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星成
我不愛喝中藥,可醫(yī)院的中藥房卻是我愛去的地方。
那絲絲縷縷的香氣流連在我的鼻腔,令我神清氣爽。
這是沉淀了百年的獨屬于自然的汲取了泥土清香的中草藥的味道。藥香乘著空調(diào)的冷風往房間的各個角落趕,房間內(nèi)滿是藥草的馥郁清香。
取藥的人被炎炎的夏日逼得汗流浹背,焦躁難安,擠在藥房門前,聞著藥香,舒展了緊皺的眉頭,似被安撫了狂躁。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婦女守在門口,不住地用紙巾擦拭著額前、脖頸的汗,踮起腳,向藥窗探看。聽到藥房內(nèi)傳來她的名字,女人急切地應了一聲,慌忙插到柜臺前,接過一大袋中藥包,抱在懷里,頭埋到袋里,深吸了一口氣,抬起頭來,臉舒展開來,兩眼彎成了月牙兒,歡歡喜喜地走了。
孩子們追逐進藥房,眨巴著眼睛,像靈巧的小狗一樣東嗅嗅,西看看,似是要找到這香味的源頭。他們沉浸在藥香中,深深地吸氣,不再肆無忌憚地到處瘋跑。
我喜歡趴在柜臺上,凝望著每一個抽屜。每一個抽屜藏著一種藥草,每一種藥草擁有獨特的味道。有的張揚霸道,刺鼻異常;有的溫順柔和,馥郁香甜;有的恬靜淡雅,透出一絲絲清香……它們飄出各個抽屜,飄出藥草柜,飄出藥臺,匯合到了一起,然后再次分散,彌漫到了房間的角角落落,透出門縫,讓門外的人們也陶醉了。
我喜歡趴在柜臺上張望藥師們忙碌地配藥包扎,還有那遞藥的神情和耐心的叮嚀。那年輕藥師熟練地包好藥,裝進袋子,系好袋口,把袋子往臺上一放,動作行云流水。他大聲喊了兩遍袋上標注的名字。一位老人聞聲,嘴里叫著“似(是)額(我),似(是)額(我)”。他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舊衣,面容憔悴。顯然,他是從外地來的。他湊上柜臺,藥師將藥袋從臺上推過去,吩咐了兩句:“飯前一劑,一天三劑。”說完就轉(zhuǎn)身準備下一包藥,卻被老人叫住:“小伙子,這煎藥……”他頓住了,嘴巴動了動,似是不知怎么說下去。使我驚訝的是藥師竟已明白了老人的意思,接過話茬,耐心地解釋:“這藥要放在火爐上用文火小煮……”看著他耐心地囑咐老人種種煎藥注意事項,我的心暖暖的,為藥師的善意和老者的幸運。
處在滿是令人沉醉的藥香里,我感到了久違的寧靜,心中涌起一陣溫暖……
真的,我不愛喝中藥,但就是愛中草藥的味道,其間的原因,我不說,你懂的。
(指導老師:陳治勇)
藥的味道
中藥大多為草藥,李時珍《本草綱目》,“本草”二字,足見其義。草本身是有味道的,而再經(jīng)過中藥的炮制,更是藥味濃郁。記得小時候,有流行病的時候,家里人便會在我胸前掛一個中藥包,聞著藥味,便能除病祛邪。作者寫藥香,并未怎樣寫各種藥的樣子,也未描寫什么藥房里的事件,只寫了一幕幕場景,寫了不同的人們在藥房里,被藥所安慰的樣子。藥香使人沉靜,藥香使人心安。藥香不只是味道吧,更在于它讓人溫暖與心安。(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