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長征,從這里出發(fā)

2016-11-07 09:37:39陸培法
人民周刊 2016年18期
關鍵詞:中央紅軍長征紅軍

陸培法

于都為縣,位于贛南;貢江(在于都境內稱于都河)澹澹,穿城而過。

今年4月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里,第一次看到各界人士冒雨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碑前獻花,雖然當時碑前地面還在整修,但自己還是感動萬分。

站在于都河畔,生與死、聚與散,歷史的場景撲面而來。我仿佛聽見紅軍將士們由遠而近的鏗鏘腳步……當時,也許誰也沒有想到,渡過這條河,一去就是二萬五千里的漫漫長路;也許誰也沒有想到,這一路,將要面對那么多艱難險阻、那么多生離死別!

為了弘揚長征精神、緬懷先輩偉績,2009年,于都縣委、縣政府投資近千萬元對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進行改造擴建,興建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

8月,記者再次來到于都,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里追思無數革命先輩們的動人事跡。

于都河會刻骨銘心記住

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召開會議部署“鐵桶計劃”,確定以瑞金為最終目標,形成以瑞金為中心、半徑150公里的包圍圈,一舉殲滅中央紅軍。

蔣介石打下如意算盤,但其軍事計劃卻被與會的一位老同盟會員泄露給部下項與年,后者是中共地下黨員。

項與年連夜用特種藥水把情報寫在學生詞典上,火速趕往瑞金。但靠近紅都的沿途已經布滿國民黨的哨卡、鐵絲網、碉堡。情急之下,項與年用石頭敲碎自己的4顆牙,打扮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把情報藏在污穢不堪的討米袋里,終于混過了國民黨的重重封鎖。10月7日,打扮成叫花子的項與年到達瑞金沙洲壩,這份改變紅軍命運的絕密情報交到黨中央手里。

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央蘇區(qū)、中央軍委機關及其直屬部隊和一、三、五、八、九軍團共8.6萬余人,分別從于都梓山鄉(xiāng)的山峰壩,縣城的東門、南門、西門,羅坳的孟口、鯉魚、石尾、漁翁埠等8個渡口渡過于都河,踏上漫漫征程。

據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副館長張小平介紹,當時于都河上沒有橋,而河面最寬的地方達600米,水深1至3米,流速也非???,成為紅軍長征跨越的第一道天險,只有3處渡口適合趟水過河。為了保證大部隊安全、快速渡河,當時紅軍決定臨時征調民船作為橋墩,然后在上面鋪設木板,在5個渡口搭建浮橋。

有位漁工想出一個好辦法,讓每個民船船頭上掛一個馬燈,夜里就能排成一列,過河效率大大提高。這個渡河細節(jié),許多老人至今還記得。

長征出發(fā)時,國民黨的軍隊已逼近于都??罩校粫r飛過國民黨的飛機。為躲避敵機偵察,軍民們每天下午架橋,次日凌晨拆除,不留任何痕跡。5個渡口的浮橋反復拆搭有15次之多。

架橋過程中,聽說紅軍缺木料,沿岸的許多百姓義無反顧地把自家的床鋪、門板和瓜棚拆卸下來,送到架橋現(xiàn)場。“有位姓曾的大爺,甚至把百年歸老的棺木也捐出來了。”每當講起這段歷史,張小平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那時的于都縣城,真是‘夜不閉戶??!”

曾大爺的故事流傳了下來,而曾大爺和他的后人已無從找尋。

“于都河畔送紅軍,長憶軍民魚水情?!碑敃r于都百姓傾其所有,他們出動了上萬勞力和800多條船只。

在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記者看到了搭浮橋用的門板,還有被單、草鞋、籮筐、藤籃、鍋碗、漁船……這些風華歲月中無數英烈用過的遺物,一樣樣都飽含著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一件件都帶著令人動容的紅色記憶。走近這些文物,仿佛走進那段歷史,走進那段往事……

30萬人保守一個天大的秘密

于都河畔,人山人海。數以萬計的男女老少佇立在各個渡口,為紅軍送行。時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團長的楊得志后來回憶道:“深夜,秋風吹動著殘枝敗葉,吹動著一瀉千里的于都河,吹動著身著單衣的指戰(zhàn)員們。寒氣很重了,我們回首眺望對岸舉著燈籠、火把為紅軍送行的群眾,心里不禁有股暖融融的感覺?!壁s到于都河邊為紅軍送行的群眾中,除了滿臉稚氣、不懂事的小孩子跑來跑去,大人們的臉上都掛著愁容,有的還在暗暗地流淚。老表們拉著紅軍戰(zhàn)士的手,重復著一句極簡單的話:“盼著你們早回來,盼著你們早回來呀!”

