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
摘 要:斯金納是美國現(xiàn)代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強化理論是他學習理論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礎。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教學中強化的運用應遵循一致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效能性原則。
關鍵詞:強化理論;教師威信;效能性
一、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斯金納所倡導的強化理論是以學習的強化原則為基礎的關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為的一種學說。所謂強化,從其最基本的形式來講,指的是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報酬或懲罰),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這種行為在今后是否會重復發(fā)生。根據(jù)強化的性質(zhì)和目的可把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在管理上,正強化就是獎勵那些組織上需要的行為,從而加強這種行為;負強化就是懲罰那些與組織不兼容的行為,從而削弱這種行為。正強化的方法包括獎金、對成績的認可、表揚、改善工作條件和人際關系、提升、安排擔任挑戰(zhàn)性的工作、給予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等。負強化的方法包括批評、處分、降級等,有時不給予獎勵或少給獎勵也是一種負強化。
二、強化理論在教學中的作用
強化是塑造學生行為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學中強化指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強化物向?qū)W生傳遞對其特定行為的肯定或否定信息,以達到增強或減弱其行為及行為發(fā)生概率的目的。強化的原則指教學中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強化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一致性原則
指教師對學生強化的內(nèi)容、性質(zhì)、標準要堅持一致,強化所提供的各種反饋信息要前后一致,避免相互矛盾。如某教師對學生的行為作出肯定性評價,而另一教師卻對學生的這一行為作出否定性評價;或是某教師今天表揚了學生的這一行為,明天又批評這一行為。如此這般,讓學生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因此,強化要堅持一致性原則。教師首先得消除沒有目的性的隨心所欲的評價行為,克服不良情緒對強化的干擾。其次,教師要保證標準和方向上的統(tǒng)一。教師不能嘴上說好,行為、表情表現(xiàn)卻是根本瞧不起;或嘴上說不好,而心理上贊賞不已并流露于言談舉止中。這種不一致,造成學生迷惑、混亂。最后,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確定共同的強化標準,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客觀性原則
指強化要客觀公正,科學合理,不能主觀臆斷,以致使強化不符合實際情況。只有客觀科學地強化,才能切實反映學生的行為,使他們心悅誠服,調(diào)動起學習的積極性,違反此原則就會扭曲強化的意義。強調(diào)客觀性原則,第一要提高教師的評價水平,以達到強化的準確與恰當。第二,避免主觀因素的干擾,特別是成見效應。教師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愿和偏見來評價學生。第三,以發(fā)展的觀點來指導強化。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強化的某一種形式也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強化要有針對性,著眼于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好的學生也會有不佳的行為表現(xiàn),而差的學生也有好的行為表現(xiàn)。只要比過去有了進步,都應予以肯定;比過去有了退步,都應予以否定。第四,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工作。崇高的責任心和義務感能使教師關心、尊重、信任學生,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把學生作為教育過程和強化過程中的主體,積極發(fā)揮強化的積極影響,減少負面影響、強化是促使學生行為進步的手段,并非整人的工具。
(三)及時性原則
指教師在學生行為反應后及時給予信息反饋,以提高學生對強化的認識和理解。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實踐經(jīng)驗證明,教師提供反饋愈及時、具體、明確,則對行為的強化效果愈佳。及時的強化利于學生行為與強化之間建立直接聯(lián)系,避免無關因素的干擾。如果某行為與強化之間間隔過長,介入一些不相關的行為和刺激,則使強化的指向不明,對行為的影響作用混淆紊亂。這要求評價要及時、明確。教師工作要細致、全面、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明確的要求做到查缺補漏,適時恰當。
(四)效能性原則
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強化對行為積極有效的影響;盡量減少對學生發(fā)展的負面影響。不論肯定性的或否定性的評價對學生都有利有弊。過多的肯定性評價可增強學生的信心和相應行為,但滋生傲慢、自滿的心理,過多的否定性評價,能減弱或改變某些行為,產(chǎn)生消極的心理。如何才能保證強化的效能呢? 首先,要全面掌握有效強化的影響因素。確立學生在強化中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他們參與強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立教師在強化中的主導作用,發(fā)揮他們的權威影響;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結合起來,從外部強化為主發(fā)展到外部強化與自我強化相結合,最終達到自我強化。第二,要重視強化的指導意義。強化要為學生的行為指明方向,增添前進動力,否則陷入盲目。第三,強化的選用要有切合性,能對癥下藥,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有的學生經(jīng)常違反課堂紀律,搞惡作劇,其目的在于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這時批評、懲罰、失望的表情,憤怒的情緒反而起增強該行為反應概率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多注意發(fā)現(xiàn)他們正確的學習行為加以強化,而對這種用違反紀律引起重視的行為加以忽視,從而增強正確行為,減弱錯誤行為。
參考文獻:
[1]張劍平.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吳慶麟等.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王曉紅.強化理論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J].社科縱橫,2000(4).
[4]謝應寬. 斯金納強化理論探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