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濤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085-02
近年來,高中語文教學的主流發(fā)展趨勢是變單純的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被動學習為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參與熱情,幫助學生針對教學內(nèi)容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能,提升教學層次。
在實踐操作中,這一發(fā)展趨勢主要體現(xiàn)為對于分組學習、分組討論的倡導。尤其是各種主題的語文公開課上,分組討論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公開課的“主角”,既是授課教師準備的重點,也是聽課者關注的重點,幾乎到了少了分組討論就沒有公開課的地步。
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講過不少公開課,也聽過不少公開課。筆者認為,對于一堂高質(zhì)量的公開課而言,通過適當?shù)姆纸M討論,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還是很有意義的;但是,目前在分組討論的應用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分組討論在公開課中占據(jù)的時間比重過大,導致必要的課堂講授時間過度壓縮。課堂講授時間不足,教師對于有關內(nèi)容的闡述和展開不夠充分,往往會導致兩個結(jié)果:
其一是在分組討論開始前,沒有必要的課堂講授做鋪墊,導致學生分組討論展開的層次比較低,在缺乏必要準備的情況下天馬行空,往往會在一些比較低層次、比較基礎的問題上過分糾纏,無法發(fā)揮分組討論激發(fā)學生個性、促進深度自主學習的價值。
其二是討論之后,教師已經(jīng)沒有時間對分組討論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梳理,引導學生在發(fā)散型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jié)和升華,導致分組討論看起來熱熱鬧鬧,但并沒有發(fā)揮多少實際作用。
第二,分組討論過多,容易導致學生對于學習內(nèi)容缺乏全面理解和整體把握。在語文公開課的教學實踐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組織方式,是將不同問題分給不同組別的學生,分別展開討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和聚焦點勢必集中于本組所分配的問題;但是,對于教學目標或者課文所涉及的其他問題則關注不夠。
如果教師在分組討論結(jié)束后,在各組學生交流討論成果方面組織的不好,或者回到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強調(diào)和闡述不夠,甚至會使學生陷入一種只顧一點、不顧其他的境地,對整篇課文也只會留下支離破碎的印象。
第三,分組討論中,不同學生因為其學習能力、參與積極性、個性特征方面的差異,表現(xiàn)千差萬別,而部分學生容易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在實踐中我有一種感覺,無論是講公開課,還是聽公開課,對于某個班級而言,如果多講或是多聽幾次,常常就能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還是在分組討論結(jié)束之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參與積極、表現(xiàn)活躍的,往往總是某幾個學生。同樣的,也總有部分學生,對分組討論的參與不積極、不主動、不活躍,或是一言不發(fā)、低頭不語,或是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偶爾插幾句話,也是和討論主題沒有多少關系的閑話。
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學生在能力、性格方面客觀上存在差異,這是不容易在短期內(nèi)通過教師的人為干預加以引導的。而這種差異雖然在傳統(tǒng)的教師課堂講授模式下也存在,也會發(fā)生影響,但在分組討論模式下,學生能力、性格方面的不同,對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影響,會導致學生在分組討論中實際收獲的巨大差別。一部分學生得到了鍛煉和成長,收獲良多,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長此以往,還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越是參與的少,就越是不愿意參與、不容易參與。兩個學生群體之間的差距也會越拉越大。這種分組討論導致的“馬太效應”,顯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坦率的說,相比平時的正常課程,教師在組織公開課時,為保證課堂效果、追求出彩,確實也存在希望某些能力較強的尖子學生多表現(xiàn)的傾向,甚至在課程準備中有意識的加以引導和安排,這將進一步導致“馬太效應”的加劇。
面對上述問題,應該怎么辦?我們當然不能持一種因噎廢食的態(tài)度,不能因為分組討論這種模式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否定了它對打破傳統(tǒng)單純課堂講授模式的積極性,否定了語文教學強調(diào)主動式學習、參與式學習、分享式學習的大方向,而是應該積極改進。具體的說,筆者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正確認識教師講授和分組討論之間的關系,兩者應當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教師講授不能代替分組討論,分組討論也不能代替教師講授。在實踐中,分組討論前,教師要做充分的引導和鋪墊,分組討論后,教師則要進行有力的歸納和升華;一方面保證分組討論的質(zhì)量,另一方面則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部分到整體的全面把握。分組討論的時間比重要安排得當,加起來以一堂課時間的~為宜,精當?shù)臅r間安排,也有利于提高分組討論的質(zhì)量和效率。
第二,提高分組討論實踐的科學性,不應放任自流,實現(xiàn)一種“有管理的分組討論”。教師在組織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應當借鑒一些管理學的思路和方法。在具體分組時,要注意不同組別內(nèi)、不同類型學生的搭配。在分組討論進行中,要設定秩序和規(guī)則,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安排學生在各組擔任一定的組織、引導和秩序維持工作,確保分組討論的質(zhì)量;鼓勵學生解放思想、暢所欲言、放飛頭腦,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討論秩序的設計方面,可以在適當情況下做一些必要的“強制性”安排,比如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發(fā)言,甚至還可以有傾向性、有側(cè)重點的敦促平時參與較少的學生積極發(fā)言,并且擔任代表全組分享討論成果的角色,盡可能減少“被遺忘的角落”。
我們應當認識到,在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歷史上,分組討論模式還是一種相對而言的新生事物,在新生事物的發(fā)展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倒退回以前的老路上去,而是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克服各種弊端,不斷提高分組討論的水平,改變語文課堂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