在于都縣城濂溪路北門1號,矗立著一座老建筑——贛南省蘇維埃政府駐地、長征前夕毛澤東同志舊居。于都縣委宣傳部的同志告訴我,從于都出發(fā)之前集結時,毛澤東就住在這里。舊居里居然只陳列少量照片,但從這些珍貴照片依然可以解讀出“長征從于都出發(fā)”的密碼。

從1934年10月7日起,中革軍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先后下達命令,要中央紅軍主力一、三、五、八、九軍團陸續(xù)移交防務,秘密、隱蔽撤離戰(zhàn)場,與中央第一野戰(zhàn)縱隊(又稱“紅星”縱隊)、第二野戰(zhàn)縱隊(又稱“紅章”縱隊)一起到于都集結。

10月中旬,中革軍委頒布命令,將中央黨政軍機關編成中央第一、第二野戰(zhàn)縱隊。10日傍晚,第一野戰(zhàn)縱隊分別從瑞金梅坑、田心圩、九堡和會昌的石門圩出發(fā),向于都境內開進;第二野戰(zhàn)縱隊從瑞金九堡、云石山出發(fā),向于都境內開進。13日,兩個縱隊先后到達于都的嶺背、禾溪埠、古田一帶集結休整。

8萬多紅軍主力在一個縣城內外集結、休整了長達10天時間,然后安全順利地跨過“長征第一渡”。30萬于都人民實行赤色戒嚴,嚴密封鎖消息,并制造假象迷惑敵人,使國民黨的探子成了一無所獲的“聾子”“瞎子”。國民黨諜報部門對此一無所知,蔣介石連一點音訊都沒有得到,以至1個月后才發(fā)現(xiàn)紅軍轉移了。

82年前,30萬于都人民共同保守著一個天大的秘密,被今天的黨史研究者贊為奇跡。在信息發(fā)達的今天,很難想象30萬人可以守住一個共同的秘密。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渡過于都河撤離中央蘇區(qū)后,項英、陳毅、陳潭秋、賀昌、瞿秋白等人奉命組成蘇區(qū)中央分局。1935年2月下旬,中央蘇區(qū)全部喪失。面對強敵的重重包圍,留下來的紅軍化整為零,分成九路從于都禾豐地區(qū)突圍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及民團的圍追堵截和瘋狂屠殺。瞿秋白、何叔衡、賀昌、李才蓮、毛澤覃、古柏、劉伯堅、梁柏臺、周以栗、楊英、李天柱……一大批黨的高級干部在突圍中英勇犧牲,有的下落不明……

紅軍走后,于都百姓還冒著生命危險,幫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多名紅軍傷病員,解除了前方將士的后顧之憂。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紅軍和蘇區(qū)人民、于都人民是一體的,可以說是鋼板一塊!

船櫓和發(fā)電機的故事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內展覽的物品,每一件背后都有著激勵人心、催人淚下的故事。

這里有一雙至今保存完好的繡球草鞋,那是紅軍謝志堅的未婚妻為他編的,謝志堅不舍得穿,勝利后拿著草鞋回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未婚妻當年已被殺害。

這里有一口帶著槍眼的大鐵鍋,那是長征期間紅軍的行軍鍋,經歷過槍林彈雨。

1934年10月17日,李聲仁也加入到支援紅軍的行列中。“當時,他(李聲仁)正在于都河鯉魚潭渡口捕魚。這時,幾名紅軍官兵在岸上高喊,讓他把船撐到岸邊。原來,當晚有大部隊要過河,想請漁民幫忙。”李明榮說,“父親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還立刻動員其他船老板幫忙?!?/p>

不久,李聲仁就召集了20多條漁船會合。大船每次坐10人,小船5人,一趟又一趟渡過600米寬的于都河。茫茫夜色中,竹篙、船櫓劃開水面,將幾百名紅軍送上長征路。10月18日晚,在另一處渡口,又是一個整夜,李聲仁他們再次重復了前一夜的行動。

分別時,紅軍給幫助他們的船隊留下20塊大洋、一些大米,還有感謝:“謝謝你們!我們還會回來的,不會忘記你們漁民兄弟!”

兩天后,紅軍主力全部離開了于都,李聲仁也離開了。為了躲避國民黨報復,他們一家在外飄泊15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回到家鄉(xiāng)。

如今,當年李聲仁用過的船櫓和船上用的馬燈,擺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和當地群眾自發(fā)捐獻的文物一起,靜聽不遠處于都河的水聲。

紀念館里還記載了一位老紅軍謝寶金的故事,他曾背著68公斤的發(fā)電機,跟著隊伍走完長征全程,將這部重要的機器送到延安。

謝寶金的侄子謝林貴向記者介紹,他的伯父人高馬大,很有力氣。參加紅軍后,被選到中革軍委情報部技術股工作,主要任務就是和戰(zhàn)友一起管理軍委發(fā)報用的發(fā)電機。

紅軍轉移前夕,一位首長對謝寶金說:“這些設備是中革軍委的‘耳朵和‘眼睛,你要確保萬無一失?!敝x寶金記住了這句話,把發(fā)電機當做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起來,爬雪山,過雪地,經過千難萬險將它背到了延安,完成了任務。

