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亞
摘 ? ?要: 大學生黨支部是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其組織生活的質量關乎高校黨建的根基,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同時是發(fā)揮黨員榜樣作用、對青年學生進行教育引領的重要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提出,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既提出了宏觀的理論指導,又指明了具體建設策略。目前高校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存在以下情況:第一,黨員發(fā)展十分嚴格,后期教育還需完善;第二,組織生活規(guī)律有序,組織生活學習內容有待豐富;第三,組織生活效果良好,活動形式有待創(chuàng)新?;谝陨蠁栴},在從嚴治黨背景下大學生黨支部應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組織生活,充分發(fā)揮其榜樣引領作用。
關鍵詞: 從嚴治黨 ? ?大學生黨支部 ? ?組織生活 ? ?育人有效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chuàng)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講話中多次講到黨的建設問題,特別是圍繞從嚴治黨有許多著名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大學生黨支部作為高校的基層黨組織,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單元,也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載體,更是直接聯(lián)系學生、引導學生的最有效的力量。加強高?;鶎咏M織生活建設是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提升大學生黨支部育人引領作用的重要途徑。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大學生黨支部通過組織生活引領學生黨員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提升學習狀態(tài),不斷增強黨組織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其在思想、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給其他同學起到榜樣引領作用,通過學生黨員的帶動,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內在必然性
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既是黨員權利又是黨員義務。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大學生每天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然而這些信息魚龍混雜,如果沒有一定的辨別力,很可能會陷入信息的泥沼。大學生黨員可以通過有計劃的組織生活,提供理論學習的平臺和討論的渠道,“真理越辯越明”,在多元的文化中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學習型黨支部的建設要求。
黨是我們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提高黨組織生活的有效性,大力推動黨支部工作的有效性,提升青年學生加入黨組織的熱情,是當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面臨的全新挑戰(zhàn)[1]。一個人要實現全面發(fā)展主要靠學習,而一個政黨要始終保持先進性也要不斷學習。大學生黨員既是普通學生中的一員,通過文化課的學習,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文化技能,同時又是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具有先進性的覺悟及決心奉獻的精神,更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裝自己,引領和帶動周圍同學進步。只有不斷學習,養(yǎng)成堅持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信念,才能與時俱進,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二)先鋒模范育人作用的發(fā)揮要求。
文化育人的靈魂體現在學生黨員的身上,學生黨員的成長是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務[2]。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傳承的根本,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大學生特別是學生黨員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脊梁,在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形勢下,更要走在進步的前列,成為學習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排頭兵,為社會發(fā)展做貢獻,體現出文化育人的內涵。大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就是要引導和幫助大學生黨員始終明白黨員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激勵和鼓舞學生黨員時刻保持先進性,時刻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為大學生共同進步的一面面旗幟。
(三)個體內在成長的發(fā)展要求。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快速發(fā)展和確立的環(huán)境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獨立自由發(fā)展空間和權利,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時機和豐富的知識信息,學生黨員需要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提煉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任何一個人的個性發(fā)展總是在全面發(fā)展基礎上的選擇性發(fā)展,個性的充分發(fā)展需要在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和人際氛圍中進行。人是社會中的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成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社會對于個體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進步的要求需要學生黨員不斷提升內在素質,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二、從嚴治黨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面臨的挑戰(zhàn)
