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開衩旋裳到羅裾擷芳

2016-11-04 16:22曹雪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6年10期
關鍵詞:馬面

曹雪

摘 要:起源于遼宋的馬面裙因其獨特的功能性以及絕美的樣式受到了幾個朝代的人們的青睞。文章從它的起源入手,著重闡述它的色彩、質料、紋樣等幾方面隨著歷史趨勢而產(chǎn)生的變化。馬面裙由明代的清新素雅到清代的華貴繁縟,再到民國的秀麗質樸,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變化,但無論怎樣變化,它那“馬面”的結構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著。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馬面裙才完全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關鍵詞:開衩之裙;馬面;褶裥;襕干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J18;J5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0-0108-03

From the Slitting Skirt to the Absorbing Essence, History of Art Development about the Horse-face Apron

CAO Xue,WANG Qun-shan(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The horse-face apron originating in Song and Liao Dynasties was favored by people of several dynasties for its unique functionality and aesthetic style.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 of horse-face apron, this paper expatiates on its changes in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colors, fabrics,patterns over different dynasties. Although the horse-face apron had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style change, from pure and free of vulgarity style in Ming Dynasty to luxurious style in Qing Dynasty, then to beautiful but unadorned styl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s skirt panel takes strong root despite all these changes. The skirt had no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in the stage of history until the 1920s and 1930s.

Key words :slitting skirt;skirt panel;all-around pleats;border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馬面裙的定義及其特征

《陌上桑》有云:“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雹偕弦孪律咽侵袊糯椥沃浦?,下裳即裙之意。古人下身多穿裙,歷史上的裙種類繁多,不勝枚舉。而其中的馬面裙是由古代胡服演變而來的一種下裳,它源于宋遼,興于明清,在民國初退出歷史的舞臺。黃能馥先生曾在《中國服飾通史》中給馬面裙做了解釋:“兩側有折,裙門和裙背加紋飾,上有裙腰與系帶。”②此后,包銘新先生對馬面裙做了全面的定義:“中國古代主要裙式之一,最典型的馬面裙流行于清代,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外裙門有裝飾,內(nèi)裙門裝飾較少或無裝飾,馬面裙側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雹垴R面裙多幅拼縫,為適應人體腰圍而將兩側裙幅打褶,中間裙門重合而形成的光面,俗稱“馬面”,整體呈梯形,上窄下寬,平鋪開來是扇形,兩側褶裥越多,扇形的弧度越大。人們著馬面裙的方式是圍而系之,即穿著時,由后向前繞,將裙圍于腰上,交疊于身前。再借布紐或腰帶,將裙固定于腰間,扣合方式主要采用繩系、盤花扣。

二、馬面裙的起源

“馬面”一詞由來已久,最早出現(xiàn)在《明宮史》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往兩旁起。”④相同的功能性碰撞出相似的款式,馬面裙與同樣擁有馬面褶的曳撒并行不悖地穿梭在歷史的舞臺上,然而二者并無任何承前啟后的繼承關系。與曳撒不同,馬面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遼時代。宋代江修復在《江鄰幾雜志》中寫道:“婦女不服寬袴與襜,制旋裙,必前后開胯,以便乘驢,其風聞于都下妓女,而士人家反慕效之,曾不知恥辱如此”。旋裙是宋代女子為方便騎驢而設計的一種功能性的“開胯之裙”。孟暉在《開衩之裙》中道:“此類宋裙乃是由兩片面積相等,彼此獨立的裙裾合成,做裙時,兩扇裙片被部分地疊合在一起,再縫連到裙腰上?!雹葜档靡惶岬氖牵|代缺胯袍與宋代旋裙都具有前后開衩的結構,這可能是馬面裙結構的雛形。⑥這種“開胯之裙”本只為宋代妓女騎驢專用裙,但很快在上層社會的宮廷貴婦中蔓延開來。時至今日,我們不僅在文獻上看到相關記載,還在一些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了蛛絲馬跡。從山西晉祠彩陶中的一尊宋代侍女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馬面裙的影子,只見那侍女面容祥和,雙手端于胸前,身穿大紅藍邊背子,內(nèi)搭一襲兩側有褶裥的明黃衫裙,那長裙用藍色細帶束腰至胸下,裙前疊有兩層“光面”(圖1)。另外,河北宣化下八里“遼6號墓”中的西壁畫《散樂圖》中位于最前方的一位舞蹈者上穿交領綠色縵衫,下穿淺黃旋裙(圖2)。宋遼服飾色彩以郁金根染的黃色為貴,紅色則為普通婦人日常所服之色。裝飾手法多為彩繪、染纈、削金刺繡等。⑦旋裙與當時其他服飾是在同一塊土壤上開出的花朵,因此它的藝術特征也符合整體服飾的審美。其獨特的功能性與優(yōu)雅大方的審美趣味普遍為世人所接受,這可能就是為什么它這種前后開胯的設計方式影響到了元、明、清女子下著裙的原因,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

