與吐字的力道。在傳統(tǒng)的歌唱中,在發(fā)音時強調“咬字”,通過字來傳遞情感,從而形成了咬字靠前的特點,并且口腔的前部會有較大的幅度,字與聲音比較融洽,聲音具有較強的個性,主要以風格和韻味為主要呈現(xiàn)點??茽柷叨陶{在演唱中有兩種比較突出的發(fā)音特點——圓潤與平展。圓潤型特點是將咽腔全部打開,發(fā)音比較洪亮和圓潤,需要有較強的氣息支持。而平展型特點是口咽腔不完全地打開,略微扁點,發(fā)出的聲音比較抒情。并且,蒙古語的組合方式伸縮性比較大,所以,演唱者通過對音節(jié)的調整與組合就能演唱歌曲。同時,科爾沁短調善于發(fā)揮母音的作用,吐字比較清晰,吐出的字之間轉換靈活,能夠充分地表達音樂的語氣和包含的情感,當地的語言特色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在演唱抒情一些的科爾沁短調民歌時要咬字并柔和地吐字,注意字與字之間的轉化,銜接時不能太生硬。演唱時要注意聲音的連貫性,舒展開來。在演唱比較雄偉的科爾沁民歌時,演唱者的咬字與吐字都要堅定,使字的每一個音節(jié)都剛勁有力量,并且富有彈性。
(二)“聲音”的韻味
在氣息的運用上,科爾沁短調主要強調局部的共鳴和個性音樂的追求,從而達到字正腔圓的程度。在歌唱藝術中需要進行恰當的呼吸,沒有呼吸就不會有歌唱。準確的發(fā)音、優(yōu)美的音質、歌唱時的表情都和呼吸有很大的關聯(lián)性。科爾沁民歌演唱者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氣息培訓,以口傳心授為主要形式,以模仿為主。[1]科爾沁短調民歌在演唱時的呼吸與我國民族演唱時的呼吸理論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他們能夠進行“自然的呼吸”主要與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生活習慣和在田間勞作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這樣的勞作方式使他們擁有了強健的身體,同時也找到了演唱時如何呼吸的真諦。
歌唱會引起觀眾的共鳴,主要是演唱者在發(fā)聲時,因為氣息相互沖擊聲帶,使其產生振動而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引起了人體中口腔、頭腔等共同振動??茽柷呙耖g藝人雖然沒有學習過“共鳴”的有關理論,并且在不知道這些理論的基礎上,在歌唱中會自覺地使用共鳴腔體,還能根據不同的內容和唱腔進行相應的調整。與聲樂演唱理論相結合,科爾沁短調延長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口腔共鳴??谇还缠Q注重聲音靠前、聲音清脆,唱法上要自然與親切??茽柷叨陶{民歌真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是人們心聲的自然流露。通過對演唱技巧的分析,發(fā)現(xiàn)科爾沁短調民歌的演唱方式充分地展現(xiàn)了真切的自然的嗓音,展現(xiàn)了民族的特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三)字正腔圓
在歌唱時,歌曲的演唱注重“字正腔圓”,因為這樣可以確保吐出的字清晰,遠處的觀眾也能清楚地聽見,從而實現(xiàn)對歌曲美的追求。通過語音的美化來表現(xiàn)科爾沁短調民歌的韻味。韻味中有節(jié)奏、音符等演唱技巧的變化,通過各種演唱技巧將字形象化、情感化與色彩化,然后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唱法中所強調的“字正腔圓”。
四、結語
科爾沁短調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由當地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帶有本族的獨特演唱風格與韻味。科爾沁短調民歌是其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也具有當地的民族風格和韻味,通過聲音語言對當地的方言進行加工與美化,表達內心的情感,展示當地人們勞作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武曉蘭.試論科爾沁短調民歌的原生演唱韻味[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07).
(作者簡介:阿木古楞,男,通遼職業(yè)學院,初級職稱,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