目前高校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總體來看是很好的,能夠滿足大學生黨員成長發(fā)展的需求,在基層組織中宣揚了大學生黨員的榜樣形象,對弘揚社會正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示范作用,但是從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成長發(fā)展的角度來說,還必須不斷加強大學生黨支部建設,提高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實踐中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面臨著如下一些挑戰(zhàn)。
(一)黨員發(fā)展十分嚴格,但后期教育還需完善。
《中國共產黨發(fā)展黨員工作條例》明確規(guī)定了黨員的發(fā)展程序,從大學生黨員發(fā)展程序的實踐來看,一方面各支部對于大學生黨員發(fā)展的入口把關很嚴,在遵循“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的原則下,對于黨員的前期考察有一套相當完善的程序,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考察非常嚴格,實踐表明,這種考察對入黨學生發(fā)揮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時使非黨員學生看到了入黨標準的嚴格。另一方面發(fā)展之后的教育卻有待提高。預備黨員轉正之后,除了定期的組織生活,對于正式黨員的考核沒有硬性的指標,導致一些黨員認為只要入了黨就不必表現積極了,就可以松懈了,不利于黨員教育培養(yǎng)的連貫性,因此需要不斷加強對學生黨員后期的教育和管理,提升大學生組織生活的質量,增強育人效果,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實踐培養(yǎng)。
(二)組織生活規(guī)律有序,但學習內容有待豐富。
從高校大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現狀來看,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總體良好,大學生黨員能夠通過定期組織生活了解國家的形勢和政策,明確黨的大政方針和路線,能及時對一些熱點問題在黨內進行很好的有指導的討論和學習。但同時大學生黨支部發(fā)展黨員任務較重,雖然現在每年都在減少黨員發(fā)展人數,保證質量,但是黨員發(fā)展程序很繁雜,從積極分子的考察開始到發(fā)展和轉正花去了組織生活較多時間,以致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時間被壓縮而導致組織生活質量打了折扣,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要豐富組織生活的內涵,契合大學生黨員成長的需求,使組織生活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三)組織生活效果良好,但活動形式有待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黨支部組織生活主要以理論知識學習、專家講座引導、時政熱點分析討論、知識競賽等形式進行,組織生活的形式較為單一,而且主要以灌輸和半討論的方式進行。這樣的形式在宣傳黨的理論和提升政策解讀能力方面發(fā)揮著很好的作用,大學生黨員在理論把握上缺乏宏觀領悟能力,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能夠很好地融會貫通,從而提升理論學習水平和對時政熱點的敏感性。然而“90后”大學生成長于網絡信息化時代,各種新媒體的刺激使他們更傾向于接受新的學習方式和組織形式。他們由于接觸面廣而視野開闊,由于適應新媒體而思維活躍,對于灌輸興趣不大,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這都要求教育者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形式,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力量和優(yōu)勢,群策群力,提高組織生活的滿意度和價值感。
三、在實踐中提升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育人有效性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大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中,要始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宣傳和實踐作為必須內容,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和武裝大學生黨員,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指引著大學生黨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睂W生黨員是高校學生中具有很強示范性和先進性期望的群體,他們的價值理念具有強有力的影響和引領作用,因此大學生黨員要利用每一次組織生活的機會,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3]。大學生黨員從大學生中來,和學生群眾的關系最為密切,只有更好地學習,才能更好地傳播,在思想道德領域發(fā)揮榜樣引領的作用。
(二)以創(chuàng)新型黨支部建設激勵大學生黨員,強化學習生活引領。
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有成長的空間。輔導員引導和組織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時,可以側重引導大學生黨員積極學習黨的歷史和經典著作。習近平同志2013年7月在河北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在組織大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時,要多重溫黨的偉大歷史,讓這些正能量充盈大學生黨員的頭腦,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典型是先進思想和模范行為的代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了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典型選樹,發(fā)揮榜樣的示范力量,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黨員的思想,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4]。實踐表明,在黨支部組織生活中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思想通過人類學習進行代際傳承,實現了思想本身的發(fā)展,思想本身一脈相承,并且在傳承中實現了自我發(fā)展。思想在代代相傳、薪火相繼、內容發(fā)展的同時其核心保持穩(wěn)定,這種核心內容就是“經典”[5]。大學四年堅持下來每位學生黨員能夠閱讀少則幾本多則數十本的經典圖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經典著作和專業(yè)領域的經典圖書,這樣的經典閱讀既夯實了底蘊,拓寬了視野,又培養(yǎng)了學生黨員的嚴謹思維,對促進黨員發(fā)展和帶動周圍學生發(fā)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三)以現代多媒體技術浸潤大學生黨員,加強綜合素質引領。