三、明代馬面裙的特征

宋代的旋裙經(jīng)歷了遼金元的洗禮發(fā)展到明代,逐漸形成了馬面裙。它獨盛于明代的成化年間,裙褶使裙子蓬蓬張開,京城人士都喜歡著馬面裙。⑧403那時,上至一國之母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穿馬面裙。只是不同的階級,馬面裙的質地、裝飾和色彩都有著嚴格的區(qū)別。貴族婦女的馬面裙裙門和邊緣有繡花裝飾,橫襕中織繡龍鳳、華鳥魚蟲等吉祥圖案。2013年南京云錦研究所成功復制了十三陵出土的“黃織金妝花龍欄綢裙”,這是明孝端皇后所穿之裙。云錦工藝大師王繼勝在受邀采訪時說道:“由此看來,當時在服飾制度方面并不十分嚴格。這樣的裙子民間俗稱‘馬面裙。當年,不僅皇后們愛穿,民間也十分流行?!绷硗?,明代寧靖王夫人吳氏墓和張懋夫婦合葬墓出土的絲織物中都有馬面裙。以上這些都向我們傳達一個明確的信息:馬面裙在明朝的流行程度可見一斑。只是這時并無“馬面裙”之名,裙式簡單且未定型,色彩秀麗,整體給人清新淡雅的感覺。見記載于清代葉夢珠《閱世珠》云:“明末始用八幅,腰間細褶數(shù)十,行動如水紋,不無美秀,而下邊用大紅一線,上或繡畫二、三寸,數(shù)年以來,始用淺色畫裙?!雹?/p>

四、馬面裙由明到清的轉變

(一)結構的轉變

明代的馬面裙是將矩形面料折疊成褶裥,褶大且是活褶,這可能是為了增大下身活動空間,此類馬面裙被稱之為褶裥馬面裙(圖3)。而到了清代,人們直接用三角形或梯形面料拼接縫制成裙,這樣就巧妙地形成了上大下小的結構,不需褶裥了,面料與面料之間的拼縫用條狀襕干裝飾形成立體效果,逐漸演變成了襕干馬面裙(圖4)。襕干馬面裙和褶裥馬面裙從外觀上看并無明顯差別,只是在制作手法上有所區(qū)別。一種是把條狀襕干直接裝飾在平面的裙上;另一種是用裙本布打若干褶裥。這兩種方式都是數(shù)量越多,裙擺越大,下體活動空間越足。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有這樣的描述:“裙制之精粗,惟視折紋之多寡。折多則行走自如,無纏身礙足之患”至于馬面裙的裙幅到底多少最為合適美觀,李漁在書中也有交待:“幅既有八,則折紋之不少可知。予謂八幅之裙,宜于家常;人前美觀,尚須十幅?!雹夂髞?,馬面裙的褶裥變多,有的多至百褶,褶為固定的死褶。“在清初,蘇州婦女崇尚百裥裙,裙式是用整幅緞子打折成百裥的。曾見有三條百裥裙實物,前面裙門繡花加花邊襕干,左右打細裥,相合恰好是一百裥”。⑧496-497晚清時期,人們?yōu)榉乐谷柜奚y,將馬面裙進行改良,開始出現(xiàn)魚鱗百褶裙?!棒~鱗百褶裙是一種折有細裥的女裙。以數(shù)幅布帛為之,折裥之間以絲線交叉串聯(lián),以免散亂。因展開后形似鯉魚鱗甲,故名。流行于清同治年間,俗謂‘時樣裙”?!肚宕本┲裰υ~·時樣裙》:“鳳尾如何久不聞,皮棉單夾費紛紜。而今無論何時節(jié),都著魚鱗百褶裙?!边@種由馬面裙變形之后的魚鱗百褶裙深受人們的喜愛,這是一種經(jīng)過高度提煉的美。

