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俊明
每當鄉(xiāng)村進入高頻率農藥使用季節(jié),隨即也帶來了強化農藥管理的迫切需要,例如剩余農藥的處理、過期農藥的去向,特別是那些過期尚有“殘毒余威”的農藥,由于亂丟、誤用、濫用等不當處置,常常給村里人畜釀成后患。由此,鄉(xiāng)村是不是也該像過期的人用藥品一樣,有“過期農藥回收”這檔子公共安全的“好事兒”?
物資回收、廢品招收、資源再生是一舉數得的公益事業(yè),更是社會物資資源“再組合,再利用,再開發(fā)”的有益途徑之一。在鄉(xiāng)村,那些過期、廢棄的農藥長期散落于村居巷頭,有的甚至隨意丟棄在田邊溝旁,既是對環(huán)境污染造成“面源”,又會給人畜安全帶來潛在危害。所以,在鄉(xiāng)村設立固定的過期、廢棄農藥類回收清理工作很有必要。
在大量實際農事活動中,農藥以戶購散用居多,所剩余、過期的農藥大部分分散于一家一戶,回收工作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也應該堅持做好。
首先,要給過期農藥“張揚”。將回收剩余、過期農藥的意義向農民朋友說清楚,把老百姓身邊那些因過期農藥造成遺患的典型事故“張揚”開來,使廣大農戶曉以利害,幫助農戶確立安全意識、環(huán)保意識。
其次,要讓過期農藥“回家”。農藥是農資商店出售的,店家知道農藥流向,農戶知曉農資回路。通過農資商店銷售處把農藥的過期、剩余品“回家”落腳,最方便且安全。農資農藥商店對存放、處置這些過期農藥“輕車熟路”?;鶎余l(xiāng)村農藥農資經銷門市點多面廣,直面農戶,情況熟悉,回收便利。
再則,要給過期農藥“出路”?;厥諄淼倪^期農藥不能夠任其“堆積如山”,再次造成“集中危害”,得給它們找出合適、正確、安全的“出路”。對于其中一些具有可利用的部分,應由生產企業(yè)、公司“領回家”,作分離分化處理;那些無再生利用價值的,可以集中到安全地方,統(tǒng)一銷毀,消除隱患。
還有,要使過期農藥有“余值”。由原生產企業(yè)、公司與農資農藥經營單位拿出相應資金,作為過期農藥的“身價余值”,用作支付回收時相應的資費。環(huán)保、安監(jiān)、農業(yè)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當然也該解囊,適當補貼,支持過期農藥回收工作。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江蘇省溧陽市上黃鎮(zhèn)名城景園 郵編:213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