戰(zhàn)爭勝利后,謝寶金回到于都,從事廢品收購工作。1976年,謝林貴帶著伯父謝寶金去北京看病,參觀博物館時看到一臺機器,當時78歲的伯父渾身顫抖,蹲下去不斷摸著機器,流著眼淚?!拔乙詾椴甘巧眢w不舒服,講解員過來說這是文物不能摸,我伯父激動地大哭,說:小姑娘,你知道這個機器是做什么用的嗎?當年是我把它一路背到延安的?!苯庹f員聽到這件事,立馬搬了一把椅子讓伯父坐下,“伯父說看到發(fā)電機,戰(zhàn)友犧牲的一幕幕全浮現(xiàn)在眼前,他忍不住大哭?!彼恢备嬲]后代要努力讀書,“現(xiàn)在家里的小孩都是大學畢業(yè),伯父應該很欣慰。” 謝林貴說。

于都人民真好

別了,于都河!別了,曾經用鮮血捍衛(wèi)過的紅土地!時任紅一軍團二師四團政治委員的楊成武將軍,后來這樣寫道:“這是一個永遠也不能忘懷的場面?!?/p>

“紅旗獵獵,戰(zhàn)馬嘶鳴,整齊的隊伍站在河對面的草坪上,源源不斷的人流,從四面八方匯攏來。他們扶老攜幼,來到于都河畔。鄉(xiāng)親們有的把煮熟的雞蛋塞到我們手里,有的把一把把炒熟的豆子放到我們的口袋里。有的拉住我們戰(zhàn)士的手問,‘什么時候回來?有的止不住‘嗚嗚地哭起來?!?/p>

“男女老少來相送,熱淚沾衣敘情長?!标犖槌霭l(fā)了,紅軍將士一隊一隊地向于都河畔進發(fā),“馬聲、擔子聲、刺刀摩擦聲、步伐聲、歌聲,互相錯雜著?!?/p>

于都河邊,男女老幼手捧草鞋、食物、銀錢,向他們的親人道別。

送別的人群中,就有丁張發(fā)。他和母親拿著早已備好的5雙草鞋、一大包番薯干,早早地從離于都河不遠的貢江鎮(zhèn)古田村來到河邊,試圖在紅軍隊伍里找到久別的父親。一隊又一隊的紅軍過去了,一天又一天過去了,沒有見到那久別的身影。最后,他的母親把草鞋和番薯干送給了5名紅軍戰(zhàn)士。事后,丁張發(fā)才知道,他的父親早已在紅軍長征前就犧牲在興國。

每次講解這段歷史,紀念園講解員肖婷婷都要提及這樣一些故事:為了幫助紅軍渡河,沿岸百姓拿出家里的門板、木料,甚至有老人把自己的壽材都送到紅軍手上;為了給紅軍供應充足的口糧,當地群眾四五個人守著一個土壟(當地用于給稻谷去殼的設備),日夜不停地加工糧食,保持“人停壟不?!薄敃r周恩來曾動情地說:“于都人民真好,蘇區(qū)人民真親?!?/p>

據研究者統(tǒng)計,僅在紅軍長征出發(fā)前的1934年5月至8月,于都人就獻出糧食79390石?!霸诋敃r,這相當于于都全縣30萬人3年的口糧?!睆埿∑秸f。

長征前,于都人積極響應黨中央“擴大百萬鐵的紅軍”的號召,踴躍參軍參戰(zhàn)。1.6萬多名于都兒女參加了長征,為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出發(fā)提供了人員保障。

據統(tǒng)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期間,于都參加紅軍人數達67709人,占當時全縣總人口的1/4強,其中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多達1.63萬人。

當地蘇維埃政府還組織近萬名民工隨軍出征,為長征出發(fā)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他們,多數犧牲在長征途中。

依依惜別,于都人相信,親人還會歸來。但戰(zhàn)爭的殘酷超乎想象,跨過于都河的于都子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只剩277人。

高大的紀念碑正對著的,就是長征源小學。周末,學校“紅娃樂隊”的學生正在訓練,幾十人身穿紅軍服、頭戴八角帽,情緒飽滿地吹奏《十送紅軍》。時而高亢、激越,時而凄婉、憂傷的曲調,將我們帶回82年前紅軍渡河長征的悲壯場景。

聽曲的人越來越多,許多人潸然淚下。

猜你喜歡
中央紅軍長征紅軍
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zhèn)
金秋(2023年16期)2023-11-25 07:38:10
我們?yōu)閰⒓印捌叽蟆弊吡艘淮巍靶¢L征”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58
湘江戰(zhàn)役:決定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zhàn)
文史春秋(2019年7期)2019-09-10 08:36:32
少寨紅軍橋
十送紅軍
老友(2017年12期)2018-01-23 06:40:32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翱翔之星”搭長征七號順利入軌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宿迁市| 大埔区| 玉田县| 玉龙| 疏附县| 大新县| 通州市| 宕昌县| 永德县| 阿拉善盟| 广河县| 铜陵市| 屏山县| 隆尧县| 沁源县| 乌拉特中旗| 丹寨县| 房山区| 淮北市| 宜昌市| 原阳县| 临江市| 苏尼特右旗| 鸡东县| 鲜城| 昌宁县| 阳信县| 汽车| 常德市| 东光县| 宜黄县| 改则县| 桦南县| 龙门县| 台州市| 光山县| 旬邑县| 马公市| 克拉玛依市| 商都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