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欣
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二這一天,我們新絳縣陽王鎮(zhèn)都會舉辦聲勢浩大的社火表演。方圓十多個縣的男男女女扶老攜幼,不約而同地涌來,一睹社火盛況。
一大早,人們便陸陸續(xù)續(xù)地趕到稷益廟燒香祈福。廟內(nèi)還請了有名的嗩吶演奏隊,在寬廣的稷益廟院內(nèi),藝人們用他那舒廣的旋律,以其徐緩的節(jié)奏、牽人心魂的奏鳴曲,將人的心帶往神秘的遠古。社火表演開始前,陽王寬闊的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街道兩側(cè)的店鋪正忙著售貨,小商小販們則車拉人扛,把各種生活用品運到鎮(zhèn)上,吆喝著或唱一段自編快板,用洋腔乖(怪)調(diào)吸引著來往的過客,整個街道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在嘈雜中更顯紅火熱鬧。
中午十二時整,主持人手握話筒高聲宣布:“社火表演正式開始!”話音剛落雷炮齊鳴,正像:“春風動擊起千聲鼓,號角響吹動新春情”。在悅耳的鼓樂聲中,彩旗隊身著一色服裝,踏著整齊的步伐,雄壯有力、英姿煥發(fā),如朝氣蓬勃的儀仗隊款款而來。緊隨其后的秧歌隊踩著輕盈的腳步,帶看春的氣息,歡快的扭動著。劃旱船的也游動著由遠而近漂流過來,她們用優(yōu)美的身軀搖擺著,如急流中的小船踏波逐浪,疾馳而過。
大鑼鼓、小花鼓那鏗鏘有力悅耳的聲音,像高亢的戰(zhàn)歌,他們的鼓點變化萬千,讓人目不暇接,精神振奮。那鑼鼓合奏的響聲,時而雷霆萬鈞,時而如萬馬奔騰,時而又急轉(zhuǎn)直下如雨打芭蕉,歡快清脆。在一片叫好聲中,兩條金龍騰空而起,像飛沖云端,又似入海破浪,穿梭如飛,神態(tài)多變。群獅也在狂舞歡躍,場面氣氛熱烈,觀眾眉開眼笑。在打擊樂的伴奏下,高蹺(又稱拐子)也以驚險表演奪人眼目。表演隊里還有踩著高達四米的高蹺,也同樣跳越桌子等障礙物,觀眾們屏息靜觀,直為舞者捏著冷汗。隨后是高高地抬閣,有神態(tài)各異的戲劇人物,有奇特巧妙的雜技類造型,有魔術(shù)般的迷景,他們以巧妙的藝術(shù)設(shè)計,超出常人的形想,使人一時看不透其中的奧秘。
緊接著,又傳來了震耳欲聾的聲音,只見三十多匹馬牽拉的一輛鼓車,威風凜凜地沖跑過來。車上的一面碩大的戰(zhàn)鼔,被打鼓人擂得聲震云天,兩個鼓手各持粗棰,直腰挺胸,兩臂圓輪,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他們忘情地敲,沒命地打。整個街道被震顫了,每個墻面都返響著回音,傳遞出了雄渾的回聲,寒冷的空氣都變得燥熱了,擂鼓人居然可釋放出那么大的磅礴的能量!
鼓車一輛接著輛,聲韻清脆,聲聲震天,他們的敲打顏表帶著田野里豐收的希望,帶著大地上稻禾的穗香,敲出了陽王人沖天的干勁,敲出了陽王人的精神!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