(二)面料、色彩、紋樣的轉變

根據(jù)史料記載,清代馬面裙的面料與明代相比,并無大變化,其裙腰通常為白色棉布,這其中有兩種用意。首先,白色裙腰有“白頭偕老”之意;其次,腰部是易于磨損面料的位置,結實耐磨的棉布被運用在裙腰之上是再好不過的。富貴人家的馬面裙大身面料多為絲綢,普通人家則用較為粗制的棉麻,其里布都是繡花或素色的棉布。明代馬面裙是素雅的色彩,簡單的紋飾、大而稀疏的活褶。到了清代,則一改清淡風尚,追求起華麗富貴的格調。裙的顏色變得艷麗多姿,以至于出現(xiàn)了色彩豐富的月華裙。但馬面裙依舊順應著歷史的洪流,清代的馬面裙也以紅裙為貴。這時的馬面裙注重裙門和裙邊的裝飾,甚至每一個細褶或襕干上都有精致的花紋裝飾,多用打籽繡、盤金繡、貼布繡、繪畫等工藝。裙門的裝飾更加豐富,外裙門有各種吉祥紋樣,以海水江崖、龍鳳、吉祥八寶、花鳥蟲蝶最為流行,有的裙門還裝飾流蘇,裙邊用連續(xù)紋樣鑲滾。馬面裙的紋樣和歷代服飾紋樣是一脈相承的,充滿了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從明代進化到清代的馬面裙在型式上豐富了起來,也凸顯了人們的審美趨勢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

五、民國初馬面裙的發(fā)展及演變

20世紀初,清政府逐漸崩潰,滿漢服飾在互相融合的道路上日益西化。民國初的馬面裙在風格上仍然繼承發(fā)展著清代那寬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復雜的工藝,而這一切都在逐漸銳簡,慢慢由富貴走向了衰落。從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那時女性的上衣比較長,有的甚至長至膝蓋。過長的上衣使暴露在外的馬面裙只有膝蓋以下,所以各種裝飾大多集中在膝蓋以下的位置。至于馬面裙的顏色,在眾多館藏馬面裙實物中,紅色馬面裙的數(shù)量最多,其次是藍色,再者是綠色或棕色。裙門仍繡各種花鳥魚蟲祈福紋樣。民國初的馬面裙扣合方式除了系帶和盤扣外,還多了塑料紐扣。這時期裙子較清代略短,裙擺變小,裙幅減少,裝飾也比清代有所減少。裙擺和裙門仍舊鑲有各種花邊,但開始流行細窄條邊裝飾,圓的是“燈果邊”,也稱“線香滾”,扁的叫“韭菜邊”。80后來,裙腰之上的扣子被去掉,原來的兩個裙腰合并成一個,款式由清初的兩片式合并成了一片式。 這種簡單的裙式,與清朝繁縟復雜的馬面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辛亥革命以后,繼而演變的套穿之裙仍然保留著馬面裙的裙門和褶裥,但裙腰變窄甚至消失。沒有了嚴格的形制制度,這時的馬面裙被人們發(fā)揮得比較自由隨意了,例如有的馬面裙不再有褶裥而只有裙門。馬面裙不屈不撓的強大生命力還沿襲到了婚服里,這種裙被稱為紅喜裙,是清末民初女子的結婚禮服,它雖有“馬面”,但沒有褶裥或襕干,也沒有了“開胯”。