現代網絡技術相當發(fā)達,每一個大學生包括大學生黨員每時每刻都能從網上獲取大量信息和資源。大學生黨員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新媒體以其獨特的功能和強大的魅力吸引著當代大學生包括大學生黨員群體,新媒體的發(fā)展給大學生黨員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6]。因而如何有效地利用網絡等新媒體手段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組織生活的引導就顯得特別重要。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對于新媒體的運用駕輕就熟,教育者要利用大學生黨員對新技術的好奇和掌握,在組織生活中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既可以在黨組織和輔導員的引領下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的主題和形式,將政治學習、理論學習、前沿觀點和社會熱點討論、大學生生涯規(guī)劃及各類社會生活問題等納入進來,又可以結合大學生感興趣的各類社會實踐,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大學生黨員的動手動腦能力,全方位培養(yǎng)綜合素質,提升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被其他學生看到眼里也會積極效仿學習,化為行動,從而促進大學生整體綜合素質提升。
(四)以學生工作為平臺鍛煉大學生黨員,增強全局意識和工作能力引領。
從在校大學生的現狀來看,大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由輔導員任支部書記或者直接參與指導,在貫徹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上有很大的便利性,而大部分學生黨員兼任著各種學生工作的職責,既是政治思想領域的前行者,又是學生活動的積極踴躍者,是推動各項學生活動開展和促進學校發(fā)展的骨干學生。骨干學生是從學生中來,同時在思想覺悟和處事能力上較其他學生成熟的學生,由他們承擔班集體的組織工作,既能很好地發(fā)動大家的力量,又能貼近學生的思想,因此較容易取得成功。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能夠提高育人的實效性。大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功能的提高,有利于大學生全面認識和分析自己,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和行為控制能力,為走上社會做好準備。同時班集體建設實踐證明,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等學生骨干在班級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增進班級團結,增強學生黨員的全局意識和工作能力,通過傳幫帶,引領大家一起前進。
(五)以優(yōu)秀學生黨員導師制助力大學生黨員,力圖實現實踐育人引領。
導師制是學分制實施的一項輔助制度,是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在人生關鍵時刻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舉措之一。剛入校的大學生包括大學生黨員獨立開展學業(yè)和人生規(guī)劃的能力還比較薄弱,需要有學識、有人生經驗的老師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共同協(xié)助大學生更好地成長。大學生黨員一方面參加德育類理論和實踐課程興趣不大,另一方面在生活或者人際交往中碰壁,遭受挫折之后發(fā)現,原來僅僅學習好也是行不通的,還需要人生的歷練,需要有經驗豐富的前輩給予指引,在實踐中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導師的幫助和引領,大學生黨員在實踐中摸索前進,成長和進步會順利很多。大學生黨員的黨性鍛煉要植根于生動、豐富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中,促進黨性觀念內化為責任意識和實踐能力,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7],在實踐中實現協(xié)同育人。
總之,高校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效果直接影響著全體黨員先進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充分尊重黨建規(guī)律,順勢推進從嚴治黨的新思路啟示我們必須認真研究高校的黨建工作,認真踏實地做好高校的黨支部建設,創(chuàng)新高校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并發(fā)揮大學生黨支部的育人引領作用,真正使大學生黨支部起到教育人、引領人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凌.依托補充教學,提升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研究[J].大學教育,2014(8):66-67
[2]童德毅.大學生黨員文化育人幾個問題的思考[J].法治博覽,2014(01)中:69-70.
[3]鄧海平.探析大學生黨員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途徑[J].滄桑,2014(02):130-132.
[4]王瑋.新時期大學生黨員教育中典型選樹探析[A].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5):90-93.
[5]神彥飛.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思想與心理的思辨[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55-160.
[6]劉國平.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黨員教育與管理的思考[J].南方論刊,2014(4):78-79.
[7]徐剛.從嚴治黨新常態(tài)下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提高[A].江蘇高教,2016(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