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伯庸
孟姜女是怎么哭倒長城的
□ 馬伯庸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那么,孟姜女到底是如何獲得拆毀城墻的超能力的?又為什么一定要哭倒長城?
這些問題看似無稽,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要知道,孟姜女不是天生就具備哭倒長城的超能力,她的修煉之路,足有千年之久,其中歷盡曲折。
讓咱們撥轉(zhuǎn)時鐘,回到春秋時代,看看孟姜女的原始形態(tài),到底是怎生模樣。
孟姜女故事的最早雛形,是一個和她八竿子打不著的春秋往事?!蹲髠鳌酚涊d了這樣一件事:齊國有一位大將叫杞梁,在討伐莒國時戰(zhàn)死。齊莊公在回師途中,遇見杞梁的妻子,要下車吊祭。結(jié)果杞梁的妻子拒絕了,她說有先人留下的屋舍在,卻于荒郊野外吊祭,不合禮法。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杞梁之妻,不過情節(jié)上和孟姜女故事毫無相似之處。兩者唯一的共同之處,就是都有“吊祭亡魂”這么一個主題。
而等到了戰(zhàn)國時代,禮崩樂廢,這個故事終于隆隆地啟動了進(jìn)化的車輪?!抖Y記·檀弓》記載曾子之言:“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边@就有了更多細(xì)節(jié),齊莊公原來是帶著杞梁靈柩回來的,所以他老婆才會在半路遇見——而且還有最關(guān)鍵的一點:“哭而哀之”——因為丈夫身亡而哀慟大哭,不再是那個謹(jǐn)守禮法的性子。孟姜女的影子,在這時悄悄地顯露了出來。
《孟子》里也記載了淳于髡的一句話:“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這就更厲害了,杞梁之妻非但自己大哭,而且還影響了整個齊國的風(fēng)俗。
隨后這個故事噗通一聲沉下去,一沉就沉到了西漢末年。著名的書籍偽造家劉向,寫了兩本書:《說苑》和《列女傳》。在這兩部書里,他講了同樣一個故事:“杞梁戰(zhàn)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弛?!睆倪@一刻開始,孟姜女終于第一次獲得了超能力:弄塌建筑。
據(jù)劉向自己說,這是采集自民間的傳說,還補(bǔ)充了一個細(xì)節(jié):杞梁之妻哭塌了城以后,主動投水自盡,表揚她“貞而知禮”,給歸類到貞順女子一類。這兩個細(xì)節(jié)的加入,恰好順應(yīng)了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在董仲舒的倡導(dǎo)下,西漢人講究天人感應(yīng)?;噬献鲥e了事做對了事,會有天象對應(yīng)。杞梁之妻哭夫而導(dǎo)致城崩,正是這一觀點的具現(xiàn)化。
整個漢代乃至魏晉時代,大家津津樂道的,只有一件事:“我靠,她是怎么把城墻哭塌的?”從此以后,“哭倒城墻”便正式成為杞妻故事里最為堅韌的文化基因,一路流傳下去。
可“哭倒城墻”這事,終究還是不夠大氣,于是到了唐代,這故事又變了。唐代《同異記》里記載:燕國人記良躲避秦始皇修筑長城的勞役,逃到孟家花園,看到孟家小姐仲姿在洗澡。孟仲姿說你看見我身體了,必須得娶我,于是兩人成婚。然后記良又被抓回去修長城,活活累死。孟仲姿尋夫到了長城腳下,哭崩了城墻,看到里面尸骨累累,滴血在骨上,這才認(rèn)出記良遺體。
這回好了,不是哭倒城墻,而是哭倒長城,視覺上更有沖擊力了。
在敦煌卷子里,記載有一首短歌:“孟姜女,犯梁妻,一去燕山更不歸。造得寒衣無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边@首短歌在孟姜女的進(jìn)化史中很重要。第一,它明確了孟姜女的名字。據(jù)說“孟姜”二字,本是稱頌齊國美女的通稱,又有“姜女”的說法。很有可能是民間把這兩個名字合二為一,變成了“孟姜女”這么一個名字。第二,短歌里加入了千里送寒衣這么一個橋段——至此孟姜女故事里的三大元素“送衣”“哭城”“認(rèn)骨”終于得以齊備。
尋夫千里送寒衣這個橋段,也有著很深的文化淵源,它作為一個流行話題,貫穿了從南北朝到隋唐乃至五代。對此唐末詩人貫休做過一個總結(jié):“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筑長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所以敦煌的這一首短歌,在文學(xué)上是與此前的諸多大家一脈相承的,是孟姜女進(jìn)化的必然一環(huán)。
由此可見,這故事在經(jīng)歷了六朝隋唐的洗禮,吸收了更多文化基因,終于在唐代變得煥然一新,和我們?nèi)缃袷熘拿辖适潞芙咏恕?/p>
(摘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