六、馬面裙消失的軌跡

五四運動以后,受“民主、自由”等思想的影響,中國女性的裙子與西方女裙的差別越來越小,傳統(tǒng)女裙的元素漸漸消失,這也預示著馬面裙已走近末梢。張愛玲在《更衣記》中道:“晚至1920年左右,比較瀟灑自由的寬裙入時了,這一類的裙子才完全廢除。” 81這時出現(xiàn)了一種文明新裝,它是在襖裙的基礎上演變的一種時尚服飾,這種短衣寬裙的穿法襯托出進步青年去陳推新的思想。上衣下裙的樣式在文學作品里也有體現(xiàn),例如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寫了蕙“穿一件滾邊玉色湖縐短襖,系粉紅裙子”。張愛玲形容曹七巧“換上了蘋果綠喬琪紗旗袍,高領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比故讲粩嗪喕辽鲜兰o30年代,有繡花的馬面裙逐漸在生活中被人們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喇叭裙、旗袍等。盡管馬面裙以美麗大方的外在形象吸引著人們,也依舊掩蓋不住其中所蘊藏的政治背景帶來的蕭條、寂寥與傷感。

七、結語

“馬面、側裥和裙腰結構的消失,標志著圍系之裙正式演變成為套穿之裙,中國婦女的裙裝最終融入了世界服飾的主流?!?馬面裙有著多樣的工藝、面料、色彩、圖案,如詩一般溫潤靈動,每一步都能走出一朵花兒來。歷代馬面裙或質樸淡雅,或嫵媚撩人,或繽紛斑斕,始終有著歷史輾過的痕跡。它精美絕倫的樣式符合世人的審美特性,它獨具匠心的結構和功能適應了幾個朝代的發(fā)展,它是兼收并蓄的傳承載體。

注釋:

①(宋)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411.

② 黃能馥.中國服飾通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230.

③包銘新.近代女裝實錄[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107.

④(明)劉若愚.明宮史[M].1987年馮寶林點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166.

⑤ 孟暉.開衩之裙[N].東方早報“藝術評論”欄目,2012-5-7.

⑥ 祁姿妤.清代馬面裙形制研究——以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品為例[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2.

⑦ 黃能馥,陳娟娟.中華歷代服飾藝術[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99:267.

⑧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⑨(清)葉夢珠.閱世編[M].明清筆記從書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⑩(清)李漁.閑情偶寄[M].北京:華夏出版社,第一版,2006:150.

11周汛,高春明.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284.

12張愛玲.流言[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

13包銘新,高冰清.論晚清圍系之裙到套穿之裙的演變[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1).

參考文獻:

[1]黃能馥.中國服飾通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2]包銘新.近代女裝實錄[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

[3]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4]黃能馥、陳娟娟.中華歷代服飾藝術[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99.

[5]周汛、高春明.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

[6]李漁.閑情偶寄[M].北京:華夏出版社,第一版,2006.

[7]張愛玲.流言[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

[8]袁仄,胡月.百年衣裳[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

猜你喜歡
馬面
何為馬面裙
農(nóng)牧交錯地帶視角下史前馬面研究
北宋東京開封外城的歷史演革
???? ????? ????????―???? ???? 『????』? ????
古運河畔覓古圩
幸好死得早
榆社县| 郎溪县| 葫芦岛市| 新巴尔虎左旗| 婺源县| 望都县| 陆河县| 镇江市| 田阳县| 长治市| 嘉禾县| 甘谷县| 肇东市| 武鸣县| 西畴县| 大厂| 雅安市| 儋州市| 小金县| 化州市| 云和县| 新民市| 乌兰县| 文山县| 监利县| 南平市| 平山县| 游戏| 吉首市| 黎城县| 贵州省| 通榆县| 剑川县| 通化县| 班玛县| 五常市| 南漳县| 子洲县| 河东区| 大城县| 河间市|