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清
二月二,龍?zhí)ь^
古時候,人們觀察到名叫蒼龍七宿的星群出沒周期與一年農(nóng)時的周期一致。春天農(nóng)耕開始之際,蒼龍七宿在東方夜空中開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龍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長,蒼龍七宿高懸于南方夜空;到了秋天,莊稼豐收,蒼龍七宿也開始在西方下落;冬天萬物靜寂,蒼龍七宿則隱藏于北方地平線以下。
我國北方地區(qū)流行的民間諺語:“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指的正是每年當(dāng)傍晚東方蒼龍星宿剛剛升起、露出龍角的時候,春天就到了。由于我國北方地區(qū)常年干旱少雨,地表缺水,再加上病蟲害的侵襲,因此,人們便在代表春季的農(nóng)歷二月初二這天設(shè)立“龍頭節(jié)”,祈龍賜福,驅(qū)兇納吉,降雨滅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牽牛和織女
在我國古代星官體系中,牛宿星官由六顆星組成,位于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diǎn),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更亮,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只角卻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
這頭“?!钡哪线呌芯蓬w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九顆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農(nóng)田。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三顆星,堰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shè)施。
在漢朝以前,牛宿是冬至點(diǎn)所在的星宿,歷來受到天文觀測者的重視。同時有記載的還有牛宿中的“織女”三顆星,人們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有皇族血統(tǒng)。
“織女”三顆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的亮度很高,因此又常直接被稱為“織女星”。
由于“織女星”的亮度接近0等(等級越低,亮度越大),因此,不少天文學(xué)家都以“織女星”來作為光度測定的標(biāo)準(zhǔn)。在北半球的夏天,“織女星”經(jīng)常可以在天頂附近見到。
七月流火
成語“七月流火”出自《詩經(jīng)》中的《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边@里的“火”指“心宿二”,就是“大火”星。
按照商周時的歷法,每年夏歷的五月黃昏,“大火”位于天空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黃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作“七月流火”。此處的“流”不是流星的流。
水落低處曰流,“大火”向西天下墜也是在流;“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預(yù)示寒冷的季節(jié)就快要來到,很快就要“九月授衣”了。
“火”在這里專指“心宿二”,絕非“赤日炎炎似火燒”之火。還要注意的是,約3000年前的人們用太陰歷,可知那時七月即今陰歷八月,如今若想觀察“七月流火”,要到陽歷九月才行。
挽弓射天狼
“天狼星”在西方星座中,是大犬座的一顆雙星。我國古人當(dāng)然也注意到了它。在過去,這顆星代表入侵的異族,它的明暗變化預(yù)示著邊疆的安危。因此,為了疆土的安寧,古人在“天狼星”的東南方設(shè)立了一把射天狼的彎弓——“弧矢”。這九顆星組成的弓箭十分形象,箭在弦上,弓已拉滿,箭頭直指西北方向的“天狼星”。蘇軾曾作詞對此進(jìn)行了形象的描述:“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