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海縣有個縣官,很替百姓著想,為了行人方便,下令在江南修一條大路。
一日,道路修到了一座大墳旁,墳頭上的一棵大樹擋住了去路。筑路工役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砍了樹,繼續(xù)修路。誰知這下闖了大禍,原來這是當(dāng)朝一個大官的祖墳,砍掉了他家的墳頭樹,可是要被砍腦袋的!大官家里人馬上報到京里,不久,上面官府行文就下來了,說要追究主使人,嚴加懲辦。
縣官接到公文,六神無主,身邊的師爺出主意說,縣郊有位樂賢先生足智多謀,善解疑難之事,可請他想想辦法。于是,縣官親自拜訪了樂賢先生。等縣官說明來意,樂賢緩緩說道:“此乃是官府之事,我是山野小子,恐怕無力以助?!?/p>
縣官見他回絕,深深地鞠了一躬,說:“我砍樹開路,也是為民造福,不想大禍臨頭,望先生能幫一把,千萬莫辭。”
樂賢卻站起身冷冷地說:“老爺,俗話說,旱天如火燒,田里禾枯焦。我沒工夫和你說話,急著要去車水灌田呢?!闭f完,轉(zhuǎn)身走了。師爺看不下去了,指著樂賢的背影正要開罵,縣官卻一把攔著他:“不得無禮,先生已把辦法告訴我了!”
回到縣衙,縣官提筆寫了一封回文:“砍去你家墳頭樹乃事實。因是本縣久旱不雨,天地干如火燒,如不想法引水灌田,則今年皇糧難征,國庫失充,百姓饑啼。為解燃眉之急,卑職令砍此樹,扎成龍亭一座,以求雨露。如定要問罪,請奏明皇上,作出圣裁便可。”
原來舊時有個定法,只要是軍需或為求雨,哪里的墳頭樹都可以砍。這個大官接到公函,自是不敢多話,也就作罷了。而當(dāng)初樂賢先生,正是看在縣官大人是為民造福而惹上麻煩,才出手相助的。
(搜集整理:言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