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我們常對身邊親朋好友說“你要幸福哦”。本以為這是一句溫情滿滿的祝福,殊不知會讓對方背上“追求幸?!钡膲毫?。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克萊爾做過下面這個實驗。有兩組實驗參與者,其中一組會得到一份假報紙,上面內(nèi)容大意是宣傳“幸福真是好啊”,讓人一看就對幸福無限向往。作為對照,另一組會得到另一份假報紙,內(nèi)容和前者幾乎一樣,唯一區(qū)別就是把所有“幸?!钡淖盅蹞Q成“好的決策”。比如“幸福的人更強壯,有更多親密朋友”改成“善作決策的人更強壯,有更多親密朋友”。
接下來,西爾維亞請參與者觀看一個喜劇片,讀過“決策報”的參與者跟著電影情節(jié),笑得很開心,讀“幸福報”的參與者笑點卻變得極高,難以開顏。
西爾維婭又對這些人進行追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無論人們對幸福的定義多么千差萬別,把幸福當做頭等大事的人,感受到的積極情緒都比其他人少50%,對生活的滿意度比其他人少35%。并且,追逐幸福的人比賦予生活其他意義的人表現(xiàn)出的抑郁癥狀,要多出75%。
西爾維婭得出結(jié)論:追求幸福的人對身邊的快樂反倒視而不見。越看重幸福越容易感到不幸福,甚至抑郁。
記得小時候,爸爸經(jīng)常會遞給我 5 角錢和一只大碗,讓我去村里小賣部打醬油。老板很熱情,將醬油倒進碗里,滿滿的。我兩手端著碗,如履薄冰地走在回家路上,生怕滑落一點醬油,被爸爸責罵。
盡管我小心翼翼,眼睛盯著醬油,一步一停,可沒走上一小段路,碗的外壁已經(jīng)沾滿流出來的醬油了,回家就被一頓臭罵。某天心情不佳,爸爸又派我去打醬油,我心想無論怎樣小心醬油都要溢出來,都免不了挨罵,索性不再管它,倒不如走得痛快些。
我一只手端大碗,另一只手上下?lián)u擺,掌握平衡,心無旁騖地往前走,到家時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油面在碗中雖然有小幅晃動,卻根本沒溢出碗口。此后又多次反復(fù)嘗試,終于豁然開朗,原來過于關(guān)注,用心良苦,卻事倍功半;不去計較,坦然處理,卻事半功倍。哇,這“打醬油”深含哲理。
前幾年,曾因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如意,遭遇人生低谷,患上嚴重的失眠癥。每天躺在床上一閉眼,就開始擔心會失眠,越擔心越一夜無眠。煩躁、焦慮、恐懼夜夜如魔獸般吞噬著我。就這樣陷入暗無天日的死胡同,我絕望到了冰點,曾一度想到死。整整兩年時間,我跑遍大大小小的醫(yī)院,看了幾十位名中醫(yī),喝下的中藥不少于兩百副,失眠癥卻絲毫未見好轉(zhuǎn)。
直到有天一位中醫(yī)對我說:“順其自然,不要過分關(guān)注,睡不著就起來看看書,聽聽音樂,不要老想著失眠的事。接受,才是變好的開始?!?/p>
一語驚醒夢中人。回來后,我開始改變自己,睡不著時就起身讀讀《道德經(jīng)》《莊子》,寫寫博客。慢慢地,我不再煩躁,不再焦慮,學會與自己溫柔靜處,明白了真正的平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不再關(guān)注失眠的事,不知不覺,失眠癥竟不治而愈。
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越苦苦追尋,越容易失去;越釋然豁達,卻在不經(jīng)意間得到。世間萬物莫不如此。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